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毛主席踐論讀後感

毛主席實踐論讀後感(一)

剛剛讀了一下毛主席的實踐論,現在想說說感覺。總體上來說,都是在講兩個字,認識(1)。對事的認識,對人的認識,對自然的認識,對世界的萬事萬物的認識。

那麼如何認識呢?首先是感性的認識,就會對這些事物或人或物有一些印象或者說是片面的碎片。然後再通過不斷的認識,就會上升成一些理性的概念或觀點,這些是比較理性的。再不斷的認識與總結過程當中,你就會有自己的一些主觀的理論或觀點。通過這些理論指導你的實踐,就會有一個判斷,當然這裡面肯定要結合你的感性的認識。因為這些感性的認識可能就是你的經驗。然後再總結,就形成了一個科學的規律或者叫科學的系統。但這沒完,還要不斷的透過實踐去總結與發現真理,就是這樣循環以至無窮!

就像易經裡面講的哲學思想一致,然而只是毛主席只是把「她」運用在軍事或判斷事物上運用到淋漓盡致。

毛主席實踐論讀後感(二)

說句心裡話,毛主席的文章,我讀過的並不多。除了那幾首膾炙人口的詩詞以外,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應當算是《實踐論》了。

《實踐論》是一篇討論的是認識與實踐的關係的文章。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它引人深思,雖然時光流逝,可這個話題卻依然是如此新鮮,值得我們討論。

《實踐論》曾這樣總結認識與實踐的關係:

「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於感覺的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

「社會實踐的繼續,使人們在實踐中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反覆了多次,於是在人們的腦子裡生起了一個認識過程中的突變(即飛躍),產生了概念。

「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

「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於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

毛澤東看來,認識開始於實踐,認識又有待於深化,從感性認識達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實現質的飛躍。堅持從實際出發,是毛澤東極為突出的特點。其實我們不難發現,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所闡述的觀點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完全統一的。

首先,讓我們看看《實踐論》的產生:

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開始傳播和發展。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的威力,在「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得到了迅速傳播。

毛主席實踐論讀後感(三)

《實踐論》是一篇討論認識與實踐關係的文章,寫於1937年7月,雖然已過去70年,可這個話題卻依然是如此新鮮,值得我們去討論。

在《實踐論》中,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進行了全面的概括和總結,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理論。這種豐富和發展,主要表現在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科學地概括為「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表現在實踐第一的觀點、認識發展的「兩個飛躍」的思想以及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的思想等等的提出和展開。這些思想和觀點,從理論上再現了中國革命的辯證發展過程,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首先,實踐第一的觀點。

《實踐論》文題雖為「實踐論」,但其論述的過程卻始終不離開認識。通過不斷闡述認識與實踐的聯繫,從而更能深刻地表達實踐、解釋實踐。如果界定實踐的內涵和範疇。那麼實踐就是人們能動地變革現實的活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它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自覺的能動性」。實踐最基本的形式是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在這三項基本形式中,生產鬥爭「是決定其它一切活動的東西。」其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實踐在認識過程中的首要地位,從認識的來源、動力、標準和目的四個方面揭示了實踐對於認識的決定作用。在認識與實踐的關係上,實踐始終處於首要的、決定的地位。

其次,關於認識發展的兩個飛躍。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是認識發展的第一個飛躍,就是我們常說的「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質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離的,它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統一起來。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是第二個飛躍。歷史上的哲學家總是千方百計以各種方式解釋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於改造世界。總結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飛躍的過程。要善於在總結實踐經驗,在再認識的環節上下功夫。

最後,認識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過程。

認識運用於實踐並得到證實之後,人們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運動便是完成了,對於過程的推移來說認識並沒有完成。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實踐活動也會跟著變化發展,所以,認識同樣要不斷變化和發展。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向另一階段變化發展時,認識就要繼續,就要適應新的情況。客觀過程的發展充滿著矛盾和鬥爭,因而人的認識運動的發展同樣充滿矛盾和鬥爭;社會實踐過程是無窮的,人的認識過程也應當是無窮的。

於是,我們得出,在單個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中,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我們又可以得出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循環以至無窮,並且每個新的循環都代表著更高的內容。()不論是學習還是總結,都要找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在結合中升華,在結合中創新,在結合中發展。經常不斷地升華,使零碎的變成系統的,樸素的上升為理性的,又回到實踐中運用,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發展。

在閱讀這篇論文中,我還可以明確感受到毛澤東淵博的知識和駕馭語言的能力。他在文中引經據典,不論是馬列主義的著作,還是古籍如《漢書》《資治通鑑》等都有引用。而且論文中例證豐富,言語直白、生動,這些語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聽懂的話,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非常之近,毛澤東用活靈活現的語言向人們詮釋了深奧的道理。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是20世紀的歷史巨人。他不但以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的實踐,改寫了中國的歷史,而且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哲學家的創造,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而毛澤東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變革社會的革命實踐、和他一生刻苦的讀書生活分不開的。他在哲學這個領域花了很多功夫。他讀了很多哲學著作,西方的以及我國古代哲學家如老莊等人的一些著作。毛澤東正是在大量閱讀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把中國革命的豐富經驗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寫出了《實踐論》、《矛盾論》這兩篇劃時代的哲學著作。《矛盾論》和《實踐論》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兩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形成的主要標誌,它們分別從辯證法和認識論兩個方面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與認識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