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學校的挑戰讀後感

學校的挑戰讀後感(一)

假期閱讀完佐藤學先生的《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一書,了解到日本在現代教學改革中的變化和發展,從理論與實踐上闡明了「課堂革命」是一場保障每一位兒童的「學習權」,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的「寧靜的革命」、「永遠的革命」,對我很是震撼。我們習以為常的課堂形式似乎漸漸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學校教育的改革是從日常的課堂教學實踐開始的,作為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書中的諸多觀點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通過佐藤學先生娓娓道來的一則小故事,幸子與高志相互學習的情景,讓自己對「合作學習」有了新的認識。欽佩這位老師能夠如此機智地為孩子們創設這樣一個互幫互助、合作學習的機會,與我們傳統觀念中的「一幫一」不同。過往自己在教學上會比較關注優生,而忽略差生。即使課堂上有分組教學,往往也是流於形式,正確的說法是不懂得如何讓他們共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這一段,給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求救夥伴的能力,以此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與質量。「合作學習」為今後我們的聾兒融入正常社會,學會與人合作、交流提供了條件。

書中還指出:教師的責任不是「上好課」,而是實現每一位兒童的學習權。是的,我們必須對每一個學生負責,以往有太多的時候,我們以學生有差異是正常的必然的為由,從而給我們的「不負責任」找藉口。現在想想真不是那樣。學習共同體正是包容了每一個人的差異性和參與性的共同體。回想自己的課堂,一次小組課上,一位剛入學的孩子,由於他還不會說、還不懂聽,當時為了保證其他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忽略了他,剝奪了他的學習權、挑戰學習的機會。如何才能真正的實現每個學生的學習權,這需要老師花更多的心思和時間去觀察孩子、了解孩子、親近孩子和接納孩子。創設多種多樣的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資料來豐富課堂,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文章中還講到:什麼樣的課堂能夠稱為「精彩的課堂」?「精彩」並不是指教師「上課」的優劣,而是指每一個兒童自由自在地、有個性地參與教學,形成了以「傾聽關係」為基礎的管弦樂般地交響,尤其是每一個教師都能真誠地面對教材與兒童。這是多麼令人嚮往、令人著迷的課堂啊!我們過往的課堂都是以老師板書授課、學生傾聽回答為主。即便是準備充足的公開課,也更像是一場「表演」,看似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都是訓練出來的。佐藤學先生的「精彩的課堂」,我也好想嘗試一下。

最後,作為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建學習共同體。而這本書,真的很值得我們細心品味……

學校的挑戰讀後感(二)

現代社會以強調經濟為核心要務的一系列發展風起雲湧,作為社會基礎重要組成要素的教育自然也面臨著更深刻的變革,給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而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課堂也在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葉瀾教授就曾經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培訓期間有幸拜讀了佐藤學先生的《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本書展示了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在現代教學改革中的變化和發展。我們習以為常的課堂形式似乎漸漸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而作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自己,更為關注和有感於「創建學習共同體實現挑戰性學習」的意義,決心努力增強自身素養,通過實踐反思迅速跟上課改步伐。在此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和感受。

一、基於「合作學習」所引發的啟示

「合作學習」這個詞,可以說大家耳熟能詳,平時使用頻率很高。可是當我閱讀《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一書後,佐藤學先生娓娓道來的一則小故事,讓我既感動又欽佩,才發現這裡的「合作學習」與自己過去的認識有很大不同。「課堂里沉默寡言的高志與英語學力極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夠以自己的力量來支撐有著沉默寡言弱點的高志,而沉迷於英語的學習,短短的幾十分鐘裡一舉改變學力落後的現實;高志為了回報幸子對自己的一番好意,輕聲細語地回應幸子的問話;再加上同組的另兩位女生若無其事的支持,構成課堂內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

感動於課堂上孩子們之間悄悄發生地巨大變化,感動於佐藤學先生細緻入微的觀察;更欽佩這位老師能夠如此機智地為孩子們創設這樣一個結成「若無其事的優勢」,互幫互助、合作學習的機會。這樣的課堂風景不正是這段話最好的註解嗎?

學習是基於合作的「衝刺與挑戰」,而這種合作是藉助「若無其事的優勢」關係而形成的互學關係。所謂學生間「若無其事的關係」,不是我們傳統觀念中老師安排好生輔導差生「一幫一,一對紅」活動,而是教師必須對差生作出如何向同學請教的引導,由差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自然而然地解答,再提問、再解答,甚至問題相互交叉的「交響樂式」的關係。

合作學習的意義不僅限於課堂、學校,限於教育本身,更有這樣一層意義:不同的人們彼此信賴與合作,構建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圍。

二、立足尊重,實現真正的精彩

什麼樣的課堂能夠稱為「精彩的課堂」。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給予我很大的啟示:「精彩」並不是指教師「上課」的優劣,而是指每一個兒童自由自在地、有個性地參與教學,形成了以「傾聽關係」為基礎的管弦樂般地交響,尤其是每一個教師都能真誠地面對教材與兒童。這是多麼令人嚮往、令人著迷的課堂啊!

每一位學生都具有生命的獨特色彩,學力上必然存在差異。教師應立足於將服務意識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把全體學生作為服務對象,把在情感上使學生熱愛學習、在素質上使學生全面提高作為服務內容。

1.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成長中的人。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教師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對他們傾注了更多的愛。在這樣的思維方式引導下,就會對學生少一分冷漠多一分關愛,少一分指責多一分讚美,少一點苛求多一些寬容,師生關係更為和諧,教育教學效果自然更加理想。

2.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有差異的人。地勢有巍峨,也有低洼;樹木有參天,也有灌木;水流有大江,也有小溪。做不了月亮,星星同樣能以一點螢光為夜空帶來一份詩意。人與人存在著現實差異,要客觀評價學生的個體差異,作業質量的差異,學習成績的差異,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3.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有個性的人。俗話說百人百性,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世界上也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不僅要認識到學生是有差異的人,也要認識到學生是有個性的人。每個學生都會憑藉自己特有的感覺吸收精神營養,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感知與思考。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就不會對敢說「不」的學生做另類處理,就不會對不合要求的作業大動肝火,就不會對所謂看不慣的學生嗤之以鼻,就會賦予他們更多空間去各抒己見,各顯其能。

4.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有能力的人。學生有自己的是非善惡觀,雖然不一定正確;學生有自己的處事方法,雖然還有些幼稚;學生有自己的學習方法,雖然還不夠完善。時刻以蘇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的思想作為座右銘,以充分的信任取代事無巨細的包辦代替,努力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促使其創造力的蓬勃生長。

因此如果將學生劃分為「上中下」三層的話,那麼教學組織要針對下層,而教學內容應比上層高,也就是要「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性學習」,即使是暫時處於低學力的學生,老師也要確保他有挑戰學習的機會,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這也是合作學習的精髓所在。這樣精彩的課堂,它的核心詞不就是「尊重」二字嗎?在構建尊重文化的古美校園裡,在倡導尊重理念的古美課堂里,實踐「尊重」,創造「精彩」應當成為每一個古美教師的追求。這不僅是實現教師個人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在實實在在地履行作為「教師」的職責。

三、教師責任的實現,挑戰精神是重要基礎

教師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明確自己的真正責任。教師的責任不在於「上好課」,而是「實現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保障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要承擔起這份責任,必須有課前充分的教學研究、教學設計;必須有課中的不斷積累;必須有課後的充分反思。這不僅要依靠老師自己的主動發展,當然也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其次,教師要尊重教材,鑽研教材,不僅要弄清楚教材里講什麼,也就是「知其然」;更要弄清楚為什麼這樣講,也就是「知其所以然」。最後,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除了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知道哪些是他們已有的知識,哪些是他們想了解的,哪些是他們「跳一跳」就可以夠到的等等。換句話也就是要真正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保障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我想學校提出「以學生的活動為基點」所指的也就是這個吧。

得益於本書的啟示,我更加深刻地感到,教師責任的實現要求圍繞教師自身的挑戰精神形成一個專業成長的「同心圓」:內層為個體教師的課堂研究,中層為同事間的課例研究,外層是學校中以及學校間的校本教研製度。

十幾年來,佐藤學教授投身於課堂改革之中,使他的教育哲學在實踐的沃土上結出了累累碩果,《學習的挑戰》記載了一個個奇蹟的發生。在佐藤學先生這本書裡,我看到的是那樣精彩的課堂、如畫的風景,激勵自己實踐奮進、追尋求索!

學校的挑戰讀後感(三)

寒假期間帶著學校推薦時崇敬的心情和主動學習的需要,()在悠閒娛樂間隙之餘認真拜讀了佐藤學先生的《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的這部大作。佐藤學總結了建構「合作學習」課堂教學規範的獨到見解,值得我們借鑑。猶如一縷春風,又仿佛是久旱後的雨露,讓我及時汲取營養,受益匪淺。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概要如下:

一 選擇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

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把學生領進「最近發展區」。合作學習的「問題」,可以是教師在教學重點、難點處設計的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質疑問題中主動提出的問題,但一節課中不宜安排過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防止隨意性與形式化,要充分體驗教師和課堂共同體的親密關係。

二 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佐藤學先生在書中給我們指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要訣:「合作小組人數4人比較合適,有男女學生混編激活合作性思維;人數太多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最佳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可以是組間男女生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於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三 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

佐藤學先生描述的」合作學習「不是強強聯手的模式,而是弱弱相助的姿態。這讓我感受到,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勢「所在,如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優勢,從而形成」優勢「互補是教師應該著手思考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憤活躍起來了,同時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常規,並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只有這樣,」合作學習「才能稱之為」互惠學習「。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 佐藤學最為推崇的一種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