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一)

其實,我不明白什麼是“愛無痕“,直到那天我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才真正理解了愛的教育原來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某天,女兒的爸爸送給我一本書。

“好好看看吧,你總是嘮叨你們班的學生是怎樣出色,可你的女兒卻有那么多的缺點。反思反思吧,你那優秀的學生是人家媽媽培養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關於如何進行親職教育的書。親職教育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深遠,正如書中所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尹建莉老師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她把自己的教育實踐細細地揉進自己的筆尖下,讓一段段生動又鮮活的育兒小故事,絹絹細流般潤澤著每個捧起這本書的人。書中字裡行間都能讓我感受到尹老師女兒乖巧懂事、快樂健康、成熟自立,我又能強烈地感受到女兒所擁有的一切絕非天姿,而是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愛無痕教育。

看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不是有那么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嗎?孩子不是為了“成才“活著,孩子是為了“快樂“而活著。“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我是老師,同時也是父母,我知道只要我們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當我的女兒在生活、學習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時,我總是責問孩子的錯誤:

“你怎么就不能把字寫工整,要不就撕了重寫!“

“趕快去寫作業,別磨蹭了!“

“你總是丟三落四的,什麼時候就把自己也弄丟了!“

是的,我已然認識到了問題的存在,卻沒有尹老師的細心和耐心,沒有真正地和女兒平等對話,而是居高臨下,命令責問的語氣,蠻橫強硬的措施。試問,又會有哪個孩子願意天天在逼迫的生活中度過童年呢?孩子從出生可謂就是一張白紙,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多付出一些辛苦,多付出一些愛,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力求把這張白紙塗的五彩繽紛。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言行舉止折射出來的是父母為人處世的態度。

怎么能用笨重的鋤頭來雕琢那一塊塊精美的玉器呢?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把精力放在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和獨立意識。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孤寂沒有寄託是他們的共同點,可以給他們找一個永遠的朋友——書,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必需,“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運!“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孩子的童年將一去不復返了,讓我們做孩子的好朋友,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有美好、幸福、快樂的童年。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二)

最近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沒想到還是有許多收穫和啟發。開學了,我來到辦公室與同事聊到教育孩子時,同事向我們推薦了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她講得眉飛色舞,引起了我想閱讀這本書的欲望。本想問她借閱,她說並不是不借,而是這本書不僅寫得好,而且還很有收藏意義,過段時間再去看看還是很有必要的。聽她這么一說,作為又做媽媽、又做老師的我更加增強了要看這本書的動力,到了周末直奔書店買回了這本書。

以前每讀過一本書總會覺得自己的頭腦里充盈著很多東西,它們雜亂無章地散布在頭腦中,漸漸地似乎又都化為烏有,好像得到了很多東西,又好像什麼也沒有得到。我想可能是因為只有時間在一本本地讀書,卻沒有靜下心來整理的原因吧,所以,讀過這本書後,我決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進行一下整理,讓凌亂的大腦整齊一些,清醒一些,看到這裡我有同感,也深有體會。在數學教學中,尤其在講評試卷時,讓學生來講一下解題思路,這將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另一種途徑。特別是套用題教學,讓學生講套用題比做套用題的效果更好。講解題思路的這種做法是我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因為班級人數較多不能讓每個孩子講,我經常提醒家長們讓孩子改錯之後再把這些題講給家長聽。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學習有明顯進步。

要培養孩子有自信心,作為老師和家長就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講到:她從女兒本子上找到一個錯誤,()而這個錯誤是因為女兒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後她假裝驚訝地說“這道題好像做對了,老師怎么給打了錯號呢?“於是她招呼女兒,看看是她做錯了,還是老師判錯了。在這個過程中,母親既要裝糊塗又要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思維,女兒為了搞清楚是自己錯了還是老師錯了,她也會認真地和母親一起來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結果當然證明是孩子把題做錯了,但是至少糾正了媽媽的“錯誤“。作者巧妙的引導讓孩子糾正了錯誤還有成就感;同時之前沒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作者在好多章節里談到一個關於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問題。作者的感受是讓孩子從國小會閱讀,有良好閱讀習慣就像孩子學習有了“魔杖“,凡是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的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閱讀量大的孩子在學習上有很強的爆發力。所以不重視兒童閱讀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為之一。

如果家長在任何事上都想說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來做,整天要求孩子服從自己,就教會孩子在無意識間同樣地方法對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學會一套綁架家長的做法,“不聽話“就是他們慣用的繩索,消極但有效。這種事件積累的太多,會形成極端心理,發展為一種偏執。

所以家長和老師在管教孩子時,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對面去。遇到每件具體的事情都捫心自問一下;我是在教孩子,還是在操縱孩子。被操縱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於反操縱上,他會漸漸變得豪不在乎大人的話,墮落,並且喪失理性和自愛之心。

看完這本書我到有種感覺在教學中當遇到學生為題時千萬不可隨便一處理,而是要靜靜地思考,選擇最佳解決方法,儘可能達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說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僅強調了教師對變化的認識和行為的改變,而且還要從變化走向新的教學能力和習慣的養成。這也是體現了一個“人“字。由此可見,以人為本,或者說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對育人的重要意義,也是這本書讀來我最深刻的感受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三)

從教十幾年,為人父母也有六年之久。看過的教育類書籍不過十幾部。說實話,收穫不多。讀的時候總覺得句句有理,放下書卻覺得什麼都不會。因為孩子們的狀況是花樣百出的,真不曉得該怎么說、怎么做才能既不傷著孩子的心靈,又能解決問題。有時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搞教育,畏畏縮縮的狀態,怎么去指導別人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同事小梅介紹的,一開始沒太引起注意,後來孩子的老師又向我介紹它,於是就到書店買來一本試讀。

尹建莉自己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曾兩次跳級,2007年1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

作為有從教經驗的母親的教子手記,這本書的確有很多可取之處。班裡有50個孩子,作為班主任,我也確實應該具備一個母親的智慧。

書中第一章說:父母之愛都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我想,教師之愛均如江水,雖然都有奔涌之勢,卻有質量之分。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教師的學歷、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我們實在應該努力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我們的師愛質量。不僅要知道怎樣欣賞孩子們的優點,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們的缺點。

第二章的題目是“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我讀這一章時的感覺是“震撼“。她說,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而苦惱,凡是因為學習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為他遇到了不正確的引導。只要觀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學習就可以變得輕鬆。國小,甚至國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而且她強調,閱讀的動機就是有趣,這樣才會保證讓孩子喜愛這項活動。

回想我們的閱讀教學和指導,儘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就逼著孩子們去讀,他們對閱讀怎能不心生畏懼?而作者通常通過誘惑的方式引孩子閱讀。她說,強迫只能產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論教育者還是家長,通常把方法用反!經她這么一點,我真覺得以前的教學方法是多么的不高明。

書中其他章節還講到了比黃金還珍貴的四個字——實事求是;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讓孩子自覺地少看電視;反對多遍罰寫的暴力作業;如何看待電腦遊戲;對“兒童多動症“的堅決否認等等。

縱觀全書,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藝術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細雨,巧妙地滲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無痛苦的狀態下茁壯成長的。

讀完此書,心中感觸頗多。一些教育原理被滲透到教育實踐中,尹建莉又用易懂的話語把教育細節展示給我們,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很多人也做得很好,但不願意說,當然也可能不會說。他們沒有讓自己的優良思想和行為產生更大範圍的影響,只能說這是一種遺憾。

不管寫書可以帶來怎樣的經濟利益,都不應該成為我們拒絕閱讀此書的理由。當然,每個人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還有,大家的閱讀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是否願意打開這本書,以及看後收穫有多少,真得因人而異。

我覺得在孩子們的基因無法重組的情況下,外界環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就會鑄就孩子怎樣的人生。有人主張順其自然,我覺得這時一種博彩的心態,中獎率不高。孩子們必然要與周圍的環境產生關聯,你若不為他們創造好的教育環境,提供高質量的信息,他們就可能受惡劣環境的影響,接受低質量的信息。當然,你若認為惡劣的環境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那任何人都拿你沒辦法。

還有人覺得為人師或為人父母者足夠英雄,就會成為孩子們最好的榜樣。因此,努力進修、努力做事業,就會對孩子們產生最深刻的影響。君不見,財人子女頑劣者多,難道他們的父母不精通商道?高學歷家庭孩子,心情抑鬱者多,難道他們的父母不夠博學多識?

教育是一門學問,有其獨特的門路。別為自己的懶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藉口了。拿起教育類書籍,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翻來閱讀幾頁,你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助孩子們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自然,相信一切與一切都不相信,同樣不可取,我們得辯證的吸收。我們也不能奢望一本書能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啟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讀。

信息對人產生作用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人們自由的吸取,或者說個人順著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選擇相應的信息。另一種是橫加干預式的,或者是領導上逼的,或者是學習、工作需要迫使的,甚至是親朋好友熱情推薦的。後一種很容易讓人產生本能的反抗。如果您認為我也是在極力向人施壓,那我尊重您的感受,只要您不怕有遺憾。人生遺憾多的是,在教育學習這一塊有缺失,對您來說又算什麼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