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關於戰爭的讀後感

關於戰爭的讀後感(一)

學習中,我知道了圓明園是聞名世界的皇家園林;知道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還知道了圓明園是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可是觀看了《火燒圓明園》後,我又知道了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看了圓明園的毀滅,我真有些說不出的感情……圓明園裡的建築雄偉壯觀,亭台樓閣玲瓏剔透,還有許多景點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圓明園裡還有許多奇珍異寶。

可是那麼美的園林,竟在短短的三天內,就被英法聯軍用殘忍的手段毀掉了。在這三天內,圓明園在英法聯軍的摧毀下變的不堪入目:他們把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拿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這已經夠可惡的了,但是,英法聯軍為了燒毀罪證,用火把我國花了2個世紀的時間建造好的圓明園給燒毀了,英法聯軍任意的摧毀圓明園,可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還去當他們的走狗!我覺得英法聯軍很霸道、野蠻,他們不擇手段的毀了圓明園,圓明園的毀滅就是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燒毀圓明園的最好罪證。然而,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已經過去了,現在圓明園已經不是以前輝煌的、燦爛的圓明園了,現在的圓明園是一堆殘垣斷壁,一堆廢墟。當時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那一刻將深深的印在人們的心裡。當時清朝政府是腐敗無能,花錢如流水。一頓飯都要花掉許多銀子,飯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他們穿的衣服都是上等布料做的,也要花掉許多錢;大官人吃喝玩樂……花掉許多銀子。可他們知道,這些供他們吃、喝、玩、樂的銀子都是從老百姓身上搜刮來的銀子,他們吃著、穿著、用著老百姓的銀子,竟然還心安理得!他們根本就沒理老百姓們過的好不好,所以,當時我國只有挨打和受欺負的份兒了。

看到圓明園那悲慘的結局,我更理解了「落後就要挨打」,知道了「閉關鎖國」的後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學習、交流,就會更加繁榮富強,不會為他人所欺!

關於戰爭的讀後感(二)

「故壘蕭條大樹凋,高衙依舊俯寒潮。英名左鄧同千古,白骨沉沙恨未消·」這是《中日甲午戰爭》中的一篇詩文,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英勇抗擊日寇的我北洋水師將士們的錚錚鐵骨。

書中是這樣記載的: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八月17日中午,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面遭遇日本艦隊來犯,12點50分,雙方艦隊接火,拉開了甲午戰爭的序幕。此戰我以10艘艦對敵艦12艘。戰鬥異常慘烈,定遠和其姐妹艦鎮遠艦在陷入敵艦的重圍之中,仍然堅持戰鬥,定遠艦右翼總兵劉步蟾和鎮遠艦左翼總兵林泰曾,互相合作,力挽危局,愈戰愈勇。3點半時,定遠艦所發出的30厘米半口徑巨彈,命中松島。日本旗艦被擊中起火,完全喪失了指揮和作戰能力。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臨危不懼,對大副陳金揆說:「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決定除掉敵艦主力吉野艦,於是,陳金揆果斷開足馬力,直衝吉野艦,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將士全部殉難。鄧世昌墜海後,其隨從劉忠持救生圈往救,但鄧世昌以「闔船俱沒,義不獨生,仍復自沉。」這天正是鄧世昌45歲生日,他與200餘名官兵壯烈殉國。鄧世昌「大將怒沉舟」的悲壯故事,給後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為中華民族歷史譜寫了一曲壯烈的悲歌!經過4小時40分的酷戰,我方5艦沉沒,800餘人傷亡;日方六艦受重創六艦受傷,傷亡300餘人。

讀到這裡,我的心異常焦慮,有如此英勇的戰士,我們為啥還會慘敗哪?我們再看看當是的清政府吧。

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白銀,在清漪園的廢墟上興建起頤和園。致使北洋水師沒有更新裝備,彈藥不足。開戰後清政府最高軍事統師李鴻章,又執行避戰保船的方針。這樣,北洋艦隊深藏威海港內,坐待日寇來攻。後來,日軍從寬鬆成登入,占領威海,致使劉公島成為一個孤島。在外援斷絕,內部叛亂的情況下,丁汝昌仍連續擊退倭寇8次進攻,最後,知大勢已去,遂自殺殉國。在當時政府腐敗、國民羸弱、士氣不振的形勢下,丁汝昌一人是無法挽回敗局的,「壯志未酬身先卒,常使英雄淚潢襟」。

中國近百上前的歷史悲劇,雖已成為過去,但它幾乎是一部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一個可悲可泣的歷史教訓,當引起後人的無限深思!

看今朝,美國富強,他想打誰就打誰,沒有人敢惹,韓戰,阿富汗戰爭,南斯拉夫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等,都是打著給人家帶來和平的謊言發動的。多少百姓無家可歸,多少妻兒老小慘遭塗炭,有誰給他們做主,有誰給他們撐腰,沒有,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這就是強權,沒有理可講的。

滄海橫流,驚濤拍岸,似乎還在默默地吟唱著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日甲午戰爭記錄著清王朝的腐朽無能和中國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氣節!如今,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我們要牢牢記住,落後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負,就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家領導集團,帶領人民搞好建設,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綜合國力,加強國防,把國家建設的無比強大,上下一心富國強民,這樣才能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才能使我們昂首立於世界之林,才能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有幸福安康的日子過,這也就是我們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

關於戰爭的讀後感(三)

戰爭是殘酷的。()然而,戰爭破壞舊事物的同時,又為新事物的誕生創造了條件;戰爭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也可以給人們帶來新的生活。戰爭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的進程,我們可以從中悟出很多道理。在這個暑假裡,我就讀了這本《100個戰爭故事》。

首先,我先講一下中國的第一次戰爭。5000多年前,我國主要分成華夏、東夷、苗蠻三大集團,我國的第一次戰爭就發生在華夏、東夷之間。這次是發生在今河北省涿縣的一場大戰。涿鹿之戰中,雖然蚩尤軍隊一開始占據優勢,但炎、黃兩大部落並沒放棄,最終取得了勝利。

接著,就是中國的內部—國、共之間發生的戰爭。我這次講的是有名的四大戰役——遼瀋、淮海、平津、渡江戰役。這幾次的戰役中,雖然敵強我弱,但我方絕不後退,不給敵人喘氣的機會,一口氣搗毀國民黨。

最後,就是發生在外國的有名的戰爭,空襲日本。這次是由美國的第21轟炸機隊司令官柯蒂斯李梅將軍指揮。美軍先是用燃燒彈使東京成為一片火海,又轟炸了名古屋、大阪、神戶,最後用核子彈轟炸了廣島、長崎,迫使日本投降。

雖然戰爭殘酷,但卻改變了歷史,改變了現在的狀況,這就可以說明,戰爭有利也有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