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遲子建散文集讀後感

遲子建散文集讀後感(一)

初拿到《遲子建散文集》這本書,翻開來看。扉頁上印有遲子建的照片及簡介。遲子建——一個溫文爾雅的女作家,她深邃的眸子,上揚的嘴角,淺淺的微笑,微陷的酒窩都深深吸引著我。

遲子建,著名女作家,乳名迎燈,1964年2月27日(陰曆元宵節)出生於北極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主席,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香港大學駐校作家,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五百餘萬字,出版四十餘部單行本。

遲子建的文章有對童年生活的追憶,有對現實生活的寫照。這本書收錄了遲子建幾十篇散文,很多是旅行遊記。每一篇都有獨立的內容,每讀一篇文章,你能感受到不同的風格,唯一相同的是那樸實無華的言語、一顆寧靜柔婉的心。

眾多旅行散文中,一篇名為「西柵的梆聲」的文章是最吸引我的,剛看到題目,我就感到眼前一亮,這包含了我對烏鎮西柵的懷戀之情。去年夏天,我曾去過那裡旅行,因此我饒有興趣的讀了下去。這是一篇追憶性的小散文,純純地寫景,描繪了烏鎮特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靜謐美麗景色及作者內心的獨特感受。遲子建的這篇文章是對旅行生活的追憶。透過文字,我深深地感受到她敏銳的才思和靈動的氣息,讓我感到記憶里的醇香溫暖。書中寫道「烏鎮是一枝蓮,東柵、西柵、南柵、北柵是它張開的花瓣。西柵,它被不絕的流水環繞著,那層層疊疊的樓台水閣,迷宮似的灰街長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氣象,似乎你輕輕一推,它們就會啟航。這片輕靈的花瓣;在我眼裡就是燭白色的了。燭白色不像銀白那麼耀眼奢華,也不像乳白那麼溫柔平淡。燭白色,它高貴樸素,充滿激情而又深沉內斂。因為燭白色里,摻雜著天堂的色彩。」這段描寫西柵的簡短文字,深深引起我內心的共鳴,西柵神秘深沉,真的仿佛像一片靈動的花瓣,既高貴又樸素。它是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的——只有體驗過才可以感受到的優雅氣息。正如盛開的蓮花一樣,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結尾幾句作者的感悟,是觸動我最深的:「這寂寥而空靈的梆聲,與教堂的鐘聲一樣,讓我身心頓時為之一爽。是啊,這禪意深厚的梆聲讓我明白,所有的盛典和榮耀,不過是一季的盛花,會轉瞬間化為流水。那些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包括我自己,不過是這世界的過客而已。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不會在脫離了燈火璀璨、人語喧囂的環境後,懼怕一個人走夜路。這復古的梆聲,讓西柵的夜,白了。」梆聲打動了作者,也觸動了我的心。梆聲或許帶著少許哀怨氣氛,但空靈的聲音卻傳遍小巷、環繞耳畔、縈繞於心。這是寧靜復古的聲音。正如作者所說「世間一切人與物不過是過客而已。「是啊,一切事物稍縱即逝,能把握住的,只有現在,不要讓眼前的人與物白白逝去。去尋一塊淨土,或許那沒有璀璨的燈火、喧囂的人語,但那裡有真正的自己,有了勇於突破、敢於挑戰的自己!正如這復古的梆聲,不僅讓西柵的夜白了,也讓我的心沸騰了……

遲子建散文集讀後感(二)

剛從書店裡出來就急匆匆地去了火車站。我知道該怎麼打發在火車上無聊的一個晚上,那就是看書!

開始讀《遲子建散文》中的兩個故事《啞巴與春天》《農具的眼睛》,就有心有靈犀的感覺。同樣是北方人,同樣熱愛文學,又同樣善於觀察。這種親切讓我不由自主的一篇一篇的讀下去。一個故事都不漏掉。這本書主要寫了遲子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物、現象,所給她的啟發以及感受。

如《一直驚天動地的蟲子》這篇敘事小散文寫的事是:作者觀察一隻正在爬佛龕去尋找香味的蟲子,經過無數次的挫折,雖然沒能實現願望,但卻做了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冒險堅持。在文中寫道:「在單調而貧瘠的白色天光下,這閃爍的黑色就是光明!」我突然感覺到一隻蟲子也能如此偉大!連人類都很難做到的事,蟲子能做到。上天對每個生命都賜予著不同的但無窮的力量。

在我去二舅家時看到一篇文章《紫氣中的煙火》。二舅家在瀋陽,這文章寫的就是作者去瀋陽遊覽故宮的感受。當時她去故宮是雨天。前幾天,我也去了故宮,雖不是雨天但也陰沉沉的,所以我看到的景象與文中的描寫有幾分相像。但我沒有看到文中說的煙囪里冒出來的紫煙。去完故宮後才看到了這篇文章,才知道關於故宮和皇太極還有妃子們的故事,才感到紫煙的意境。

還有一篇讓我記憶猶新的文章——《北方的鹽》。文章用很多修辭手法如: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文中提到了鹹菜缸。看到這,我想起四歲時在姥姥家和六歲的表姐在漆黑的儲藏室里偷吃鹹菜,最後鬧咳簌病的傻事。想起童年的無知和天真,真覺得好笑。文章的開頭寫了雪和鹽的關係。「天上人間」的兩種不同的東西也是一對孿生姐妹,那鹽和雪的這種親切讓我感覺到兩者對人類是同樣的重要,不分高低、貴賤、虛實等不同的特點。最後提到了淚水,說「北方人的淚水比南方人的淚水更鹹。」說明北方人對鹽的熱愛更多一些。鹽和我們真是如文所說的情同手足。

高爾基說:「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畜牲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書籍。」這本《遲子建散文》就讓我找到並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也讓我更熱愛散文類書籍了。

遲子建散文集讀後感(三)

子建的散文有一種奇特的魅力,它總是能牢牢抓住我的心,不斷地驅使著我,讓我對它產生了一種貪婪的渴求。

遲子建的文章總是勾人心魄的,就像是絕世美人一般,對我來說,有著極大的誘惑。但我更喜歡她那淡雅的,像詩一樣的文字,就像是絕代美女卸妝後清秀的眉目,我喜歡這清麗的散文。

在我傷懷之時,她細膩的文風像陽光照進我心,像緩和的溪水緩緩流過我的心田,我總能感到人生充滿了希望與快樂。

《時間怎樣地行走》是我讀的一篇頗有感悟的文章。

時間怎樣地行走?這一直是作者和我的疑問。

時間看不見,摸不著,它到底在哪兒?它從哪裡開始,又從哪裡結束?

我曾天真地以為時間是被一雙神秘的大()手給放在掛鍾里的,從來不認為那是機械的產物。它不會因為貪婪窗外的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為北風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它的腳,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誘惑的腳,從來都是循著固定軌跡行走。時間藏在掛鍾里,與我們一同經歷風霜雨雪、潮漲潮落。

時間可以讓一棵青春的小樹變得枝繁葉茂,讓車輪的幅條沾染上銹跡,讓一座老屋逐漸地駝了背。時間毫不留情,它總是持之以恆、激情澎湃地行走著——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在我們不經意走過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

我終於明白時間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在漲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的嬉笑聲中,在花開花落中,在候鳥一次次遷徙中,在我們成長著的臉龐上,在桌椅不斷增添新的劃痕中,在一個人的聲音由清脆變得沙啞的過程中,在一場接著一場去了又來的寒冷和飛雪中。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和時間是一對伴侶,相互依偎著,不朽的它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著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