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京城81號影評

京城81號影評(一)

驚悚片《京城81號》上映聲勢浩大,同類型影片能這麼高調的極少。影片首先是的確耗費了高額的成本拍攝,而且也有吳鎮宇、林心如、莫小棋等明星主演,從陣容到製作規模都堪稱精良。影片上映兩天即宣告票房過億,在國產驚悚片裡破了票房紀錄,現在只需要等待地看著票房最終會定格在哪裡。

《京城81號》的導演葉偉民、製片人和編劇是文雋,兩人也是老搭檔了,合作過《繡花鞋》、《人在囧途》等多部類型各異的作品。但兩人對於驚悚片顯然有更好的理解,作為從香港到北京發展的電影人,葉偉民導演最初也是在摸索內地電影的製作脈絡,畢竟不能像香港電影那樣天馬行空,尺度是有的,怪力亂神不能出現,怎樣在尺度和觀眾口味間找到平衡,很有必要。

從影片《京城81號》來看,這部作品可以說是葉偉民在內地驚悚片類型中的成熟之作。因為導演很好處理了平衡問題,影片既有緊張懸疑的驚悚氛圍,同時故事還能說得圓。前半段的故事做得很恐怖,奇異現象層出不窮,特別是在3D效果的烘托下,更顯得陰森恐怖。但是後半段就開始剝開層層謎團,最後真相大白,整個過程不顯得突兀,而且故事轉折不生硬,在可以正常接受的範圍。

把一個驚悚故事說的圓滿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畢竟不能把故事結局推向超自然的方向,所以就需要一個現實的走向。但觀眾不願意故事走向平庸。這在之前的驚悚片裡面一直是個問題,這回在《京城81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故事張弛有度,懸疑氛圍烘托的好,把結局也收到恰到好處。作為香港電影人的葉偉民,給國產驚悚片做了一個好的範例,值得今後的同類型作品借鑑。

過去的驚悚片投入成本太低,有時候100——200萬元就拍完了,導致服裝、布景、道具都極為簡陋,如果是發生在民國的故事,都很難讓觀眾產生帶入的感覺,因為電影中的布景實在沒有那個年代的質感。這回《京城81號》算是在布景和服裝上面用了心思,同時還很好的使用了81號宅院的這個場景,利用景深製造出很好的3D效果,這些視覺體驗在過去的驚悚片裡是很難見到的。

看過《京城81號》,整體而言,驚悚片在未來的內地市場依然是大有可為,還有很大的潛能值得去挖掘,這個類型片一直很受歡迎,但精品較少,《京城81號》應該算是精品中的一部。

京城81號影評(二)

前幾年看奧斯卡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禁閉島》,驚為神作,一部電影講兩套故事,你中有我,井河不犯,真是天才的劇本。誰知影壇代有人才出,這才幾年,如此神舉就被後輩達成了。《京城81號》也有這麼一條可以雙重解讀的故事線。不過,與其說是主動創作,倒不如說是被逼出來的。熟悉中國電影的觀眾都知道,由於某機構的三令五申,國產電影——不論類型體裁——絕不能出現違背科學主義發展觀的「鬼」。所以既要拍鬼故事,又要實際上「沒有鬼」,就需要多重努力。

《京城81號》有兩條平行的故事線。當代線是沒有鬼的,一切都用幻覺解釋過去了,觀眾也不難猜到真相。而民國那條線,要處理成「無鬼論」就需要點手段。主創動用了三層緩衝帶,才鈍化了鬼的存在感。首先,讓這一切發生在過去,拉開與觀眾的時間距離,就好比古裝片的大俠可以飛檐走壁,時裝片只能凌空飛踢,時間背景對故事的可信度有著微妙的影響;接著,讓那段鬼現身的情節,以一種心魔作祟、因果報應、咎由自取的情緒來演繹,造成「-到底是不是鬼乾的?-你說是就是唄!」的心理效果;最後,影片再交代,這個故事本身,也出自一個別有用心者的敘述,那麼連故事的真偽,都要打個問號了。這一切精心設定,加在一起的成效就是:觀眾實實在在看到了「厲鬼復仇」,鬼還不時從3D銀幕中伸出手來,但從邏輯推斷,又壓根沒有鬼,這種擦邊球,桌球冠軍也打不出來,某局再隻手遮天,也只能開綠燈了。

如今的觀眾見多識廣,但大概不包含恐怖片領域。我注意到很多朋友在看國產恐怖片之前問:會不會太嚇人?或許你覺得這蠻正常。假設一下,有個朋友看《富春山居圖》之前問:是動作片耶,場面會不會太火爆,情節會不會太驚險,會不會看完晚上激動得睡不著覺……你肯定覺得這人好傻帽,沒看過《碟中諜》更沒看過《復仇者聯盟》吧。但其實這兩種擔憂區別不大,我個人認為,國產恐怖片的整體水準與國際頂尖相比,遠比《富春》到《碟中諜》的距離更大。所以,看國產恐怖片擔心被嚇死,就跟擔心被《富春》「震撼死」一樣屬於杞人憂天。當然,這不能怪觀眾,某局對海外恐怖片幾乎全面封禁,所以我們的觀眾,科幻、奇幻、動作、冒險各路頂級大片都見識過,唯獨很少欣賞到國際水準的恐怖片,難怪會對這個類型中的國產片,存在過高的預期。

由於某局的保護,所以國內大部分拍恐怖片的,也就仗著不少觀眾坐井觀天,安安穩穩戴著審查的鐐銬手舞足蹈幾下,就出來圈錢了。反倒是本片的主創們,在鐐銬的鎖絆下並不甘心平庸。我看到了《閃靈》的血水橫流、斧頭砍門,《猛鬼街》的天花板奪人,浴缸凶爪,《迷魂記》的旋轉階梯,等等,談不上致敬,只是一些置景和意象上的借用,把好萊塢的經典畫面變相移植到本土作品裡,發揮了獨特的戲劇作用。連配樂也相當西化,注意到這一點後,我開了個小差,腦補另一部好萊塢凶宅恐怖片的畫面,與音樂互映,並無不妥。他們也懂得怎麼拉回東方氣韻,中式庭院,如花美眷,古腔古調的台詞,大家族的威嚴和迂腐,加上古今兩個時空都落腳在宅院裡,成功地壓住了基調,沒有變成洋涇浜。那些西片佐料就像片中的致幻藥一樣,隱約地作用於觀眾的潛意識,增色得很低調,詮釋了中西醫結合療效好。

昨天剛看了《小時代3》,撕逼撕得日月無光,漫天飄雪,巧的是《京城81號》也有一段撕逼。撕逼是女人戲製造衝突的法寶,無可厚非,但怎麼撕,得有個講究。《小時代》是你方撕罷我再撕,撕到後來搶著撕,撕了整整半個多小時,直到觀眾想把票給撕了才罷休。本片的撕逼,氣場一點不輸,也有互相問候,也有肢體衝突,但撕得乾淨利落,幾分鐘就完逼歸林,還順帶澄清了幾處懸念。

誇了半天,要說不滿,也是有的。標題太失敗。朝內81號凶宅,是幾十年口耳相傳的鬧鬼聖地,是有文化積澱的,是一個標誌和象徵。就好比13號星期五,大家一聽就毛骨悚然,你拍個《13號星期六》什麼的,還指望觀眾能條件反射地汗毛倒立,那就是一廂情願了。所以影片改名叫《京城81號》,完全喪失了,這跟西湖大道81號,貝克街81號,子虛烏有巷81號,有什麼區別呢?當然,就像鬼怪必須虛構,就像恐怖片不能引進,這也許又是上述的不可抗力造成的,怪不得主創。只能讓影迷們對中國恐怖片,發出這樣的嘆息:願得一佳作,買票也樂意,我們好歹得到了一部,以後呢?

京城81號影評(三)

因為廣電總局審查劇本時對「恐怖」有著獨特的定義,所以近幾年國產恐怖片創作陷入了僵局。恐怖片因為缺乏恐怖之源,而分化成精分懸疑片和犯罪驚悚片,從而導致這兩個片種也跟著陷入僵局。可是隨著市場的擴容,有實力的電影人,還是在僵局中實現了突破。就在今年,前有《催眠大師》用傳統的懸疑片格局豪取2.73億票房,後有《京城81號》用精緻的恐怖格局兩天破億,大有後來居上,逆襲《小時代3》的黑馬相。

國產恐怖片之所以陷入僵局,源於90%以上的創作者和投資人都堅持了一句老話----「好鋼用在刀刃上」。那麼恐怖片的刀刃在哪裡呢?最直觀的便是嚇人鏡頭。於是在這句老話的指引下,國產恐怖片的創作思維往往就變成了錢和精力要花在嚇人鏡頭上。先力保嚇人鏡頭的數量和衝擊力,再去兼顧電影的其它方面。這一做法乍看上去和好萊塢的類型化工業流水線高度一致,可是實際實施開後,我們會發現其「山寨」的本質。

首先,由於不願冒風險,又想穩賺錢,國產驚悚片都對成本採取了不人道的壓縮比例。換言之,別說好鋼了,就連鋼都只是一點兒而已。只在刀刃上塗個層偽裝成鋼,其它都用朽木拼接,已經是製作者們樂此不疲的招數。這種粗製濫造的廉價貨所透出的赤裸裸的投機心態,就連腦殘的偶像劇,都比拼不過呀。其次,在創作能力不足,又需要加快運作縮短周期,以在單位時間內獲取更大利潤為壓力。很多恐怖片的主創,不得不採取大量的「拿來主義」。刀刃,只要去參考別人家的就好。即便是自家的爛鐵磨不出人家好鋼打造的利刃,也至少弄出個鈍器來。()反正鈍器看著笨了點兒,卻也足以致命嘛。

簡單來看,要想打破國產恐怖片的創作僵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給巧匠以足夠的好鋼。這存在這風險,也意味著前人從未觸摸到的回報。《京城81號》顯然是第一位勇於破局的人。無論有沒有業內經驗,任誰看一眼畫面,都能發現其化妝造型、置景陳設、演員陣容、電腦特效上的成本,已經超越當下國產恐怖片數個層級。葉偉民和文雋之前就通過《繡花鞋》的成功證明了精緻化恐怖片的細節,可以彌補劇本審查導致的鬼力不足。如今兩人的魄力更是大到用A級硬體來打造精品級恐怖片。《京城81號》通體都採用了價值不菲的好鋼,甚至比那些號稱投資過億的名導打造的古裝大片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和那種嚇點先行的恐怖片不同,《京城81號》改編自於雷的小說《朝內81號》,在故事和人設上有著更多的傳奇色彩和文化韻味。儘管嚇人的點的想像力不算奇特,但是其更精緻的表現也足以讓觀眾有多多少少的新感受。況且本片嚇人的點已經並非唯一的刀刃。紮實的故事推進、濃烈的情感、氛圍十足的老宅,都可以吸引觀眾全神貫注地看下去。可以說,《京城81號》通過全方位的精緻化打造,令國產恐怖片第一次讓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不跳戲、不笑場。它不一定是最嚇人的,卻是最安人心的。

很期待《京城81號》的票房可以爆,而且要爆出地震級的效果。因為只有在錢上爆了,才會讓那些眼裡只有錢的人覺醒。通體使用了好鋼的《京城81號》本身沒有了恐怖片的一招鮮,卻成為了一把真正的利刃,在整個產業的僵局上劃開了血淋淋的一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