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一)

在沒有選擇金融這一專業之前,就對神秘的華爾街充滿了好奇,而好奇心主要來源於它巨大的財富,所以就選擇了把《華爾街》作為了我觀看的對象,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僅選擇了資本無眠和拯救危機兩節來換看。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金融全球化也日漸成熟,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一個覆蓋所有角落的金融網,而華爾街這條僅僅500米的街,卻成了整個世界金融網的中心,掌控著全球的金融市場。影片指出,華爾街的主要功能是高效融資,分散風險。這其實和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的功能是一致的,但有不同是金額與效率,作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每日進出華爾街的金額達到了2萬億美元,這是沒有任何一個金融中心可以比擬的,另外單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達到了3000所,而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90多家都在華爾街上市。通過華爾街籌措到的資金被運用到各個領域,最典型的就是好萊塢的電影,好萊塢電影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拍,不僅僅是因為技術問題,更關鍵的龐大的資金投入,而好萊塢電影就能夠依靠華爾街來籌集所需的資金,拿《阿凡達》來說,總耗資3.5億美元,都是從華爾街的來的。

華爾街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紐約證券交易所,從05年開始了交易的信息科技化,交易工具全面使用網際網路,這樣使交易不再僅僅局限於所內,在世界任意角落都可以隨時獲取信息進行交易,更先進的是,有交易所編制了計算機自動交易程式,計算機可以自行獲取數據,進行分析,自行決定證券買賣。於是就有人預言,未來個個交易所股票買賣的輸贏,不再取決於是否擁有優秀的證券交易員,而是更先進更完善的電腦程式。當然有利必有弊,很多人都把2008年9月29日道瓊指數最大單日點數跌幅——下跌777.68點歸因於計算機自動交易。所以說,金融全球化離不開金融科技化,但是科技也是有利有弊的。

2008年3月美國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被低價收購,成為金融危機的第一滴血。兩大房貸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危局,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席捲世界的金融危機正式登場。面對危局美國政府宣布了8000億美元的救市計畫,卻遭到民眾的強烈反對。個人失業,公司破產,國家經濟動盪,讓拯救的過程極具挑戰。而就在80年前,正經歷戰後繁榮的美國,同樣遭遇了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1929年成為美國歷史上災難性的一年。資本主義世界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影響也會隨著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斷的擴大,所以我國面對外來的金融衝擊和內在的金融系統問題時,應該要借鑑華爾街成功的經驗,也要以其失敗的地方為鑑,努力完善我國金融體系。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二)

電影《華爾街》中,貪婪,金錢和人性的衝突時刻存在,而實際上,這種衝突也瀰漫在現實的商界,以至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關於貪婪。電影中的股市大亨蓋葛是一個在股票市場上翻雲覆雨,叱吒風雲,毫不掩飾自己的貪婪,言談舉止充滿著咄咄逼人、自信飛揚的人,他不僅有精明的商業頭腦,也善於演講,這是他的魅力,也是他能欺騙所有人的高級偽裝。他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因素來獲取利潤,體現出理性人和經濟人的一些特點。在收購巴德父親工作的藍星航空公司的過程中,貪婪的蓋葛利用了巴德,違背當初的諾言準備解散並賣掉航空公司,我並不因此感到詫異,現實社會中這種背信的做法是確實存在的,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而巴德,曾經他利用自己的父親、同學、同事以及一切可能的機會刺探訊息,將情報提供給蓋葛進行股票內線交易;後來,()又在事業的巔峰時幡然醒悟,力挽狂瀾卻親手撕毀了自己事業的圖景。他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好人,但是也不是十分的壞人,人都有貪婪的本性,人類貪婪的欲望與道德法律的交鋒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貪婪是人奮鬥抗爭的動力之一,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貪婪和道德倫理之間必須有一個平衡點,尤其在商界,出賣誠信也許會帶來金錢、名利,但如果任由貪婪的欲望泛濫,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血腥世界。

關於成功。衡量成功的標準,是用一個人的財富、地位還是權利來作為評價的尺度?如果巴德最後沒有幡然醒悟,他會保持自己的地位,但會失去親人的信任,失去人性最寶貴的誠信,而最終成為像蓋葛那樣唯利是圖的人。他受到心靈和道德的拷問,最後破壞了這場金融陰謀,雖然因此鋃鐺入獄,但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最後的決策和做法,懺悔的同時扞衛了商業道德。我認為,巴德曾經的輝煌並不算是一種完全的成功,或許只是成功的表象,他最後的轉變才是人性的覺醒與誠信的回歸。

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以皮夾的厚薄來衡量,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誠信是最高貴的品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