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翻轉人生的教育讀後感

翻轉人生的教育讀後感(一)

也許在《翻轉人生的教育》一書的作者,也就是文中的主人公、高中教師喬治?古斯里奇決定提筆寫下這個故事的時候,他才會對二十年前懵懂無知的自己感到慶幸。當時深受抑鬱症所苦的他債台高築,不得不接受一份到阿拉斯加教書的工作,五年的工作能獲得比外間其他同類工作高出三倍的薪水——側面也說明了這份工作的棘手程度,他對自己能否做好這份工作並無自信,但是他已經別無選擇。

他不是以一個認為自己足以「傳道授業解惑」的導師的形象出現的,他的腦海中無論是對孩子們還是教育本身,都沒有固化的認識和偏見,這對他和孩子們,其實都是一件幸運的事。這意味著,他們之間,也許會有無數的可能發生。

古斯里奇就職的尤皮克學校位於遠離美國本土的白令海峽上的聖勞倫斯島,這是一個愛斯基摩人生活的地方,相對於常年零下五十度、冬季可達零下七十度嚴寒的居住條件來說,更大的難關是島上愛斯基摩人對他們的態度,到島上的第一天古斯里奇的兩個女兒就被愛斯基摩小孩用石頭攻擊,「白人垃圾!白人垃圾!滾回你們的地方!」,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們臉上介於憎恨和厭惡的神情。

學校的學生和家長對學習這件事的看法和那些小孩也沒什麼不同,在他們看來,祖祖輩輩以捕獵為生的孩子們的人生軌跡已經註定了,對英語都還說不流利的他們來說,學習「白人們的知識」既困難又無必要,因為他們不擅於閱讀,所以他們對小島外的世界知之甚少也無甚嚮往,沒人想要走出去,更沒人想過要去白人開設的高校繼續深造。在這種消極的態度之下,學校的老師也把上課當做是義務在應付,認為這些愛斯基摩人是不可雕的朽木。在雙方共同的消極作用之下,古斯里奇看到的就是這樣一所無組織無紀律、死氣沉沉的學校。

他在和學生們一點點走向成功的時候發現,被翻轉的何止是這些愛斯基摩孩子們的人生,他的人生和教育觀念,也因為這些經歷逐漸改變。他意識到,身教比言傳重要,人格比學問重要,智慧比知識重要,相比起古板的知識,孩子們若能擁有健全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才是教育最大的勝利,因為這樣不僅他們會過的充足快樂,同時也將成為這個社會的正面因素,進而推動教育環境的良性循環。

翻轉人生的教育讀後感(二)

喬治·古斯里奇,美國作家,1982年8月,全家一起來到愛期基摩人生活的聖勞倫斯島,在當地的學校任教。

聖勞倫斯島原住民是愛斯基摩部族之一西伯利亞尤皮克人,初到島上,女兒被滿臉暴怒的愛斯基摩孩子扔石頭;在學校,學生們游離在老師的講解之外,對這些無關愛斯基摩人的知識沒有興趣,有幾個孩子想著法子修理老師。再看看學校里的老師們,他們有的認為這裡的孩子不需要現代化的教育,有的認為這裡的孩子只適合接受特教,甚至說這些孩子大部分是不能教的,這是阿拉斯加教育的棄民,這個學校是個動物園,精神病院。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接下了一項任務 「未來問題解決項目」,它是面向年輕學子最困難的學術競賽,由喬治亞大學一位叫保羅·托倫斯的博士首次組織的,希望激發資優生的潛能,讓他們像一個團隊那樣在競賽中一起努力,進行頭腦風暴,激發他們提出新的創意,以及讓他們學習在受限制而非緊迫的環境中實踐這些奇思妙想。

然而面對一群連閱讀都成問題的孩子,這可能嗎?

事實上,結局令人意外,喬治·古斯里奇帶領這群愛斯基摩孩子拿到了高中組全國冠軍、國中組全國冠軍,並有幾名隊員在短篇故事獲得了個人獎項,喬治·古斯里奇也被評為傑出學業教練,評審會對他高度評價:「他不僅教會了愛斯基摩學生如何贏得比賽,還教會了他們如何贏得人生!」奇蹟是如何創造的?

教育是靠啟發的

當作者要帶領這一群奇葩學生參加比賽時,他想引導這些孩子閱讀時,他是怎麼做的?雖然,在他與學生接觸時,他發現這些孩子在不羈的行為背後隱藏著特殊的潛質。但怎樣啟發這些孩子主動學習,並投身於項目中去?真是一個問題。

這是很重要的一節課,課上他要求孩子學會閱讀,他從愛斯基摩人的角度解讀閱讀,在外出捕鯨魚或海象時,要「閱讀」海水、風、冰、潮水,在夏天「閱讀」冰原苔類生長的方面,「閱讀」即將潛行接近的動物。

並對孩子們提出規則:行為符合年紀,在學校應該學習閱讀並完成作業。因為每個人都將是老師,在自己的弟弟妹妹面前,以後在自己的小孩面前,我們需要學習怎樣教小孩。教育與狩獵一樣,沒有準備就出門狩獵是有危險的。行事像小孩,就會得到小孩般的對待,沒有準備就來上學的,放學後就要留下來。或許是作者語言的力量,或許是尊重的力量,這節課開了個好頭。

看到這裡,我常常想起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情景,有時我「苦口婆心」,女兒卻是「充耳不聞」,教育需要啟發,啟發是技術活,需要我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適當的契合點,讓孩子願意接受。

閱讀的重要性

在未來問題解決項目中,首先需要閱讀測驗內容,閱讀能力是必備的一項能力。在準備參加全國決賽時,面對「基因工程」這一陌生的領域,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每天要保證十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這真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數字。當然這也得益於當西雅圖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因為閱讀,參加項目的隊員們了解了基因科學的最先進的信息。

一直以來很重視閱讀,女兒喜歡讀書,能堅持每日閱讀,但她唯讀自己感興趣的,在閱讀面上一直沒有拓展開來。雖然我想方設法引導她,但卻無濟於是。真希望她能參加這樣的活動,「迫使」自己不斷地擴大閱讀面,了解更廣闊的世界。現在,只有耐心等待。

方法挺重要

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哪怕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講究方法。完成這個項目,作者運用了很多方法,首先調動起參加項目的孩子的好勝心,激發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準備中去;大量閱讀的方法;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思考「未來可能出現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寫出論文的方法等等。

什麼為什麼,這是作者引導選手思考的重要方法。要挖掘出什麼為什麼,需要大量的閱讀作基礎。有知識的底子,外加發散的思維,才能提出與眾不同的創意。在突擊準備一個新的,對孩子幾乎是盲區的基因工程時,使用了記憶的方法。

方法的確很重要!得法的教育可以翻轉人生,不得法的教育或許會逆轉人生。

翻轉人生的教育讀後感(三)

經歷一番波折之後,終於收到了我夢寐以求的贈閱書本《翻轉人生的教育》,()因為一些原因,我是前幾天才收到這本書的,謝謝小熙的幫助,我才得以看到這本也對我影響不少的書籍。

初看這本書的封面,我有一種久違的熟悉感、違和感。

記得我讀國中的時候,剛開始接觸不同類型的書籍,每每看到一些封面,總能有種最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本書的封面剛好打動了我,我看著標題還有那十幾個年齡不一的人都在看著空中翻轉的年輕人的畫面,覺得很震撼,雖然看似很簡單,卻很能打動人,我也說不出動人的原因,就是覺得內心有種觸動,眼眶有點模糊了……

我不知道是我從小就感情比較細膩,還是因為我看了書多了起來才有這種細膩感,我總認為,教育往往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無論是主動接受教育,還是無意中被教育了,這些細小的細端末節的東西,總能有種你想也想不到的結果,就像反轉劇一樣,開始跟結果往往是很出乎人們的意料的,或許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此,被翻轉的人生難道也不是這樣嗎?

書中的喬治老師是一位因為欠債而決定參加這個到阿拉斯加當教師並要5年內駐紮於此的人,他攜家帶口的(兩個女兒和一個妻子)到了他算是憧憬已久的阿拉斯加,但是想不到的是,裡面的占有較多比例的人口愛斯基摩人居然是自尊自大的人,除了自己,其他人都覺得不足一提,這是長期受著美國文化的喬治一家始料未及的事情。

一開始,喬治老師的兩個女兒被當地小孩子扔石頭欺負,還讓她們滾回美國去,到後來的大家相親相愛、和睦友好相處,這中間是經歷了多少事情呀,而且,喬治不單止改變了阿拉斯加的學生,而且阿拉斯加的學生也不同程度的改變了喬治。

喬治老師的上課跟其他老師不一樣,他認為總之你能聽得懂、接受得到課堂上的知識,即使你是睡覺還是覺得都學會了想出去走走,他也不會阻止,因為他覺得學習是靈活多變的,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他主張跟學生保持同一高度的交流問題,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讓孩子俯視著你,這樣的感覺其實大多數人都是不喜歡的,即使是師生關係。

喬治老師陪孩子們參加競賽,最後獲得了冠軍,我覺得這不能單單用「奇蹟」就可以概括掉他們的成功,而是大家互相改變著的結果,這本書充滿著溫情、現實和理想,有些人的理想是想走出世界去見識一下,有些只是想學個手藝以後多賺點錢……其實理想無分大小,堅持,並且按照正確的方法走下去(當然,有個引路人是最好的),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而且喬治老師通過「未來問題解決」項目幫助了更多的孩子引領他們走向成功的道路,在書的結尾,喬治寫了他當中幾個學生出社會後的成就,比如「默爾成了一名獵人,馬歇爾成了一名獵人以及島上企業的領導者(有幾個女孩長大成人也在這個企業工作),卡莎嫁給了如今聞名於世的雕刻家布恩,阿爾文如今也成了著名的雕刻藝術家,梅雷迪斯做了世界最大的遺傳工程材料製造企業的總經理,格雷琴在一所高中教授科幻小說和奇幻文學……」我覺得這些並都不是無獨有偶的,都是因為喬治老師的功勞,他確實是太會「翻轉孩子的人生」了,他的教育理念是比較新型和超前的,即使到了現在,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翻轉人生的教育》,翻轉的不止是贏得競賽冠軍的阿拉斯加的孩子們,翻轉的更是你我的人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