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一)

現今這個一切都快餐化的時代,寫影評,書評,往往講求的不是評者個人的趣味,而是盡最大的努力提供有關於書刊電影的信息以讓消費者們能做出買還是不買的選擇,用鈔票投票決定好作品和不好的作品。消費者因為看了書評和影評而省去的尋找和選擇費用,就是能讓這些人混口飯吃的財源。說白了,人民需要影評家。

我發揮掉這段議論,是為了說明,評論家寫故事梗概是對好小說的侮辱,如果可能的話,我更願意簡述一些景物描寫梗概、心理描寫梗概、節奏感梗概和華彩段落梗概。但這確實是不可能的,好作家們擁有的那種非凡的技藝,要是能被我們以快餐的方式再現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就更荒謬了。電影也是如此,雖然電影更偏向要求一個公司一樣的關注利潤,一支軍隊一樣的協調合作。這當然和文學的個人化寫作是完全不同的(天知道,現在快餐文字多如過江之鯽,殺之不盡。文學也認真學習三個戴表,與時俱進,社會主義工業化了)。

何謂電影?電影的優勢在哪?陳英雄說道,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完美的電影,是一部經由影像的結構化過程產生意義與感動的電影。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因電影語言受感動,而不是因故事內容受感動。侯孝賢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費德里·柯費里尼說,電影實在很像馬戲,馬戲中有一種技術,有一種勇氣。我喜歡這樣的生活,一邊創作一邊感到生命的存在。我用電影手法去敘述與我思想合拍的一切事物:這裡有真實的事情,也有幻想,有標新立異之感,有自我表白、自我辯護,以及我的直言不諱。我渴望取悅於人,引人注目並教育他人,使自己成為一個預言者,一個目擊人,一個醒世的丑角。我想,每種藝術形式,並沒有一定的高下之分。好的文字往往直擊心靈最深處,似宇外極光般讓人有一怵到底的顫慄感。而愛裝蛋的導演卻容易把思路迷惑在形式當中,藝術感染力大大不如文字。藝術能用傳統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是藝術的勝利。

雨果是法國十九世紀文豪,史家評論他的文字,說他的文章激越富於感情,往往展現變化激烈的時代的愛與恨,情與欲,屬於古典浪漫主義的巔峰作家。這個評價無疑是合適的。所謂古典,是說寫作主題上偏向描寫人與世界的關係,而不象現代派主要寫人自身。而所謂浪漫主義,講的是寫作手法富於感情,想像奇瑰,人物大多激情四溢。這是比較合適的概括了《巴黎聖母院》和雨果個人的風格的。畢竟評論和作品一樣,也要經過時間的洗禮,能夠保存下來的都是很有見地的。也就是說,古典浪漫主義是很適合改編成戲劇的,因為它本身就很戲劇化。這部小說歷史上被改編成無數的藝術形式和版本,我們還是把注意力轉向電影。《巴黎聖母院》(NotreDameDeParis),主演:吉娜·羅洛布麗吉達安東尼·奎因,導演:阿貝爾·卡普拉尼

為了湊字數,還是梗概下故事吧。純潔、美麗的吉普賽姑娘艾斯米拉達,和「乞丐王國」的人一起,到處賣藝行乞。一次,為救流浪詩人甘果瓦,她被迫嫁給了他。國王的衛隊長菲比斯是個花花公子,她騙取艾斯米拉達的愛情,就在他們幽會時,一個黑衣人將菲比斯刺傷,艾斯米拉達被作為嫌疑犯送上法庭,並被判處絞刑,而真正的兇手弗洛洛神父不但逍遙法外而且成了審判者。就在艾斯米拉達將被絞死時,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將她救下,並帶入教堂避難。卡西莫雖然醜陋,但忠厚善良,他真心實意的愛著艾斯米拉達。國王的衛隊要衝進聖母院抓住艾斯米拉達,卡西莫多雖盡力阻止,但寡不敵眾。乞求民眾為救出愛斯美拉達,反與一心保護愛斯美拉達的加西莫多大戰。艾斯米拉達為「乞丐王國」的朋友們開聖母院大門時,被國王衛隊的亂箭射死。卡西莫多看見艾斯米拉達的屍體,悲痛欲絕,他轉身將真正的殺人兇手弗洛洛神父從聖母院的頂樓扔了下去,隨後找到艾斯米拉達的屍體,並與其緊緊擁抱在一起,多年之後一起化為塵土。本片根據法國大文豪雨果同名原著改拍,片中描述愛之真諦與諸多苦痛,一切之不幸只有怪罪,「邪惡的命運」。

電影本身倒沒什麼可說的,畢竟在原著上改編,是件既容易又困難的事。容易的是有原始劇本,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參照。困難的是影評界和影迷們的期望會過高和過於多樣,眾口難調。忠實原著會被指為止步不前,大膽創新則有被罵瞎編亂造的危險。不過本片倒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突兀之處,節奏偏快,略顯匆忙。畫面稱得上精美,畢竟法國人搞起視覺藝術來不是蓋的。音樂則舒緩有致,算是體現了歐洲電影一貫的優雅和小資情調。總之值得一看。

其實這部電影或說這個故事,可以從極多的方面展開論述。人性的美醜,外表和心靈,情與欲,愛和恨,浪漫和現實。這一個個話題不知養活了多少代書評家和影評家,在這裡要向我這些前輩的辛勤工作致敬。我想說的還是關於古典的藝術形式和觀眾們現代的欣賞眼光或說角度如何平衡的問題。正如我前面下的定語,「藝術能用傳統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是藝術的勝利」。現代的觀眾總是傾向於認為只有驚險的鏡頭,激烈的打鬥才是一部電影的高潮,很少有人能充分欣賞作家電影中詩句般的文采和音調美。實際上,只要你習慣了其中矯揉造作的風格,並且把這種風格看成是應該的,也就沒法不被作者的柔情蜜意和高尚情感打動。優秀的古典主義作品動人的音節中含有非常多的戲劇成分,所以很適合改編戲劇。只要你足夠耐心,就會發現那些流暢的對白的作用可以代替情節。這些繁複的長篇大論,以卓絕的手腕控制整部戲逐漸達到預期的高潮,這和驚險的撞車鏡頭效果是一樣的。

做作是否正確暫且不論,但某種做作能帶來美的享受是沒錯的。任何藝術形式都有裝模做樣的地方,這是藝術掙脫庸俗的現實生活,向理想的精神世界飛去的奮力一躍。這齣戲以詞藻勝,使用華麗的語彙,所以整部戲應該帶有某種做作氣。那些優美的姿勢和身段是一個悠久的藝術傳統,仿佛中國的京劇唱念做打,和電影這種偏重形式的藝術格調很適合。這些演員在重重限制下竭力演的真實,熱烈和富有人情味,我敢說是值得讚賞的。這是藝術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的第一塊基石是由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在1163年鋪下的,經過150年的不斷建造,使巴黎聖母院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哥德式教堂之一。雙塔高69米,高聳於教堂大門前。聖母院的一個鐘樓里有一個重13噸的大鐘,也就是電影《巴黎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用自己的身體所撞的那個大鐘。巴黎聖母院從它建成到現在,一直是政治宗教中心,拿破崙在他加冕神聖羅馬皇帝時用了這個教堂。在加冕儀式上他迫不及待地從教皇手中搶過來皇冠自己給自己戴上。據說西方美術院校的教授常說的一句話是「去看巴黎聖母院的正面,聖保羅大教堂的廣場,科隆大教堂的尖頂,你就知道什麼是建築之美。」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二)

《巴黎聖母院》是一部由法國19世紀偉大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雨果雨果所寫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改編而來的浪漫電影。主要的情節是醜聾人卡利摩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克羅德收養,做撞鐘人,外貌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指使卡利摩多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途中被非必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愛斯梅拉達因而愛上了非必斯。但非必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利摩多將愛斯梅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民眾為救愛斯梅拉達而沖入教堂,誤與卡利摩多大戰,愛斯梅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沖入聖母院所殺,最後卡利摩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利摩多撫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殉情。這部影片的主題詞主要有:巴黎聖母院、鍾、乞丐。

劇中人物的對白以卡西莫多最為少而且簡單,當然這個主要的原因是這個悲劇的角色本來就是一個不善於言辭的人。劇中給我印象深刻的對白當然莫過於他所說的「人家要殺了你,我也死」,語言之簡單,根本沒有任何的修飾,但直白的一句話讓觀眾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卡西莫多的善良也真情,他由一個生活毫無追求的敲鐘人變成了一個發現愛的人,可惜正由於這份愛,他受到了太多太多的辛苦與痛苦。最令人心酸的對白我想就是卡西莫多的一句自卑的話:「我總之臭的,總是讓人害怕。被人家丟石頭不算什麼,不過讓你覺得害怕,叫我好難過」,這是在大鐘旁邊的一句對白,我也從這裡看到了卡西莫多似乎可悲的一生將會在這大鐘旁結束,而留給世人的,他只是一個相貌嚇人的敲鐘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卡西莫多這番話既突出了自己對於自己相貌醜陋的無奈,也再次透漏出自己對艾絲美拉達的愛慕。這裡我覺得完全突出了《巴黎聖母院》裡一大主題,就是愛。

菲比斯算是這部電影裡面的美男子吧,他是皇家衛隊隊長,長得又一表人才,英俊瀟灑,整天周旋在上流社會之間,是富家小姐理想的白馬王子。聰明的弗比斯非常善於利用他的有效資源,他選擇了擁有豐富嫁妝的表妹百合花做未婚妻,同時又去追逐愛斯美拉達的美色。從他的身上,我們非常清楚地看到了當今社會的那些聰明的男人的身影。「我要是有妹妹,我愛你而不愛她;我要有全世界的黃金,我全部都給你;如果我妻妾成群,你是我最寵愛的。」這句經典的對白完全就是菲比斯形象的一個很好的概括。一個玩弄愛情的花花公子,為愛這個主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剛果瓦在劇中的對白應該是這麼多男角色的最多的一個,雖然他的對白很多都對劇情的發展影響不大,但卻在刻畫他這個潦倒詩人的形象上非常有力。「六歲成了孤兒,長大了什麼都沒幹過。我還當過兵,可我不夠勇敢,我還當過修士,可又不夠虔誠,我和上了酒,我就下了決心當詩人。」這段話是剛果瓦自己說的,是他人生目前為止最好的概括,同時也說明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一個有想法,但缺始終缺少做好一件事的那種堅毅的決心,在愛情方面更是空白,雖然與艾絲美拉達成為了夫妻,但卻是一段不會有結果的婚姻。這算是愛的一種襯托吧。

神父可以說是戲裡面性格最極端的一個人,是罪與惡的化身,是魔鬼的使者。刻薄的他,簡直就是一個愛情上的偽君子,愛情上的惡魔!「在人間我只有痛苦,這是別人的節日,不是我的」這句話可以體現出神父的一種冷漠與孤立,這不說明他沒感情,相反,他對艾絲美拉達的感情是強烈的,難以抑制的愛慕。「活該她倒霉,我倒霉她跳舞跳得這麼動人難道是她的錯?她聲音發狂難道是我的錯?」神父身為一個神職人員,明知道自己對艾絲美拉達的愛是不可能的,但似乎是出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心態,神父對於情敵們固然心狠手辣,在艾絲美拉達面對死刑時,神父沒有出手相救,相反還落井下石,陷這個弱女子於不義。黑色的長袍裡面藏著的也是狼一般的惡毒心靈。這般邪惡完全是《巴黎聖母院》一劇中罪惡的代表,是善良的對比。在愛的表達方面,神父與卡西莫多也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巴黎聖母院劇》一劇中用了許多的蒙太奇手法,都起到了很多重要的作用,其中當艾絲美拉達死後,仍不知情的卡西莫多跑會聖母院樓頂尋找自己一直在保護的艾絲美拉達。這時的鏡頭一直都是跟著卡西莫多移動,可以看出卡西莫多此時心急尋找著卡西莫多,直到卡西莫多看到已經死了的艾絲美拉達被拖過廣場的時候顯示出那悲痛欲絕的神情的時候,鏡頭換成了聖母院門前,廣場上的場景,此時艾絲美拉達的屍體正被拖過刑場,白色的囚衣襯托出一片純潔,與旁邊灰濛濛的建築與人群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而鏡頭馬上又回到聖母院樓上的卡西莫多這裡,卡西莫多正被愛人離去的痛苦折磨得聲嘶力竭。一生一死,一個在樓上無奈地看著死去的愛人,一個在樓下已與世長辭,感受不到別人對自己的愛,也再無力去給予別人更多的愛。

電影到了尾聲,女主人公艾絲美拉達受了箭傷,倒在巴黎聖母院的門口中,只差那麼一步,她就可以回到那可以暫時供她「避難」的建築物里。善良單薄的艾絲美拉達,就這樣命喪於箭下,當一位乞丐扶起她時,她看了看天空,看了看這所曾經未她生命撐起保護傘的聖母院,說出了一句「生活多美」。

面對死亡,絕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感覺到生活的美,更別說能發出生活多美的感慨。但對於美麗善良的艾絲美拉達,也許死亡並不影響她對這個世界美的看法。生活在神權的世界裡,受奸人受別人的嫉妒所害,艾絲美拉達的雙眼所看到,腦裡面所想到卻是所有的美好,她熱愛生活,熱愛舞蹈,在有生之年她遇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一個曾經救過她的英俊男子菲比斯,她為他而著迷,關心他的生死勝於關心身陷險境的自己。同時她想到的是卡西莫多,一個奇醜無比卻和自己一樣心地善良的男人,一個冒死保護自己的好人。自己落難,叛的是死刑,本來是走投無路,只能眼睜睜看著刑具把自己絞死,但卻被卡西莫多救了一命,讓自己多了幾天留在世上感受美的時間,多了一個再次看到愛人的機會。最後,艾絲美拉達想到的就是隊伍壯大的「乞丐軍團」,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都紛紛來到了聖母院營救自己,為了正義,為了善良,大家不怕神權和皇權的殘暴,勇敢樂觀地過著自己的人生。生活之美,一個重要的方面也在於助人,死前的艾絲美拉達也許也想起了自己可以用自己的舞蹈賺錢幫助那麼多人,甚至還在乞丐王國里拯救了快被絞死的剛果瓦,助人為樂使善良的艾絲美拉達覺得無悔與滿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