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雨果傳讀後感

雨果傳讀後感(一)

法國作家莫洛阿著《雨果傳》值得一讀。

通過這本書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的生平與創作。

安德烈-莫洛阿原名艾彌爾-赫爾卓,第一是世界大戰後步入文壇,1939年當選為法蘭西院士。他一生寫有數十部小說,十四部傳記,其中尤以傳記寫作為世界稱道。1967年莫洛阿逝世。

莫洛阿寫的《雨果傳》資料豐富翔實,文筆流暢生動,語言細膩富有張力,情節鮮活栩栩如生。通過這部傳記,可以從感性和理性上洞悉雨果的成長經歷、生活故事和創作的過程。

一般人以為,雨果是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創作的小說有《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等,其實,雨果成名於文壇最早靠的是劇本寫作、詩歌寫作。1930年2月25日,雨果創作的《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引起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的決戰。《歐那尼》取得了成功,從此,古典主義戲劇結束了獨霸劇壇的統治地位,維克多-雨果作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幟譽滿法國。當時,雨果家裡僅剩下50法郎了,《歐那尼》的演出令出版商瑪默一見傾心,他當即決定支付給雨果5000法郎購買劇本和著作權。

也許人們了解最少的是雨果的情感生活。1831年雨果僅花了6個月時間完成了鴻篇巨製《巴黎聖母院》,幾乎是一氣呵成,但寫作前三年他花了大量時間構思和蒐集材料,瀏覽過路易十一時代的通史、年檢、證書和帳冊,尋訪了當時的古老屋宇。也正是在創作《巴黎聖母院》心無旁騖之時,被冷落的妻子阿黛爾與其最好的文友聖佩偉出軌並保留了多年的情人關係。雨果對此顯得寬容大量,並未與聖佩偉決裂。其實,雨果本人隨後在私生活方面也愈發地不檢點起來,在他創作《悲慘世界》的時候幾乎放浪形骸。功成名就的雨果受到了巴黎美女的青睞,一直到83歲去世前,雨果的情慾都如汪洋恣肆,這一點他繼承了其父的特點。他終生眷戀的唯一情人是朱麗葉-德露埃。

雨果的文采令其兄歐仁嫉妒,而兩兄弟共愛的女子阿黛爾最終嫁給了雨果,歐仁為此鬱悶憂愁,以致出現精神疾病,最終鬱鬱而終。

也許是雨果的成就太過傑出,其後代卻乏善可陳。兩個兒子都英年早逝,留給他的是兩個年幼的孫子和孫女。唯一的女兒愛情無果患了精神病。

這部傳記還是人們了解到雨果的另一方面,即生活上的「吝嗇」,成名後的雨果收入豐厚,一個人養活一個大家庭,但他對家人和情人都頗為小氣,自己管錢,要求家人和情人對每一筆開支都做記錄,他月底會逐一查帳核實。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對窮人有同情心,時不時地接濟社會底層的赤貧者。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我把五萬法郎贈給窮人。我希望用窮人的柩車把我送進公墓。」

在傳記的結尾,莫洛阿對雨果的成就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後來的一些詩人,像波德萊爾、馬拉美、瓦萊里,似乎更完美,而且從他們的新的要求來看,大多數時候確實也是這樣。可是,沒有雨果,也就沒有他們,連他們自己也這樣認為。」

作者認為,維克多-雨果對於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是不朽的。「時間刻意淹沒小丘和山崗,但淹沒不了高峰。人類遺忘的大海淹沒了多少十九世紀的作品,而雨果的作品像群島一樣,傲然挺立於大海之中,露出它們那千姿百態的尖頂。」

雨果傳讀後感(二)

維克多。雨果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人們最先認識的是雨果流傳世界的文學名著,最熟悉的是有口皆碑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為什麼雨果逝世後,法國政府為他舉行百萬人參加的國葬?為什麼雨果逝世一百多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一九八五年未「雨果年」?為什麼雨果受到世界僅僅保留給拿破崙的殊榮,成為法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歷史偉人?兩座歷史高峰?讀完這本書,我認為要真正走進雨果,傾聽他的心跳,就不能僅僅閱讀雨果的文學名作,還要了解他偉大、天才、豐富的一生。打開這本《雨果傳》,伴著淡淡的筆墨香味,感受濃厚的偉人氣息。《雨果傳》走出來的雨果形象,從詩壇走進舞台,從文學走進歷史,天才果一生寫下最精彩的一部小說,就是他自己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一生。從一八二六年到一八二九年,雨果寫的很不少,學得也很不少,又有著相當的創造。衡量他在當時的藝術領域,于勒。勒納爾說:「雨果不同凡響的技巧,並不妨礙他的天才。」

《雨果傳》中,我看到了一位非凡崇高的雨果。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包括20卷小說,22卷劇本,21卷散文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沒有任何人能夠運用如此嫻熟的語言技巧,讓詩歌韻律精緻地為他服務,在他的筆下,一位位形象鮮明的人物被成功地塑造;辭彙跳起了狂熱的zepateado,巨大的城市沉睡了,一座座鐘樓之間有著迷人的煙霧……《東方集》《頌歌集》中那一首首令人讚不絕口的詩,詩中帶著強烈的音樂性。

《雨果傳》中,我看到了一位敢愛敢恨,執著追求的雨果。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於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並墜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雨果每天都要給她寫一封情書,直到她75歲去世。他大量地把青春時代純情的迷人魅力都傾注在雍容典雅,充滿激情的情書裡。

《雨果傳》中,我看到了一個自由開朗的雨果。「雨果是如此罕見的人,他詩中以自由為本,就像自由是一切美好事物之源」阿蘭這樣評價雨果。對於維克多。雨果,一八五0年到一八五一年,是進行政治上的搏擊和感情上的崩裂時期。政治上,自己跟受麗宮決裂之後,他的處境十分危險。雖然左派為他歡呼,因為他以精彩的演說響亮地支持種種自由的權利。但是左派始終沒有把他看作自己人,右派的人嘲罵他,那些人把他當成了叛徒,擺出一副蔑視他的架勢,咒罵、誹謗他,權利欺壓他。他像拉馬丁一樣受盡了教訓,他明白了「名望」是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情感上,他同樣需要在私生活中作出選擇。維克多為朱麗葉寫下動人的詩句:

讓眼淚中的希望,讓黑暗中的光芒

讓黑夜之女黎明,讓痛苦之子愛情

你我經歷過的哀傷,重返你的心房……

最偉大的愛情將勝利地通過火的考驗!

《雨果傳》中,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雨果。眾所周知,《悲慘世界》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有些題材,像不公平的審判,犯人的贖罪,關於粗漢把冰冷的雪團塞進一個可憐的妓女的衣領里的現象。在一八四0年小說的最初提綱就已草擬完畢,名字就叫作《貧困》。此時,文學創作的時代精神正向表現人民的疾苦方向轉移:我關心著勞動者,關心著窮人。心裡我當他們是我的兄弟,怎樣引導迫不及待的民眾?怎樣使世人的痛苦漸漸減少?飢餓、繁重的勞務、疾病、窮困的生活,我關注著這所有一切的問題。從這些詩句里,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心中對窮困人民廣泛關注的強烈感情。()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現實。再深入探討下去,你會發現:書中的一些人物,就發生在雨果身邊,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這是一套以作家的人格為中心的傳記,作家的人格,既表現在創作中,也表現在他的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中;作家的理想追求,精神氣度,個性氣質,性情旨趣,文化選擇,價值取向等都是作家人格的外化,也正是傳記在明晰地勾勒描述大師們的生命狀態與生活經歷全貌的同時,竭力要準確捕捉並細緻描繪提煉加以凸現的核心內容。

此外,對作家創作心態的描述,無疑也是我們在這套作家傳記寫作過程中著意突出的一個方面。作家心態學或文人心態史,是近年來興起的文學研究新領域;作為一種思辨色彩較強的巨觀研究,它關注的顯然是群體或時代的作家,文人心態。然而,這種巨觀研究必須以大量的微觀研究為前提,而微觀研究正是作家傳記的長處和優勢。

這套叢書在寫作主旨上,明確提出了對作品的分析闡釋應力戒通行的那種「評傳」式的八股文文風,不要把作品當作一個封閉的客體文本由著自己的性子在庸俗社會學、政治學的路上獨斷撒野,而要求將作品看作是作家心靈主體性的表現,多對作家在重要作品構思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做深入的探索和細緻的描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