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一)

不等待,是我很多時候衝動的表現形式。但《霍亂時期的愛情》讓我看到了一個長達53年的愛情等待,讓我懂了,「原來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沒有止境的。」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一本《百年孤獨》深深打動大學時代的我的作家,再一次憑藉《霍亂時期的愛情》讓我放棄了去食堂吃飯,忘記了下班打卡,只為看完這本小說,看到男女主角最終選擇在內河掛著霍亂黃旗的輪船上為愛漂泊一生一世。

馬爾克斯的作品人名是中國讀者的第一困難,直至此刻,碼字寫讀後感的我仍不能在不依靠書本的情況下寫全那些生動鮮活人物的名字。受人尊敬的醫生(胡維納爾。烏爾比諾),幸福的女主角(費爾明娜。達薩),那個可憐的人(佛羅倫蒂諾。阿里薩),真高興,認識了你們,更深的了解到什麼是愛,如何去愛。

看書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想起了一個好友,對她說的話,我總是有點左耳進右耳出的味道,當初她告訴我,她覺得真正的愛情就是在我們孤身一人垂垂老矣時,不經意遇到了那個在你記憶深處的人,並且最終在一起的感情。並有人似有似無的用簽名回應了:Someday,we will be together!這一舉動讓她潸然淚下……

看了這部小說,我忽然覺得當時的她是不是也是看了這本書後的感覺,打電話求證,無人接聽……

我絲毫不懷疑女主角與醫生之間的愛戀,他們幸福的婚姻,而醫生那智慧的婚姻相處生活方式也非常令人稱道,對恩愛夫妻的詮釋雖讓我驚訝,但細細想來也頗有道理。

那可憐的人,為了那一眼,保持「童貞」53年,儘管有太多女人在他的生命中出現,他甚至有一個癖好——把和那些女人的故事一一記錄在一個本子上。很有趣,那些女人大多為寡婦。(我很好奇故事發生地,但從書中,只知道應該是南美洲,一個曾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也或許仍舊是作者杜撰出的那麼一個地方。)令我驚訝的是,書中有那麼多寡婦,那麼多願意為了自由、享樂拋棄名譽,敢大膽享受生活。

書中最幸福的那個人兒,費爾明娜。達薩,在我的觀念里,毋庸置疑,儘管她是這麼一個人:有一個小時候就失去生命離她而去的母親,有一個疼愛她卻被他父親驅逐走而病死的姑媽,有一個有重大污點令她蒙羞的父親,有一個曾經背叛過她的大男子主義的丈夫,有一個導致她退學的私生子身份的初戀情人,有一個難以相處尖刻古板的婆婆,有一個和他丈夫有染的交好閨蜜……

很有可能,你會驚呼,這樣的人居然還是書中最幸福的人,沒錯,是她!一個七十多歲卻最終又和那個初戀男友相守的人。生活不是瓊瑤小說,人人都能不工作,天天花前月下,甜言蜜語。生活本就充滿種種不堪和痛苦,和那麼多你不得不面對並必須解決的問題,但在這其中享受生活,享受愛情,才是主旋律。

一個醫生和一個詩人般氣質的人為愛所變現出的言行舉止一定是大不相同的,但費爾明娜擁有了他們最為完整的愛,也深深愛著他們,被你愛的人深愛,便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事。

那擁有詩人氣質的佛羅倫蒂諾。阿里薩總讓我想起徐志摩,詩人的愛總是情真意切,令人難以拒絕,但有時候他們的情感也會被自己幻想出來的浪漫景色扼殺,那種愛可以撼動山河感動宇宙,卻容易跨不過柴米油鹽,而佛羅倫蒂諾。阿里薩卻用53年的別樣等待換來了與摯愛的費爾明娜相伴度過餘生。書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人腰部以上是靈魂之愛,腰部以下是肉體之愛。詩人堅守了靈魂只屬於摯愛的人,卻用肉體慰藉了更多的人。

醫生的貢獻不僅僅局限在他與費爾明娜的小家,更為這個多次遭受霍亂瘟疫的城市貢獻了自己的知識智慧,令人敬仰,然而他也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放縱了肉體之愛。這一點因為男女有別,我確實很難理解,因為在女人,靈魂之愛和肉體之愛是相結合的,但為什麼在男人那裡卻可以隨意肢解……

內河的樣貌變遷出現在小說最後,那曾經隨處可見的短嘴鱷、河牛、豐茂的水草,茂密的熱帶雨林都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革新,人類的貪婪一點點喪失,取而代之是光禿的樹樁、零星的僅存活於動物園的動物,轟鳴的飛機、冒煙的汽車,大批的捕獵者,污染的河水……

這些讓人頹喪的面貌令我也很揪心,但最終是愛,讓佛羅倫蒂諾。阿里薩做了一個大膽而偉大的決定,永遠航行,永遠……不讓自己最愛的人上岸,面對那些會讓她顫抖的流言蜚語,就在船上度過餘下的生命。小說最後是這樣寫的: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以來的日日夜夜,佛羅倫蒂諾。阿里薩一直都準備好了答案。「一生一世。」他說。

看完最後一頁,我仰面緩了幾分鐘的神,陽光透過窗戶射進辦公室,多麼美好,沒有眼淚,有的只是滿滿的幸福,不僅僅因為小說,更因為生活。

我不是一個空想家,不會想張衡那樣看著天空數星星,不會鑽研宇宙奧妙,所以對於科幻世界,除了喜歡裡邊那些情感,對科幻,我不會有很大興趣,大概是奇思妙想的細胞有限。但我非常在意當下,相信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看到的,體驗到的,所以相比文藝青年無比嚮往遠方,我更珍惜現在,也就是西余朋友所說的善於構建自己的世界。

終於打通了朋友的電話,求證結果有些失落——她當時寫那段簽名不是因為這本書……但立刻重振精神,強烈推薦了這本書。會有那種想法的人,更應該看看這本書,感受這裡邊無處不在的愛情,無處不在的愛,父母之愛,兄弟姊妹之愛,朋友之愛,戀人之愛,甚至赤裸裸的肉體之愛,但我堅信,只要有愛,世界就不會一片荒蕪凌亂,即便愛也會犯錯,會痛苦,我是絕對的真愛至上擁護者。

曹雪芹、加西亞。馬爾克斯、村上春樹是至今從未令我失望過的作家。相較追捧諾貝爾,不如踏踏實實靜心閱讀,文學不是追名逐利的衍生品,相信莫言寫作絕不是為了獲獎,閱讀應成為一個民族的習慣,在網路電子的喧囂浮躁中占有固有的一席之地,這樣我們更可以平靜祥和。

從中學開始,我就有寫信的習慣,很慶幸,因為西余朋友的存在,我的這一習慣仍舊保持著,希望自己也能堅持下去,等到白髮蒼蒼好希望自己也能寫一部《那時,這時》的書,記錄一生的歷程,因為我也真心希望自己能夠證明——原來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沒有止境的。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二)

讀著《霍亂時期的愛情》,儘管作者在其中以烏爾比諾、費爾米娜。達薩和阿里薩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給我們描述了很多種愛情,但是在我看來,這本書裡描述的不僅僅是愛情,還包括歷史和人在老年。

關於愛情,從總體來看,書中描述的愛情包括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如此種種,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類型,而且每一種都描寫得透徹,描寫得一針見血。但只有主人公費爾米娜、達薩、烏爾比諾的愛情故事是主線,就如同一條河流,貫穿於小說的始終,如河流一樣涓涓而流。其他的愛情,有阿里薩像捕獵似的獲得的各種類型的愛情,也包括烏爾比諾與林奇的短暫愛情,這些就像河流中偶爾突出的一塊塊石頭,即使在河流中也會形成小小的漩渦,但是卻不能阻止河流繼續向前流淌。就如同我們的婚姻生活,也許中間會出現一些影響其順利進行的因素,比如現在最常見的所謂第三者插足,但是只要婚姻的雙方,愛依然存在,那麼我相信婚姻仍然可以像河流一樣一直流淌下去,那些小小的漩渦,終將會被河流丟在歷史中,而真愛永恆。就像阿里薩對費爾米娜一樣,愛一直在,也終究陪伴他們到生命的盡頭,一直到「永生永世」。

關於歷史,在所有愛情的描述過程中,作者也展現了哥倫比亞的歷史。內河的容顏的改變與阿里薩愛情心理的變化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關係。在他年輕的時候,為了忘卻被費爾米娜拒絕的痛苦,他踏上了內河航行,當時的河岸隨處可見的短嘴鱷、河牛、河裡豐茂的水草,茂密的熱帶雨林都噴發著勃勃生機,而那時的阿里薩卻是已經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革新,人類的貪婪,到阿拉薩老年以後,為了費爾米娜再次踏上內河航行時,河岸兩旁存留的只是光禿的樹樁、零星的僅存活於動物園的動物,轟鳴的飛機、冒煙的汽車,大批的捕獵者,污染的河水……可是這也沒有能讓他有任何心情不快,相反,由於能和費爾米娜一起旅行,阿里薩的心情很是高興,在因霍亂而不能上岸時,他仍然沒有感到沮喪,而是告訴船長一直航行下去。

關於老年,小說開頭就講了烏爾比諾好朋友的死亡,死亡原因是對老年的各種徵兆的恐懼和不安,無法面對老年的各種不堪,以至於用死亡來拒絕這種不堪,維持所謂的一生的尊嚴。再到後面,烏爾比諾在年齡已經很大的情況下還爬高捉鳥而不幸摔死;阿里薩其中一個情人說,我們都有一股禿鷲的味道,正如作者說描述的,那是人年老的時候所發出的一種酸腐的味道;還有阿里薩自己因不想承認自己老了的事實,而在醫病的時候拒絕相信醫生的話,而自欺欺人地說自己很快就好了,絕對要不了醫生所說的三個月等等,都展現出了人對老年在心理上的拒絕。但同時,我們又看到了老年人熱愛生命、回歸青春的希望。在小說最後,費爾米納早已枯萎的愛情又被激活,且漸漸灼熱起來,費爾米納與阿里薩在半個世紀後終於走到了一起。在內河航行的日子裡,兩位老人如患上「霍亂」一般迷醉,他們的愛情似乎冒出了騰騰的蒸汽。這簡直就是愛情挑戰死亡、青春活力衝擊生命極限的神話。這讓我們感到老年並不可怕,只要仍然有所堅持,老年依然可以有愛情,而且這種感情沒有期限,如果非要給它一個期限的話,那就是阿里薩「在五十三年零十一個日日夜夜前就準備好的答案」——「永生永世!」

經典讀物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三)

很偶然間,與《霍亂時期的愛情》不期而遇。()這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才翻過幾頁,便欲罷不能,一頭扎進,直到最後一個畫面的消失。整部小說,像一棵大樹,作者以冷峻、從容的筆調,先展示樹冠的繁茂,然後順著葉脈、枝幹向樹根走去,把阿里薩、費爾米娜經歷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描寫得跌宕起伏、盪氣迴腸。那偶爾冒出的或激情或幽默的語句,似草叢中潛伏的鳴蟲,突然跳出攪動你的眼神,趁你咀嚼回味之際,又「倏」地藏起。這大概就是傳說中張弛有度、令人著迷的語言風格了。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所有此類題材的小說無一例外地在糾結一個問題:愛情是什麼?加西亞並未告訴你答案,他只在書中展示了人類所有可能經歷的愛情:一見鍾情,熱戀、苦戀、單戀、三角戀……精神的、身體的……高尚的、卑微的……極少濃墨重彩,大多輕描淡寫,有些甚至只以寥寥數筆帶過。在嚴肅的、頗有分寸的行文風格中,一切都是那麼真實而又深刻:「世界上沒有比愛情更艱難的事了。」「我對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她從來沒有想到,好奇也是存在的愛情變種。」「社會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膽怯,夫妻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反感。」「他們的感覺不像新婚夫妻更不像晚遇的情人。那頗像一下越過了夫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磨難,未經任何曲折,而直接奔向了愛巢。他們像被生活傷害了的一對老夫妻那樣,不聲不響地超脫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和醒悟的粗魯的嘲弄,到達了愛情的彼岸。」「……」每一段都意味深長——真實的愛情往往充滿了不凡的氣質,只是有些人連真實的勇氣也沒有。

當書本還剩為數不多的幾頁時,我一直隱隱擔心故事的走向,好在結尾是傷感中透著溫馨的——馬爾克斯,他犀利的眼光穿透愛情的本質直抵人性,把所有的讀者帶進那個古老的話題不能自拔。掩卷之時,我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了不起的老頭兒,愛上他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或許是讀過《百年孤獨》後的延續、發酵與爆發吧,——喔,這大概是愛情的另一變種,誰能說戀上某類書籍就不能稱之為愛情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