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一)

由於時隔已久遠,對於簡。奧斯汀的原作《傲慢與偏見》裡的大部份情節,我已記不太清了。想來,那時,讀這本書時我的年齡倘小。當初可能也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對於文中的真諦,其實並沒充分領會。

隨著影片的第一個鏡頭的打開,同時滌盪在耳旁的是悠揚的古典音樂,而緊跟著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幅和諧優美的十九世紀英國鄉村畫面。

老實說,一部影片如果在最初的幾分鐘都還不足以吸引人的話,只會讓人興味索然,通常我會選擇放棄。而一開始,就能引人入勝的影片,不管它是否是名著改編而成,對於接下來的情節發展,都是很值得我們期待的了。

女主角伊莉莎白的表演把一個那個時代的英國鄉村少女的機智與傲氣表現得淋漓盡致,男主角達西在她的那種純真的笑容的映襯下,越發顯得自己的態度過於傲慢了些。而事實上,隨著影片的劇情不斷地推進,我們會發現達西真實的為人卻並不是這樣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顆誠實正直的心。這一切,都只因為伊莉莎白最初對達西的偏見而被掩蓋住了。

好的演員當然要配上好的電影情節,本片中的舞會為一大亮點,小提琴音樂響起,伊莉莎白與達西逐漸沉浸在其中,兩人產生心電感應,周圍的人頓時消失了,舞廳中只餘下兩人深情凝視,手拉著手翩翩起舞,沉醉於歡快的音樂旋律之中。但沒過多久,周圍嘈雜的人群一下又出現了,兩人倏地從幻覺中驚醒,互相對望,恍若隔世。

英格蘭的田園風光也很搶眼,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獨立著一棵枝葉扶疏的大樹,一輛載著紳士淑女的古典雙輪馬車從樹旁疾馳而過,古典鋼琴音樂蕩漾在其中,美麗得就象是一場遙遠的夢境。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二)

《傲慢與偏見》改編自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窮鄉紳的女兒伊莉莎白在一次舞會上結識了英俊多金的貴族青年達西。由於各自的敏感和自尊,兩人結下芥蒂,相互厭惡。伊莉莎白討厭達西的目中無人,而達西看不慣伊莉莎白的伶牙俐齒。此後不久,伊莉莎白又與到鎮上來駐紮的軍官維克相識,對維克漸生好感。維克告訴伊莉莎白,自己是達西家的管家之子,達西父親視他如己出,去世時遺囑留給他一筆財產,而達西出於嫉妒,剝奪了他的繼承權。於是伊莉莎白越加討厭達西。而此時,達西的好友、伊莉莎白姐姐的追求者賓利突然離去了。伊莉莎白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得知這是達西的建議,對達西的怨恨加劇。悲痛的伊莉莎白在雨中奔跑,達西卻尾隨而至,向伊莉莎白表明自己的愛意,遭到了後者的拒絕。兩人發生爭執,卻又不自覺地為對方所吸引。晚上,達西來到伊莉莎白住處,交給她一封信後離去。信中揭露了維克唯利是圖的真面目和自己反對好友追求自己伊莉莎白姐姐的原因。原來維克是一個花花公子,他花光了達西父親留給他的遺產之後,又試圖追求達西的妹妹以獲取財產。當發現自己的目的不能得逞時,便加入了軍隊。達西又在信中承認自己反對好友與伊莉莎白姐姐的婚事確實是出於門第偏見。

伊莉莎白對達西的看法發生了改變,但是由於自尊,無法敞開胸懷。正處於感情矛盾中的她受親戚之邀外出旅行,極其巧合地參觀了達西名下的莊園,在那裡遇到了達西。晚上,伊莉莎白接到家中來信,得知自己的妹妹受維克引誘與其私奔,焦急萬分趕回。幾天後,妹妹隨維克一起回家,無意中說出是達西找到他們,為他們的婚禮出資,並幫助維克找到工作。

賓利在達西的陪同下來到伊莉莎白家,向伊莉莎白的姐姐求婚。全家沉浸在歡樂之中。而伊莉莎白與達西雖然相互愛慕卻找不到適當的機會互相表白。恰在此時,達西的姨媽找上門來,威脅伊莉莎白放棄達西,遭到了伊莉莎白的拒絕。心情無法平靜的伊莉莎白在晨風中散步,遇到了在外守候的達西。兩人終於衝破了自尊的阻礙,走到了一起。

小的時候一直不太喜歡簡。奧斯汀的小說,覺得儘是描寫資產階級的生活,視角一直停留在閉塞的鄉村社交圈子裡面,一點都沒有生氣。而且也沒有耐心看裡面那種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覺得愛就愛嗎,哪來那麼多痲煩事情,搞得那麼複雜。現在年歲漸長,終於有點明白其實愛與被愛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個「自由」,並不僅僅是指肉體的自由,更多的是指心靈的自由。而心靈的自由就是自由意志,就是自尊自愛的情感,不受對方意志的左右。如果愛一個人要拋棄自尊,是非常不容易的。伊莉莎白和達西儘管為對方的氣質所吸引,卻無法愛上對方,恰恰是因為兩人都具有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強烈的自尊往往和敏感易受傷害聯繫在一起。而敏感又會進一步刺激強烈的自尊。當然自尊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好的特質,但是絕不適合於愛情,因為愛情是一種需要相互體諒,相互退讓的情感。他們無法愛對方,於是就只好選擇憎恨厭惡對方。因為只有憎恨厭惡才是可以與愛相匹敵的、維繫強烈感情的另一種方式。所以從形式上看,男女主人公在感情上走的是一條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亦即「吸引——厭惡——相愛」。而從實質上來說,他們一直是在肯定的道路上前進。最終的相愛,是建立在理解上的互相退一步,雖然只是一步,卻體現了兩人對對方的真情。相當的不容易。現實生活中的男女,很多情況下就是愛自己勝過愛對方,最後放棄了愛情的。

再進一步思考,就會感覺到所謂的「一見鍾情」,其實是相當膚淺的東西。一見鍾情,往往包含著盲目和輕信,最終必然導致感情的無疾而終。誰能指望一段建立在外在而不是心靈契合上的感情呢?真正的愛情,都是在矛盾糾葛中產生出來的,甚至在最初的階段會以憎恨的面目出現。因為如果你突然發現一個個體在心靈上與你是如此的相似,你最初的反應不是愉悅,而是恐懼。因為你是如此地害怕對方由於相似的心理而輕易地看穿你的內心世界,以至於你的第一反應是逃避。這就是所謂的同類厭惡。等到你克服了恐懼,進而試圖從「外部」去了解「自己」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它可以讓你去除性格上的一些粗礪的稜角,重新塑造自己。從而變得更加寬容、柔和和完美。

奧斯汀的小說在有限的環境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充實的心靈世界。在「資產階級溫情脈脈的面紗」下,塑造了一些充滿矛盾的靈魂。所以她的小說到現在仍舊有存在的價值。

新版電影改編得相當好,充分展現了19世紀英國鄉間的風貌。加上大段的蘇格蘭集體舞的鏡頭,把當時貴族社會悠閒自得表現得淋漓盡致。男女主角的扮相和表演也很不錯。尤其是雨中爭吵的那一段高潮,十分到位。值得一看。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三)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描寫了幾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小說沒有重大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而是以幽默細膩的筆觸展現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生活的畫面,表明了作者對於愛情的態度。像夏洛蒂和柯林斯那樣互不了解、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而聰明、美麗、自尊的伊莉莎白與達西的感情則是建立在相互了解與尊重的基礎上,他們才是幸福的。

初讀小說中譯本是大約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時只是醉心於伊莉莎白與達西這對淑女紳士之間曲折但終成正果的愛情,加之喜歡小說流暢俏皮的文筆,所以一連讀了好幾遍。

與小說同名的電影同樣令我著迷,它在對小說的整體把握與剪裁、演員的表演、配樂等方面均可圈可點。()電影限於篇幅刪去了一些次要人物和情節,但伊莉莎白與達西、簡與彬格萊、夏洛蒂與柯林斯以及莉迪雅與韋翰這四對年輕人的戀愛婚姻仍然脈絡清楚、不枝不蔓。演員的表演可稱上佳,達西由最初的傲慢到情不自禁到放下架子傾心相愛,伊莉莎白優雅聰明、自信自尊,班納特太太缺乏修養、忽喜忽嗔,柯林斯諂上倨下、滑稽可笑,還有凱薩琳夫人傲慢無禮、出言荒唐,無不纖毫畢現,特別是後三位配角略帶誇張的表演,實在令人忍俊不禁。電影的配樂也非常符合影片詼諧幽默的氣氛,凡柯林斯出場必配以輕快富於跳躍感的音樂,凡凱薩琳夫人出場則配以沉重莊嚴的背景音,給影片增色不少。

但若吹毛求疵的話,影片還是有幾處不足。其一是莉迪雅與韋翰私奔後達西才特地前往伊莉莎白家,向她說出韋翰過去的卑劣行徑,而小說則安排達西求婚遭拒之後即給伊莉莎白寫信,解釋韋翰之事。達西之所以要解釋,是因為伊莉莎白誤會了他,令他自尊心受挫,而待到私奔之事發生後,韋翰的品格已經暴露,解釋已無太大必要。因此立即解釋似乎比等到人家家中大亂再去解釋更為合理。再者,達西登門造訪,口稱來提供幫助,實際只是一吐塊壘,也顯得不太自然。其二是凱薩琳夫人受達西之託來探伊莉莎白的口氣,這是小說所沒有的情節,雖然這一改動增強了戲劇衝突,並增添了喜劇氣氛,但這位夫人怎麼這麼輕易就將自己女兒的應得財產拱手相讓了呢?其三,電影對簡也有些漫畫化處理,似乎不太合理。簡雖然不是主角,但在奧斯汀筆下,她美麗、溫和、優雅,只不過不如伊莉莎白有主見罷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