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登上地球之巔讀後感

登上地球之巔讀後感(一)

今天讀了一篇名為《登上地球之巔》的課文,讀了之後,深為震撼。從所周知,「地球之巔」便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那終年索繞在山尖的雲霧引起了無限暇想,它的神秘令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於是,1960年的5月,中國4名勇敢的登山隊員挑戰「死亡路線」――珠峰北坡,頑強攀援而上,一路過關折將,最終在繁星滿天的深夜,三名勇士承載著國家和人民的希望,隊友的信任,成功從北坡登上了珠峰,創造了一個屬於中國人的神話。

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情節也不見得多玄跌宕起伏,故事套路也挺平常,就連結局也都是在意料之中的,卻深深震撼了我,――不為別的,就為那份精神。

文中最令我難忘的場面是劉連滿體國不支被迫停下腳步,在那令人膽寒的「死亡高度」上,強忍住肉體的不適,用頑強得令人匪夷所思的毅力,硬是把氧氣筒取下,留給勝利歸來的隊友使用,自己昏沉沉地陷入了半昏迷狀態。這是一種什麼精神?犧牲精神?奉獻精神?那是一種對隊友的信任、對國家和人民的負責、高度團隊精神觀念,先人後己……的表現!多麼可貴,多麼難得!此情此景,我只想用一個「真」字來形容,其它的華麗詞藻,怎能表達出我的心情!

還有一個場景,也讓我震動――「人梯」攀岩。這是團隊精神精神的高度體現啊!劉連滿為了大家能攀上「第二台階」,不惜當人梯,忍住身體的不適,要知道,在八千多米的高度,做這樣的動作無疑是往傷口上撒鹽哪!可他,劉連滿,生生地忍了下來,這樣的舉動,叫人怎麼好說!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震動!

就是這樣的精神,讓劉連滿和他的隊友走到了八千多米高度,而劉連滿卻因體力不支不得不停下腳步,面對已右望的珠峰,那種「可望不即」的辛酸令人黯然,可我們相信,他不曾後悔為集體所做的,雖然他很無奈。

當其餘三人完成了人類從北路攀珠穆朗瑪峰的創舉後,群峰都匍匐在他們的腳下,他們的前面再沒有山峰了,他們仿佛是屹立在這星球之上的巨人。可我覺得,此時昏睡在他們下面的劉連滿是與他們並肩站立的,他們並不比劉連滿高,劉連滿亦不比他們三人矮,他們四個都是一覽眾山小的巨人!

登上地球之巔讀後感(二)

《登上地球之巔》講的是四名中國登山隊員從珠穆朗瑪峰的北坡攀援而上,踏過千年冰雪,翻過萬丈巉岩,最終他們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地球之巔,這無疑是一場充滿艱辛與危險的探險。那麼到底是什麼使他們成功的呢?就是強烈的團隊精神觀念和崇高的獻身精神!在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裡,無數的困難險阻就如一隻只兇猛的「老鷹」,時時刻刻威脅著「雁群」,但是每隻「雁」都齊心協力,不怕犧牲,共同抵禦入侵之敵。

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是無時無刻都離不開集體的。家,是我們最先加入的集體。家人彼此間的愛護、寬容便是一幢大廈的地基;學校這一集體,同學們伸出援手助你解決問題,使你臉上的笑容重現,令這幢大廈不斷築高……家,班級,學校,社會,國家,這些大大小小的集體都是哺育我們成長的搖籃,用它們的真,善,美不斷為我們的大廈增磚添瓦。

現在,我們面對著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前線的解放軍戰士和醫護人員以最強烈的團隊精神精神以及大無畏的決心站在抗震救災的最前線,()義無返顧地與地震進行一場艱辛的鬥爭。他們心連心,用自己珍貴的生命全力挽救受災的民眾,同時也面對著死亡。社會各界的關注,八方的支持,炎黃子孫的萬眾一心,一首首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歌曲響徹天地之間。此時,沒有人敢否認集體的力量,沒有人不為此喝彩動容。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大家鬥志昂揚,團結一致。我們堅信,歷盡無數歷劫的中華民族一定會戰勝這次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奪取最終的勝利!

集體的力量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共同積累。任何時候,集體的溫暖都是我們所嚮往的,為集體多出一份力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我們應該向大雁學習,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我們的「雁群」充滿更多的力量,擁有更多的真情。

登上地球之巔讀後感(三)

《偉大的悲劇》和《登上地球之巔》這兩篇文章都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作為探險隊員他們身上都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勇於為祖國獻身的品質,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這兩篇文章的內容也有著許多相同之處,都是通過寫英雄超越了人類難以超越的頂峰來表現探險隊員們敢於冒險的精神,他們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應該是這樣,我們要勇於向困難挑戰,要依靠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精神克服困難,攀上勝利的頂峰。比如說我們遇到了難題,首先要自己反覆思考,不要總想著去依靠別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這樣我們才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人生的旅途本多姿多彩的,生命是由歡笑和淚水編織而成的,就像電影中的人物,不管是主角、配角或是臨時演員,都要盡本分把戲演好,最主要的還是自我突破,向困難挑戰,超越自己。

人生是戰場,而自己正是這場戰役中主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