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大國崛起讀後感

大國崛起讀後感(—)

《大國崛起》是一部近代全球的發展史,它以歷史和全球的視野解讀了15世紀以來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這九個先後崛起的大國適時出發、各領風騷,演繹出大國風采的歷程。深入文脈,縱觀列強的發展史。我們不免會發現,看似偶然的崛起,似乎都是必然的歷史結局。歷史的長河仍在緩緩的流動,認真學習總書記所提出的:把握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規律,認識和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提高治國、理政的才幹。是每一個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願望的國人所需要的。

上世紀,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毛主席曾精煉而深刻的總結了中華民族的特性: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八年艱苦抗戰,向世人證明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氣概,30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現了我們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巨大成就。隨著「中國崛起」「當中國統治世界」等言論不斷湧現世界舞台時,我們亦感到: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亦將來臨。能否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經受住世界體系對我們的考驗,是當代中華兒女必然要面對的挑戰。

孫子兵法說:「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以史為鑑,學習崛起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末落教訓。面向未來、自力更生、開創中華進步的嶄新篇章,以下是通讀《大國崛起》後的幾點小感悟,願與大家分享交流。

(一)民族的自我批判意識

對於一個面臨歷史機遇與挑戰的民族而言,一個有影響力決策的好壞往往決定了一個民族在一定時期內的國際地位。對於一個崛起的民族而言,選擇一條發展的道路並不難,難得是選擇一個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一個正確的道路,渴望崛起的德意志民族正是被法蘭西政權誤導走上一條不歸的戰爭路而落寞,而以大和民族號稱的日本在面臨西方列強威逼時,正是在一種自我的批判和反省中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一條「布國威於天下的強國道路。」由此可見一個民族只有具有用於解剖自己和進行自我反思反省的精神,才能在民族發展的道路上不斷的取得成就。

正所謂「盛世之下有隱憂」記得晚唐詩人杜葡鶴的一首《涇溪》:「涇溪人險人兢慎,終安不聞傾履人。倒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這首詩反映的就是一種居安思危和不斷審視的態度。透過九大強國崛起的歷程,尤其是其沒落的原因,我們就會有一種認同的觀點: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應隨時審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要有用於解剖自己和進行反思自省的勇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而這正是一個民族尋求自強和超越的真正能力所在。

(二)求知識於世界的民族學習精神

「求知識於世界」的口號是日本在戊辰戰役結束,日本百廢待興之時的一種學習口號,在此倡導下,日本國內掀起了一場上下一致學習西方的熱潮,日本派出使節團、留學生到各國學習治國經驗和各種優長。在這種學習的氛圍中,日本在教育、制度、科技、經濟等領域都有了較長足的發展,為民族崛起奠定了基礎。聞名於世的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曾匿名到歐洲學習,由此可見:民族的學習精神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程度是不容忽視的。

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廣泛,經濟全球化的市場背景下,只有向世界學習各領域的頂尖技術、思想、理論。在不斷學習、消化、吸收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只有集優勢於一身的民族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列。

(三)創新的騰飛力

科技的每一次發展都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飛躍,縱覽九個國家崛起的因素,科技無疑是重中之重。西班牙和葡萄牙較早的掌握了航海技術,成為第一批殖民強國;荷蘭擁有當時世界上一流的造船技術,並且不斷的進行技術革新,造船業十分發達,其領先的航運船舶,使其成為海上馬車夫;英國因為引領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美國因為領先電氣革命,而成為世界一強。當然,強國未必是技術革命最早領先的國家,例如以善於模仿、創新著稱的日本,就是通過重視對先進文化、技術等的學習引進,並最終走上了科技強國的道路。

國際金融危機以後,許多國家把科技創新和培育新興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如:美國的綠色經濟復甦計畫、歐盟的「綠色技術」研發計畫、日本的「數字日本」計畫、俄羅斯組建了由總統親自負責的經濟現代化和技術發展委員會,並將節能技術、航天通信、生物醫療戰略信息技術作為發展新經濟的五大支柱。十二五規劃中,我國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設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確立為戰略新興產業。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命脈和動力,在能源轉型的時代,科技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兩彈一星的巨大成就、神舟飛船的航空探索、水稻、人類基因探索等領域都達到了較高水平,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與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等,還存在較大的技術差距,很多前沿的技術受限於已開發國家,因此只有發揮全民族的創新精神,不斷的發展科學技術,才能為國家的崛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四)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德意志民族在歷經世界大戰後的敗北後,並遭受不公正待遇後,能再次崛起的原因正是其團結的民族精神,正如文中所評說的:德意志民族之所以經歷了如此多的歷史曲折和災難之後,仍能像不死鳥一樣獲得重生,並奇蹟般的再度崛起,所依靠的也正是由其民族心理而衍生出的這樣一種民族精神,一種勇於進取的、不屈不撓的並且勇於爭先的民族再生力。我想這種民族精神內涵里所包含的正是一種爭取民族統一和強大的民族親和力。

正如自由勝利女神之於美國民眾是:自由、平等、民主的化身,孔子像之於中國人則是「仁義禮智信」的價值觀外化,儒家文化自古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量的一部分,對於所有的華夏兒女而言: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海內外華夏兒女共同的夢。只有把這種民族的凝聚力深入到民族的精神內涵里,我們才能在民族的大旗下不斷前行。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有擔當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崛起絕不會採用殖民統治和暴力擴張的形式。孔子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時代發展到今天,平天下的含義可以概述為:引導、推動和幫助所有的國家都拋棄霸權主義,實現國際民主、構建和諧世界。鄧小平曾講:「如果十億人的中國不堅持和平政策,不反對霸權主義,或者是追隨著經濟的發展,自己搞霸權主義,那對世界也是一個災難,也是歷史的倒退」所以,我相信祖國的崛起走的必然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但正如書中所提到的:和平是乞求不來的,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從來沒有那個霸權強國的實力強大到可以呀知道所有的真理和正義,要推動中國與國際體系的良性互動並有效維護國家安全,不僅要依賴或者越來越依賴強化相互信任和合作,而且也需要必備的戰略威懾力,甚至具備打贏合法性戰爭的能力。

外國人曾驚嘆:中國這個國度是一個敢於並善於創造人間奇蹟的地區。是的,

那時因為我們有博大深邃的五千年文化的滋養、有古老文明的智慧、又有現代的超前的思維發展,只要我們努力:下一個輪迴必是我中華強盛的時代。

大國崛起讀後感(二)

主要介紹了15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的發展歷史,客觀公允地解讀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9國的崛起史,讓我對歐洲乃至全世界的發展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一直以來都有懷疑,為什麼歐洲發展的那麼快,難道僅靠英國的工業革命,還有法國的革命嗎?

那麼又是誰帶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呢?看了大國崛起我才明白,歐洲的發展史從海洋開始的,這要從葡萄牙說起,公元1143年,一個獨立的君主制國家葡萄牙,在光復領土的戰爭中應運而生,並且得到了羅馬教皇的承認,這是歐洲大陸上出現的第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然後在葡萄牙國王恩里克的帶領下,葡萄牙啟動了征服大海的行程。

也正是海上之路使葡萄牙擺脫了貧窮和落後的境遇,也打開了歐洲歷史嶄新的一頁,葡萄牙的近鄰西班牙也看到了海洋的巨大的財富,並於葡萄牙一同競爭海洋上的財富,西班牙漸漸習慣了掠奪殖民地得來的財富,不去投資本國的工業,而轉身購買國外昂貴的商品,久而久之,國內的工業極度萎縮,而貨幣又急劇貶值,人們卻還沉迷於消費。我們知道,一個機構極有可能因為沒有能力做出改變而「死亡」。我也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擴張時期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不能做出改變而衰落。

其實這裡面最讓我感情趣,也最讓我著迷的是面積只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半北京,它的名字叫作荷蘭。14世紀時,荷蘭的人口不到100萬。當時約有20萬人從事捕魚業,小小的鯡魚為五分之一的荷蘭人提供了生計。從捕魚業開始,(荷蘭)產生了和東北歐、英格蘭、南歐、非洲的貿易。由捕魚的傳統產生了海上(貿易)的傳統。()地處西北歐的荷蘭,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廣袤的歐洲大陸,歐洲的兩條主要水道,從這裡入海。為了排澇,荷蘭人修建了多條運河,構成了當時歐洲最發達的水上交通網。這些優勢使得荷蘭具備了成為歐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給歐洲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業繁榮,也為荷蘭提供了成就商業帝國的歷史性機遇。如果說,早開始遠洋冒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進行赤裸裸的財富掠奪,那麼,緊隨其後的荷蘭人由於缺少強大的王權和充足的人力資源,十分自然地選擇了依靠商業貿易來積累財富,同時也積累著足以讓自己強盛起來的競爭技巧和商業體制。荷蘭人是一個商業王國,這個國家的人民熱衷於商業,可以說這個國家是一個由商人建立起來的國家,因為國家的制度法律等等都與商業就有密切的聯繫,最早證券交易所也是這個國家創辦的!這個國家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當西班牙人向荷蘭人發出統治的信號時,荷蘭人竟然同意了西班牙人的要求,他們並不在乎誰去統治他們,他們只要安全,和商業貿易。但是西班牙的貪婪,終於讓荷蘭人推翻了西班牙的統治,對於那些領導獨立戰爭的商人們來說,他們最想得到的不是政治權利而是商業利潤,所以,他們希望找到一個強有力的保護者,由他來照顧荷蘭的安全,而自己去照顧好自己的生意。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出現了:荷蘭人將自己的國家託付給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英國女王爽快地同意了做他們的君主,並派出軍隊保護荷蘭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精明的商人們很快發現,英國女王收取的保護費,實際上比他們趕走的西班牙國王還要高。

1588年,在奧蘭治親王威廉的領導下,七個省份聯合起來,宣布成立荷蘭聯省共和國。這是一個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國家。很多歷史學家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商人階層充分的政治權利的國家」。我第一次見到由商人處分政治權利的

國家!這也是荷蘭至今都是一個發達的國家的最好的證明!他們善於經商和理財。當然還有好多好多的大國的崛起和衰落!打開視野,向已開發國家學習,無疑是後發國家走上強盛之路的開端。學習的目的是趕超。在歷史上,像俄羅斯一樣實施趕超戰略的後發國家,還有德國和日本。他們構建的社會體制,他們所走過的現代化道路,和率先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有著明顯的區別。五百年前,因為海洋,人類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強弱的國家都在這個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 五百年後,因為天空,人類進一步拓展了這個舞台的空間。當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同步知曉天下事的時候,世界變小了。世界也變大了。1961年,一個叫加加林的蘇聯人離開了地球,第一次在太空中飄蕩行走。一個月以後,美國的阿連·小謝潑德也上了太空。他在太空飛行時不斷說的一句話是:地球外面的世界真

美好。 從地球仰望天空,是那樣地遙遠清澄,偶爾飄過的雲彩,會遮住人們的視線。雲彩的上面,將會是什麼呢?是人類和平與發展的溫床,還是未來大國競爭的疆場?或許,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經放棄陳舊的思維模式和全球對峙時代的種種偏見;或許,在未來五百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裡,世界的發展仍將經受各種考驗。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