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大明湖之春讀後感

大明湖之春讀後感(一)

讀雅竹大明湖遊記,便想起前幾天閒時翻閱重溫名家散文,閱其中一篇老舍先生的《大明湖之春》卻是嚼味再三,總感此文有別於其它寫景物的文字,我們所看到描述景物的文章,不管是文學大家還是文學小家,都是突出人文,將與詩情畫意美景不堪為伍的敗景雜物於筆端給ps掉。以保留美景純粹的文字質感。而老舍先生則不然,極其自然的保留著心隨目至的本真之感。

讀先生的大明湖之春,總被一種樸素又真實的情致所打動,以致於徹底粉碎了看標題後對美景的種種聯想。

文字描述中那「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甚至有點醜的大明湖春景,這似乎不太合情理。我想,可能是老舍先生太了解大明湖了吧,大明湖的美己然內化於心,融入生活。陌生的旅者大概是距離產生美,但老舍先生因為太了解與熟悉大明湖了,以致於在美中觀起「真」來,這種真除了對大明湖的寫實色彩的筆調,還包括對北方之春的描寫。這種真,能讓讀者的心情隨著作者的文字波動起來。

這篇文章,看似寫大明湖春天,而作者的筆觸卻節外生枝地描述著無關大明湖春之美。筆端所至,散漫之極。一會談到一年四季生活起居,再寫到大明湖之秋圖畫之美,這種奇異的散淡之筆,給人的感覺春意並非來自作者特定的季節,而是來自一種情感,一種內心的明郎與悠遠的春意揮灑。

從文章中我們可以感覺到老舍先生是極崇尚自然美的,對於自然美景不喜人工雕飾。他認為人為的加工會破壞自然之美,還璞歸真,而自然恬淡是作者的審美理想。這種理想對於現實的無法干預卻使人很無奈。在閱讀的過程中,總被出其不意的語句所逗引著,如說北方風大:「七手八腳的被颳走了」「花已像被煮過一回」以及對湖的描寫,都很有趣。

其中一段作者對那秋景圖的著墨描述,我想便是先生對這種對自然美審美情趣的一種寄懷了。以本真之筆,在現實與理想的自然感覺大明湖醜美之態,這種用詩意將現實醜的淡化,大概就是先生想表達的藝術生氣吧。

大明湖之春讀後感(二)

這幾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大明湖之春》。這篇文章寫了大明湖春天的景象。其中有兩段仿佛讓我身臨其境,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湖中現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壩劃開的多少塊「地」。「地」外留著幾條溝,遊艇沿溝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麼深的水,所以水黑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無波。東一塊蓮,西一塊蓮,土壩擋住了水,浦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景,只見高高低低的「莊稼」。艇行溝內,如穿高粱地然,熱氣騰騰,碰巧了還臭氣哄哄。夏天總數還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總能聞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綠葉兒。春天,則下有黑湯,旁有破爛的土壩,風又那麼野,綠柳新蒲東倒西歪,()恰似掙命。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之不大與不明,都因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開土壩,挖深了湖身,它當然可以馬上既大且明起來:湖面原本不小,而濟南又有的是清涼的泉水呀。這個,也許一時做不到。不過,即使做不到這一步,就現狀而言,它應當算作名勝。北方的城市,要找有這麼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滿可以不算數兒,配作個名勝與否簡直沒多大關係。因為山在北方不是什麼難找的東西呀。水,可太難找了。濟南城內據說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還非有個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具備,這才顯出濟南的特色與可貴。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這個湖是少不得的。

看,這兩段不錯吧,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體現了作者文筆幽默,語言通俗流暢的風格。大明湖本來就素有「泉城明珠」美譽,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再經老舍這樣一寫,大明湖就更加令神往了。老舍寫出了濟南春天的短暫和乏味,把它的實際情況都寫出來了,沒有胡編亂造。而我們寫作文也要是真實的,那樣才能有真情實感,才能寫得更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