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紅旗渠觀後感

紅旗渠觀後感(一)

我聽說過紅旗渠的故事,看過《紅旗渠》電影記錄片,唱過《紅旗渠》電影的主題曲--今天我們在濛濛細雨中重新踏上那條「幸福之渠」,傾聽幾十年前艱苦歲月的動人故事。

雖然下著小雨,可是黨員們仍興致勃勃地參觀了紅旗渠紀念館、紅旗渠主幹渠、青年洞和橫跨兩省的絡絲潭……聽著講解員真實的解說詞,看著那些當年民工們和縣裡領導身先士卒的張張照片,簡陋的條件,艱苦的生活,生動再現當年引漳入林、氣吞山河的壯麗畫卷,熱情謳歌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

河南省林縣山多地少,石厚土薄,鑿井無泉,引水無源,自然條件十分惡劣。1960年,以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提出「用林縣人民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誓言,他們決定在太行山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山西省平順縣把漳河水引入林縣,並給這條渠取名為「紅旗渠」。紅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和「文革」的迷亂時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環境惡劣,技術裝備簡陋,資金和物資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兩糧食摻和著野菜充飢。20萬林縣民工克服種種困難在太行山上劈山開石,架起157個渡槽,打通211個隧道,終於修成寬8米,高6米,全長71公里的總幹渠,我們每個黨員聽到這裡都為林州人民創造的奇蹟所感動。不要說在當時那樣的條件,就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當困難的。紅旗渠蜿蜒於太行山區崇山峻岭之中的懸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縱貫林縣全境。它也成為聞名中外的一大觀景。

「紅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精神。創業時期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這種精神。「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新的歷史時期,雖然條件好了,但前進道路上還有高山險阻,還有激流險灘。就在我們舉國上下同為奧運成功舉辦的今天,藏族分子四處破壞奧運聖火的傳遞,這是我們全體華人不可容忍的。奧運會是給中華民族提供一次交流、學習的機會,也是讓世界了解中國、接觸中國的一個平台。不論藏族分子的破壞或是西方政治勢力的阻擾,各方面高度政治化,這必將成為中國崛起的一個台階,這個偉大的國家不會因什麼事件就停止自己的步伐。這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倔強。

紅旗渠觀後感(二)

小時候,我就聽說在河南省林縣有一條「幸福之渠」——紅旗渠。今天我有幸觀看了《紅旗渠》電影紀錄片,看後才知道在美麗雄偉的紅旗渠背後,還有一段振奮人心的故事。也是我感到了修紅旗渠時的無限艱辛。

河南省林州山多地少,石厚土薄,鑿井無泉,引水無源,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然而就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林縣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造了雄偉壯觀的紅旗渠。紅旗渠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和「文革」的迷亂時期,由於工程浩大,施工環境惡劣,技術裝備簡陋,資金和物資短缺,每個民工每天只有6兩糧食,但是,這些困難並沒有屈服林縣人民,他們決定在太行山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山西省平縣把漳河引入林縣,勤勞勇敢的十萬林州人民苦戰十個春秋,僅靠自己的雙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創造了歷史上偉大的奇蹟之一。林州人民終於結束了「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的噩夢。

40個春秋過去了,林州人民用他們的雙手和智慧,送走了艱苦的歲月,迎來了幸福的生活。紅旗渠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一致的偉大精神。回望那清澈的渠水和陡峭的山峰,不由的感慨萬分,似乎有一種力量在感召著我,讓我感覺到了紅旗渠那雄偉博大的精神。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飄揚的旗幟,永遠號召著我們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它激勵著我們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管山有多高,水有多險,都要勇往直前,因為在努力的前方,將是一片燦爛的景象。紅旗渠精神令人震撼,催人奮進。看著紅旗渠上那連綿不斷的山脈,我仿佛又看見林縣人民忙碌的身影,又聽見錘石鑿壁的聲音,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怎能不震撼人心呢?

我們現在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時,我們應該發奮學習,自力更生,發揚紅旗渠精神,讓紅旗渠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紅旗渠觀後感(三)

有幸能現場觀看大型話劇《紅旗渠》,可謂此生無憾。或許有點誇張,但我想通過這樣的誇張來強調其藝術魅力。不,藝術魅力是其直觀感受,裡面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更值廣泛傳播。

紅旗渠,用林縣人十年鑄就而成的人工渠。修渠過程的辛酸是不曾經歷苦難的我無法體會的。因此,我在此也只是淺談感受。

當一塊塊祖宗牌位整齊的擺成一排,林縣人民不停磕頭的那一幕,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一直討厭革命的劇我瞬間聚精會神。是什麼事情讓他們願意割捨心頭肉,錯過開頭的我不禁深思。原來,修渠得拆掉阻攔的祠堂和房屋。這樣的付出,只為「水到渠成」。

「潔面後塗上自己珍藏許久的胭脂,然後東家串到西家。」這是嗞嗞生前最大的願望。可惜,渠未成,人先逝。對水的渴求,不只是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的夢,更是全林縣人最深切的渴求。嗞嗞,只是為修渠而逝的代表之一,還有無數英雄為林縣的興旺獻出最寶貴的生命。但這並未消減林縣人修渠的決心,反而使其更堅定最初的信念。不為什麼,只為那些逝去的靈魂得用永樂,讓他們的死變得有意義。死有輕與鴻毛,有重於泰山。為修渠(百姓利益的象徵)而逝,死又何懼。

「突然的工程塌方,八人生命被無情剝奪。可貴之處在於,他們的家人沒有任何人埋怨領導的修渠舉措,反而更加支持。可見當地人民,對黨和國家工作的理解與支持。當然,話劇中張貴的扮演者也深刻的詮釋了當時中央領導對民生的關注。張貴不畏權貴,堅守信念,持之以恆的精神是我們今天應該提倡與效仿的。為解決林縣百姓溫飽,私自動用國庫資源,即使領導批評也未曾動搖。以民為本,把名族的利益置於首位。我想,這就是毛主席一直提倡的」為人民服務「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