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好詞好句

關於孟子的成語

1、知我罪我:形容別人對自己的毀譽。

2、濯足濯纓:水清就洗帽帶,水濁就洗腳。後比喻人的好壞都是由自己決定。

3、視為寇讎:《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後因以「視為寇讎」比喻極端仇視。

4、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5、言近旨遠:旨:意思。話很淺近,含義卻很深遠。

6、披髮纓冠:謂不及束髮冠戴,只系纓於頸。比喻急於救援。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

7、運之掌上:運:運動,運轉。運轉於手掌之上。比喻極其容易。

8、一曝十寒: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

9、魚與熊掌: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為所欲,難於取捨之物。

10、移氣養體:改變氣質和保養身體。

11、斷杼擇鄰: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孟子的成長。

12、坐以待旦:旦:天亮。坐著等天亮。比喻辦事勤勞。

13、以辭害意: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14、晬面盎背:謂德性表現於外,而有溫潤之貌,敦厚之態。指有德者的儀態。語本《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15、眾楚群咻:指眾多的楚國人共同來喧擾。後指眾多外來的干擾。

16、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點兒小東西也不拿。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

17、鄒衍談天:《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奭也文具難施……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後因以「鄒衍談天」喻善辯。鄒,通「騶」。

18、以叔援嫂:《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後以「以叔援嫂」謂權宜行事。

19、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非常順利。

20、食簞漿壺:為歡迎所擁護的軍隊,用簞盛飯,用壺盛水,進行犒勞。語本《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21、一肢半節: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22、淵魚叢雀:把魚趕進深潭,把雀趕到叢林。原比喻統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別國。現也比喻把可以團結的人趕到敵方去。

23、南蠻鴃舌:鴃:即伯勞。原為孟子譏諷楚人許行說話如鳥語。後用以譏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24、掩鼻而過:捂著鼻子走過去。形容對腥臭骯髒的東西的嫌惡。

25、膏粱文繡:指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亦泛指精細貴重的東西。語本《孟子·告子上》「《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繡也。」趙岐註:「膏粱,細粱如膏者也;文繡,繡衣服也。」

26、斷織之誡: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後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

27、廉頑立懦:謂高尚的節操可以激勵人振奮向上。語出《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28、罪人不孥:孥:妻與子女的統稱。謂治罪止於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29、三遷之教:漢·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後遷居集市,又跟著學商人自吹自誇;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後人用「孟母三遷」、「三遷之教」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於教育子女。

30、守約施搏:謂所操者簡易而施與者廣大。語本《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31、知人論世:原指了解一個人並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現也指鑑別人物的好壞,議論世事的得失。

32、取諸宮中:《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宮,古代對房屋的通稱。後以「取諸宮中」謂取用於自己家中,極言其便利。

33、僕僕亟拜:一再作揖行禮。語出《孟子·萬章下》:「子思以為鼎肉使己僕僕爾亟拜也,非養君子之道也。」

34、以羊易牛:易:更換。用羊來替換牛。比喻用這個代替另一個。

35、尊賢使能:尊重有賢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

36、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塗;昭昭:明白。指自己還糊裡糊塗,卻要去教別人明白事理。

37、用夏變夷: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38、淫辭邪說:誇大失實的言論,荒謬的學說。

39、以文害辭:謂拘於文字而誤解整個語句的意義。

40、專心致志: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41、仰不愧天:抬頭仰望,對天無愧。指沒有做過壞事,問心無愧。

42、幼學壯行:幼時勤於學習,壯年施展報負。

43、源源而來:原指諸侯相繼朝覲一輩子。後形容接連不斷地到來。

44、盈科後進:泉水遇到坑窪,要充滿之後才繼續向前流。比喻學習應步步落實,不能只圖虛名。

45、左右逢原:《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謂學問工夫到家後,()則觸處皆得益。後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應手。

46、壼漿簞食: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壼漿,以迎王師。」原謂竹籃中盛著飯食,壺中盛著酒漿茶水,以歡迎王者的軍隊。後多用指百姓歡迎、慰勞自己所擁護的軍隊。

47、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學說。

48、自以為是:是:對。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

49、與民同樂: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後泛指領導與民眾一起遊樂,共享幸福。

50、以鄰為壑: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裡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

51、由博返約:指做學問人廣博出發,繼而務精深,最終達到簡約。

52、四書五經: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53、一傅眾咻:傅:教導;咻:喧鬧。一個人教導,眾人吵鬧干擾。比喻不能有什麼成就。

54、引領而望:引領:伸長脖子。伸長脖子遠望。形容殷切盼望。

55、猶解倒懸:解:解救;倒懸:人被倒掛,比喻處境困難。比喻把人從危難中解救出來。

56、夜以繼日: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57、己溺己飢:亦作「己飢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後因以「己溺己飢」或「己飢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58、以身殉職:殉:為實現某一目標而獻出生命。為忠於本職工作而獻出生命。

59、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60、揠苗助長: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61、緣木求魚: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62、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養活妻兒。泛指維持一家生活。

63、於今為烈:某件事過去已經有過,現在更加厲害。

64、衡慮困心:形容費盡心思。語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65、膠鬲之困:膠鬲,商周時人,紂時因遭世亂,曾隱遁為商。《孟子·告子下》:「膠鬲舉於魚鹽之中。」後因以「膠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處於困難之境。

66、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別人的心思。

67、再作馮婦:再作:重做;馮婦:人名。比喻再乾舊行業。

68、有所作為:可以做事情,並能取得較大的成績。

69、齊王捨牛:《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後以「齊王捨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70、艴然不悅:非常生氣。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氣時表現一付臉色難看的樣子。典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於管仲!……」

71、嫂溺叔援:語出《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後以「嫂溺叔援」喻視實際情況而變通做法。

72、叢雀淵魚:比喻不行善政,等於把老百姓趕到敵人方面去。語本《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73、引而不發:引:拉弓;發:射箭。拉開弓卻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於啟發引導。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

74、斬釘截鐵:形容說話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75、淵魚叢爵:《孟子·離婁上》:「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後以「淵魚叢爵」比喻為政不善,結果驅使人民投向敵方。

76、易如反掌:象翻一下手掌那樣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77、神州赤縣:戰國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唐劉禹錫《為京兆尹答於襄州第一書》:「蓋神州赤縣,尊有所厭,非他土之比。」後遂以「赤縣神州」或「神州赤縣」為中國的別稱。

78、習焉不察:習:習慣;焉:語氣詞,有「於此」的意思;察:覺察。指經常接觸某種事物,反而覺察不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79、至大至剛:至:最,極。極其正大、剛強。

80、齊東野語: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