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大國崛起讀後感2000字

大國崛起讀後感2000字(一)

《大國崛起》是一本厚重的書。它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歷史的書籍。書中提到的9個國家的崛起歷程,帶給人的不僅僅是國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國家如何在順應發展潮流中通過經濟的崛起從而實現國家崛起的思考。《大國崛起》濃縮了歷史發展的精華,大國崛起也正是把科學、藝術、宗教、戰爭四種武器運用到淋漓盡致。在區委開展「書香夏都——品味書香感悟文明」全民讀書活動中,我又一次認真閱讀了這本書,感覺收穫很大,並引發了諸多思考。

一是重視科學和教育。回顧五百多年來大國發展的歷程,思考九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都離不開重視科學和教育,尤其是德國。德意志民族誕生了黑格爾、康德、馬克思、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藝術界的偉人,而位於柏林的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精心培育下一代是歷屆德國政府的重要任務。二戰後德國迅速崛起,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創造了高度的物質財富和社會文明。德國再次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傑出的各方面的優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術領域,這也奠定了德國現代工業的基礎。今天,德國生產的汽車、電子、通訊等產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國的青年學子都喜歡到德國留學,今天德國的經濟發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嘆服。

二是選擇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道路。在於幾百年來,西方主要大國的強盛無不是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選擇了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道路,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放眼歐美大國,無論是葡萄牙、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霸權,抑或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制度創立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等,這些強國的崛起都離不開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英國君主立憲制、法國大革命、美國南北戰爭以及德國俾斯麥的改革等無不如此。而位於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後發制人,除了自覺的趕超意識,也都曾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所以,國家的強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進步性。

三是靠實力說話。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單是叢林準則,亦是政權更迭和歷史發展過程的不二法則。大家都了解中國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為閉關鎖國,因而閉塞視聽,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稱我泱泱大國,豈懼蠻夷倭盜未開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們口中的蠻夷倭盜未開化的不屑之流,用堅船利炮,輕易就敲開了自詡的所謂泱泱大國的國門,慘遭蹂躪,備受屈辱。於國而言,實力就是綜合國力,乃政治、地域、科學、技術、軍事、經濟、人口等的概括和整體評價,井底之蛙看到的永遠是自己頭上的一洞之天。

同樣於企業而言,實力也就是核心競爭力。說起房地產,人們總是想到萬科;講到IT,大家自然會想到比爾·蓋茨;就連小孩吃快餐,首先想到的還是肯德基。為什麼?因為身居業內翹楚,成就了唯其馬首是瞻的江湖地位,實力也是種話語權。所以,你不必驚訝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嗓門最大的那個傢伙,肯定是美國佬。

四是學習與創新。無論哪個大國的崛起,沒有一個不曾歷經過學習與創新這個積澱的過程。大國的崛起,也同時證明了學習與創新是事物發展的永動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一直講了幾千年,從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到近代嚴復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再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不是純粹的模仿,必須要與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否則,難免會墜入邯鄲學步的誤區。「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而改之」,這是老夫子早已給出的理論指導和總結。胡錦濤總書記出訪瑞典時有一段深度的報導,文中大意是:瑞典是資本主義旗號下,最具有社會主義特徵的國度,在人文道德、價值觀念、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等諸多方面,這個北歐小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1871年12月,日本派出48人的「岩倉使節團」歷時兩年,訪問了美歐12個國家。每到一國,團員們都本著認真學習的態度,對該國的情況進行細緻的研究,使節團回國之後,編輯了長達100卷、共2110頁的《美歐回覽實記》,以歐美之行的收穫為基礎,日本政府提出了「文明開化」、「殖產興業」、「富國強兵」三大政策,作為指導國家建設的總方針,引著日本向強國之路邁進。日本在二戰後能迅www.99zuowen.com速重新崛起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與他們善於學習不無關係。

五是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國家興盛,需要人才。對於人才的重視,我們可以看英國的例子,當年牛頓去逝後,英國為這位出身低微的科學家舉行國葬,皇室成員、親王親自為他抬棺。這在當時其他等級森嚴的歐洲國家是不可想像的。

西區目前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從《大國崛起》中,讓人讀出西區發展的緊迫性:

首先是要狠抓機遇,順勢而為,推進西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機遇對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不是可有可無的,在《大國崛起》一書中,葡萄牙就是抓住了海上航線拓展的機遇,通過開展對外貿易,從而率先成為第一個崛起的大國,可見機遇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對西區而言,我們就要抓住當前的發展機遇,加快西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功能布局的最佳化,加快建立具有西區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其次是以「科學發展觀」推進西區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蒸汽機、電的發明改寫了人類發展的歷史,也充分展示了創新給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深刻變革。從西區的發展來看,我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創新基礎和條件。特別是近年來我區深入實施科技強區、人才強區戰略,更是為我們積累了競爭力量。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還比較薄弱。我覺得,我們不僅要全面提升黨政幹部的能力,也要提升廣大幹部民眾的能力,以人的全面素質提升,提升全區各項事業的「核心競爭力」。

讀史使人明智,讀史使人感悟,讀史催人奮進。《大國崛起》像一面歷史寶鏡,折射出世界經濟文明之光;《大國崛起》像一座明亮燈塔,照亮了世界歷史未來行程;《大國崛起》像一個接力棒,將崛起之棒從西方傳承到東方;《大國崛起》給世界各國提供了如何奮力崛起的前車之鑑。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應高舉改革開放大旗,走現代化發展之路,學習借鑑先進國家經驗,創自己獨特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早日實現大國崛起之夢。

大國崛起讀後感2000字(二)

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風雲變幻,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傳奇發展之路,閱讀《大國崛起》,品讀歷史的鏡鑒,掩卷沉思,不由得想到,同樣有著大國之稱的中國走在腳下的是怎樣的一條崛起之路。

日本——這個所謂「大國」的崛起背後是中國血淚的苦難史,這個「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小國,雖然資源匱乏,她域窄小,起初也不很發達。可憑著一個「借」字,借雞生蛋,借刀殺入、借花獻佛,愣是從一個蒙昧落後的國家,藉由軍國主義的利鞭,被馴化成了一個地域小而野心大的強國。從侵華戰爭的燒搶擄掠到堂而皇之屢次去靖國神社「拜鬼」,然後無賴的將歷史教科書全盤篡改,企圖粉飾其不堪的侵略擴張的歷史來矇騙國民,東亞的日本小國就這樣走上了它的強國之路,轟然崛起。

日本的這種欲蓋彌彰,無法直面歷史的態度,讓人聯想到了一個與之截然相反的強國——德國。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作者把德國比作一個年輕氣盛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在自己力量壯大之後,面對老一輩人他要求有話語權,要有自己的地盤,因而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果可曉而知,年輕人在此次戰役中受到了重創,但是這樣的挫折並沒有使他變得成熟,他只是覺得委屈,一種認為自己應經有了足夠的話語權卻遭到排斥的委屈。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想要伺機報復,在幾年後再次化身為惡魔,給世界帶來災難。不用說,年輕人再次慘敗,但是這次他們接受了教訓,變得成熟了。由一個年輕氣盛的小伙子經由挫折蛻變成成熟穩重的男人。雖然日耳曼民族曾經走過擴張道路,然而,幾百年以後的今天,與日本形成強烈反差的那一幕讓世界為之動容,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起義紀念碑前下跪。那句「勃蘭特跪下了,德意志站起了。」讓人在一個民族回眸歷史的眼神中,不僅看見了過去,更預見了未來。正如作者在書描述的:「這個民族在狂暴中體現出的力量是那麼的可怕,而在沉靜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又是如此的驚人而優雅,這個民族似乎生來就是為了創造奇蹟,無論是他們的狂暴還是他們的沉靜,無一例外地令整個世界為之動容。」

——這,才是大國之風。

反觀我們國家的國情,我國無論從人口還是地域面積上來說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國,然而這樣得天獨厚的大國特質卻讓我們在大國崛起的道路上遠遠落在了包括日本以及許多歐美資本主義小國的後面。這讓我們不得不在「大國」的問題上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作為開發中國家的身份,與許多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們像是一個高大魁梧卻步履蹣跚的人,賣力的走著自己的一條路。然而,可曾想過,我們地域遼闊,但卻地大物薄,我們資源遼闊,但是人口密集,使得人均占有量僅僅是其他國家的幾十分之一,如果把那些發達小國家比作獨生子女家庭,那麼我們國家就是拖著十幾口人過日子的大家庭,我們要用同樣的一份口糧去養活十多口人,這樣想來,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我們承載著大國之難,帶著龐大的人口一步一個腳印的在發展道路上走的雖然艱難,但是一步一個腳印。

許多所謂「大國」,之所以為「大」,是因為他展示給世界的是他最光鮮亮麗的一面,當「大國」的富人們徜徉在燈紅酒綠的上的社會,用他們的規則主宰著一切時,可曾想到貧民窟的窮人們連黑麵包也吃不上,當他們築起高高的資產階級象牙塔時,社會已經無情的把底層的勞動人民拋棄了,貧富兩極急劇分化,富人的天堂,同時也是窮人的地獄。

我們沒有他們輕鬆的步履,是因為我們從未遺棄前進隊伍中任何一群的落後者,從未卸下身上的責任,走在隊伍最前列的人總會回過頭,向後頭的大部隊伸出援助之手,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和諧的,全面的,我們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絕不是只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在發展的道路上,超速度的快感只能造就虛華世界的表象,只有統籌兼顧的大國風範才支撐得起大國沉重的脊樑。

大國之大,終究要承受無數的考驗,才能成其「大」。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使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而廣受稱讚。在這場危機當中,中國頂住出口大幅下滑的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並向受災國提供援助,成為抵擋危機的堅強支柱。二零零三年在非典疫情陰影籠罩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非典,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的疫情監測網路,遏制了非典肆虐的趨勢,成功的控制了疫情。當甲型H1N1疫情再次來襲,我們憑著成功的經驗,沉著應對。

大國之大,還在於每一個讓世界回眸凝視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北京奧運會,驚艷全世界,讓中國初露大國風采。「北京歡迎你」,中國喜迎八方之客,盡顯大國之風。開幕式上,金聲玉振,奏響中華文明的天籟之音;穹蒼浩瀚,璀璨星火蕩漾著新時代的流光溢彩。本次奧運會成為「地球村」最大的國際盛會,盛況空前,我們要借這一大好機會,充分展現出泱泱大國的優雅風度。我們既要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作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因為擁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蘊,我們可以充滿自豪地歷數家珍:長城、兵馬俑、「四大發明」、絲綢之路等等,我們也要向世人展示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這些成就,我們才有實力來承辦奧運會,建成以鳥巢、水立方等為代表的美輪美奐、巧奪天工的奧運場館和一系列的基礎設施,並決心把她組織成一次恢宏壯麗的盛會。我們看到,奧運會精彩的開幕式有中國元素,也融入了世界的色彩,這就是一種大國風度。大國風度,就是以博大胸懷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辨遠近,不分親疏,讓朋友們賓至如歸,如沐春風;大國風度,就是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充分自信,引為驕傲,也對他人的文化、習俗高度尊重,充分理解,取長補短;大國風度,就是以一種平常心對待勝敗,把善意的微笑、親切的問候、熱烈的掌聲送給各國參賽的運動員,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出一個文明古國的風采與氣度、智慧與理性、眼光與品位,給世界留下美麗的記憶。

中國,這個名副其實的大國,正是以其優雅的風度,絢麗的風采成就其大國風範,譜寫出壯麗的《大國崛起》!

大國崛起讀後感2000字(三)

《大國崛起》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裡,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最終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他用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向全世界證明著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覷。

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台上決定了!」我們從中可知,國家總在不斷的發展,而人類短暫的生命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人類渺小的功績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的莫大的榮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在眾多國家中,東亞島國日本尤讓我折服,我們暫且撇開他們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暫且收起我們對他們敵意的眼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後,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後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並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國近代閉關鎖國的政策讓我覺得可悲,中國官員「天朝上國」的迷夢讓我覺得可笑,中國腐敗無能,欺軟怕硬的清政府讓我覺得可恨,我終於理解魯迅心中對落後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定就註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總觀12個強國的歷史,我不懂當拿破崙為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悅,我不懂當年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我不懂那時的總統羅斯福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知道,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德國的教育,日本的虛心,法國的自立,對比中國的閉關鎖國、保守落後,顯然中國從一開始就註定自己勝敗存亡的理數。「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在我們看似再熟悉不過的語句,經歷了漫漫勝衰成敗的歲月卻始終被尊頌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透過表面華美的現象,我們試者問自己的心靈,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實實在在的實施了多少?最終又真真切切的見效了多少?在我們的國度里,這些都不過是一些形式,一些裝飾品罷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我們有韌勁,卻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們有力量,卻缺乏動力,也缺乏勇氣。恰似德國在二戰後勇於反思和敢於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記錄片的解說詞相當好: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麼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誇,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

看了這些,不說也知道為什麼中國現在比別的國家落後。而英國、荷蘭等國家是那樣的強大。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發展比較遲。不過中國發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點幾的速度增長,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崛起都給其他大國造成了恐懼。這部紀錄片是品讀歷史的見證,更喚醒了人們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它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