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

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一)

最近,「虎媽」、「狼爸」、「鷹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面對這些家長用棍棒式教育培養孩子的作法,人們廣泛熱議,到底我們是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還是及早地讓他們適應社會而為他們安排未來?

也許問題的答案就在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中。

現在我們老犯一個錯誤,就是一旦一件事不合理,我們就馬上走極端——支持這件事的另一面。嚴厲的親職教育受到懷疑、指責,有人馬上打起旗號「讓孩子自由發展」。

看看郭橐駝是怎樣種樹的吧,「順天致性」是最好的方法,做到這一點,就自然而然能使樹「天全性得」。教育也一樣,我們不能放手什麼也不管,「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我們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只要做到「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便足夠了。否則,有些家長「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恐怕只會使「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也許這是給家長的一個良好訓誡。

十年種樹,百年樹人。種樹和樹人相似,既要愛得適度,又要「順天致性」,如果現在家長將孩子看作追求功利的工具,那麼,輸在起跑線上的便恐怕是整個社會了。

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二)

古時候,有一個人姓郭,有些駝背,人稱「郭橐駝」。雖然其貌不揚,但種樹很有經驗。凡是他種的樹,即便是移栽的,也無不枝繁葉茂。於是,賣果的人和當地的富人建造遊玩的場所的,都請他去種樹。許多人很是羨慕,更有許多人偷偷地學他,但總是達不到他種樹的水平。

有一天,一個人問他:你有什麼種樹的秘訣?郭橐駝說:我並沒有什麼秘訣,只是順應樹木的自然生長規律,讓它按照自己的習性成長罷了。(「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以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他人植樹多是愛護的過分:早上看看晚上摸摸;已經離開了卻又要再回來看看;更嚴重的忍不住回去看看,用手掐掐。就像溺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其實沒有什麼特殊的能耐?

這個人說:你說的這些道理,和做官的道理有些相似。郭橐駝說:我只知種樹,做官不是我的職業。但我居住鄉里,見到那些當官的總是不斷地發號施令:催促你耕做,勉勵種植,督促你收穫,老百姓招之即來,呼之既去,顧不得早晚吃飯去招待差役,尚且還忙不過來,又怎麼能繁衍生息和安定生活?如果是這樣,當官治民就與我的職業也有類似之處吧?

如此為官與種樹,在今天似乎也沒有什麼變化。

如果說當官和種樹有類似的道理,那麼我們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是這個道理呢?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雖是一篇帶有寓言性的傳記作品。但其中心議題是在揭露時政的弊端,論述為官治民的道理。由種樹的經驗形象地引出當官治民的道理,從而呼籲當政者改變那些為創造所謂的政績而擾民的作風,規勸他們因勢利導地管理百姓。

對於我們來說,讀《種樹郭橐駝傳》,悟道的更應當是:對孩子不要「好煩其令」;對人對己對事不要揠苗助長勉為其難。

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三)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既是人物傳記,也是一篇寓言體的敘事性散文,文章以老莊學派的無為而治,順乎自然的思想為出發點,借郭橐駝之口,由種樹的經驗說到為官治民的道理。

郭橐駝,他既有殘疾,又精於種樹。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雲。

橐駝即駱駝,人們稱這位主人公為橐駝,原帶有開玩笑,甚至嘲諷性質。但這位種樹的郭師傅不但不以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這裡寫出了這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的善良性格。他是外表醜陋而心靈美的人。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他種樹的特點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長得碩茂,容易結果實,即所謂「壽且孳」,有人問他,這位老師傅說:

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SHI種植)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郭講的是極其平凡而實際卻很難做到的道理:」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見郭並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養水平和掌握規律的深度太不夠了。從這裡,暗示給我們一個道理,即」無為而治「並不等於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四個「欲」字,既概括了樹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種樹的要領。郭橐駝正是順著樹木的自然性格栽種,從而保護了它的生機,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這正是郭橐駝種樹「無不活」的訣竅。他植者則不然,他們違背樹木的本性,種樹時「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離」的惡果。這就回答了他們「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學標不學本。繼從管理的善與不善進行對比。「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是郭橐駝的管理經驗。乍看,好像將樹種下去以後,聽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實上s像疼愛孩子那樣的精心培育。

而我們疼愛孩子或對待自己也是一樣,要做到:順木之天,順應,順適,而不要愛之太殷,不要傷害天性,要遵循自然規律!既不是撒手不管,也不要關心太過,什麼都放不下,結果適得其反,「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壓抑了甚至扼殺了天性。

無論種樹還是乾其他的事,都要「順天致性」,而不宜違逆其道;想要順天致性,必先掌握怎樣才能「碩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發展規律;把動機與效果統一,不允許好心辦壞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頭上。才算懂得真正的「養人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