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李獻計歷險記影評

李獻計歷險記影評(一)

在說《李獻計歷險記》之前,先回顧一下一個春夢:在某個春風駘蕩的午後,我在綺窗下墜入一枕黑甜。夢中天光朦朧,一線柔靡笛聲在空中載沉載浮。循聲而去,躡足踏入一條青石朱版迴廊,廊外花影扶疏,鳥囀細碎。也不知走了多遠,但見迴廊盡頭,一位少年長身玉立,單衫梨花白,兩鬢鴉雛色,手扶一管翠綠竹笛。他回頭望我,微笑道:我等你很久了……

他的笑眼,好像盛夏陽光下的海洋。

然而這春夢剛開始,我就醒過來了。醒來自然無比懊惱,努力半晌,終於再次睡去。

果然又回到那長廊中,然而朱漆剝落,葉殘花凋,盛景不復,空中飄蕩的笛聲也變得蒼涼哀婉。我向迴廊盡頭狂奔而去,也不知跑了多久,但見迴廊盡頭,一位老人蜷坐在廊柱下,正吹著一支尾端開裂的黃舊竹笛。

他抬眼望我,漠然問道:“你是誰?”

他那陷在褶皺中的眼睛,混濁如雨後黃土道邊的泥水坑。

《李獻計歷險記》的海報被做成了建國初期的小人書封皮的風格,乍一看挺土,仔細一看,看到“lifesucks”那倆單詞,便能知道這片子大體的風格(“李獻計”亦即“歷險記”的諧音)。簡單來說,這是個關於時間與愛情的故事。拿時間當作炒科幻片這盤菜的食材,好的大廚那可是不止一個,好小說好片兒也多了去了。大概是因為生活在藍色星星上的小地人們,除了腦袋特大、首如飛蓬的老斯坦和癱在輪椅上淌口水那位,大家都對時間和空間有著集體困惑,於是關於時空的奇想也特別多。在《李獻計》里,核心的時間假設是“差時症”和“打穿某遊戲就能穿越”,新意自有,但它迷人的地方卻不在此,而在於嘟嘟囔囔的旁白、撩人心弦的配樂、光影迷濛的畫面、簡單但不簡陋的故事……

對於沒有特效場面、刺激情節的本片,旁白顯得猶為重要。這部短片的旁白文字,有著濃重的王朔(李獻計眼睛旁邊漣漪一樣的圈線,怔忡的眼神竟也頗似王朔)、石康(王倩此名的簡約風格,很像石康書中的“吳萊”、“周文”、“陳小露”,有種世俗煙火氣的平實曼妙)、馮唐他們這些標準北京作家的文風。為本片做旁白的聲音--我假設就是導演兼製片人兼攝像也就是作者本人--帶著濃重的鼻音,有貌似平淡的語氣、純正的京味兒的腔調,透露出典型的北京青年性格:死鴨子嘴硬,就算心口已經疼得像被千刀萬剮得成了一摞一涮就熟的肉片碎成粉末碎成餃子餡兒,也要努力撐持住外邊這一具玩世不恭、滿不在乎、滿嘴跑火車的軀殼金槍不倒,繼續淡定地貧嘴--比如,李獻計在曾經與王倩繾綣的人民公園回憶“過去的好時光”,險些飆淚,然而他嘟囔道:就算我再觸景生情,也不能沒出息地跟這兒潸然淚下吧。

本片中段的“豬肚”有大段對《通緝令》的致敬,連作者自己都說“覺得這段跟全片基調完全衝突”,不過廣大觀眾還是從李獻計偷運玉璽、與安吉麗娜朱莉一起開飛機打恐怖分子等等段落中,找到了笑點和興奮點。不過賓拉登說河南話這點其實是敗筆。這么一地道的北京青年,我覺得他不可能沒聽過四大名著之一:《西征夢》(原著+原唱:郭德綱),在《西征夢》里,河南話的聲優人選和海外代言人已經被小布希拿下了。真正的創意之士,應該是不屑借鑑別人的創意的。

一張一弛,一剛一柔。這一段陽剛之氣十足,配上磅礴動感的《黃河大合唱》,節奏感與畫面的接續都拳拳到肉,十分精彩,沖淡了全片彌滿的傷感、自戀、萎靡。在此段中,大總統之女“安吉麗娜朱莉”問:你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女孩?李獻計說:我只是為了從分手後的世界逃走--此即點睛之句。

話說像我這樣的傲特曼--沒打過電玩,不知道啥叫掰盤、梅原大吾,沒聽說過三唑侖、某冰島後搖樂隊的歌,沒認出那架飛機是蘇32、那挺衝鋒鎗是M24狙擊步槍--再加反應遲鈍--看到“李蓮英走了”的時候居然一下子沒反應過來那是“康熙來了”的下聯,於是在看前面“在中日友好關係史上點下了小黑點”、“日本祥林嫂”、“我還得找賓拉登要錢”等段落,始終處於冷眼旁觀的無感狀態,甚至李獻計回憶他與王倩在一起一段,雖有“我感謝我的差時症,讓我能以世紀為單位,和她在一起”這樣的警句,也無法讓我激凍。直到看到海灘上那一幕,但覺呼吸一窒、怦然心動,從此才真正入戲。

在那個很像《肖申克救贖》的片尾出現的海灘,李獻計見到了從未來回來的、熟稔地叫著他的外號“獻計獻策”卻已不再愛他的王倩。音樂在海洋上空隱約地低嘶,就像隱忍不發的悲哀。李獻計嘴裡說出的是無所謂的話:“我明白”、“都回去吧,我還得接著打遊戲呢”。他但心裡瘋狂播放的是這樣的嘶喊:

--幹嘛說這些,你知道我有多想停下來留在你身邊。

這些嘶喊都化作在畫面之間閃現的無聲字幕。

我估計看這片子的人都經過這樣的階段:看頭一段時覺得:“還行吧”,看到中段時從電腦前慢慢直起身子:“有點意思”,看到最後一段,正襟危坐,完全被它征服。使《李獻計歷險記》像仙鶴一樣綽約地立在眾多網路惡搞短片之中的,正是那帶有哲學意味的最後一段:在遊戲被“打穿”之後,吉他聲錚錚響起,約翰列儂的聲音搖曳升起,迷離致命的氣氛像致幻劑煙霧一樣撲面而來,最華彩的部分登場了:李獻計走進了那扇能達成夢想的穿越之門。

然而,那竟只是無數的穿越門之中的一扇。

千千萬萬扇門後面,是千千萬萬個可以重新開始的時刻。

所以,在他找到正確的門之前,他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之前做過的事:進入一扇門,在那裡的世界打穿遊戲,走入另一扇門,並希望門後面是自己想要回去的世界。

--當然,這個創意並不新鮮。至尊寶舉著小鐵盒振臂高呼:“般若波羅蜜”,還不就是一遍一遍地穿了再穿。不過至尊寶並沒回到他起初想要回到的那一刻。他在狂奔的路上遇到一個白衣姑娘,並在那裡停了下來。然而李獻計是個執著人,他不肯停下來,也因慣性而無法停下來。當然,觀者都猜到他最終會見到王倩的--在巴赫的《G大調大提琴組曲第一號序曲》中,一切顯得平靜歡喜,時光旅人李獻計在落日的橙色光輝中見到了他苦苦尋找的“初次見面的王倩”。但是此際洶湧的時光已經把他變成了老人。大提琴中那縷陰險地埋伏著的、宿命似的悲劇感,此際豁然開朗。

《李獻計歷險記》是一部極度隨性、且私人情緒化的短片,是某失戀宅男的南柯一夢,充滿嗑藥後的喃喃自語。它跳脫的畫面和簡潔的圖像,準確地再現了曾在大部分人心底出現的幻覺,精準的音樂、透亮明澈的思緒和語言,則與畫面配合得無比默契,如虎添翼一般令這個故事更有直達人心的力量。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有一個詩意的世界。在我看來,那個世界應當是這樣的:有一個永遠處於充足日照之下的汪洋,時而恣肆時而安寧,泛浮碎金般波光,其瀲灩如情人眼,其狂暴如河東獅;在無比浩大的天空與海洋之間,漂浮的是無數厚重的、輕薄的、彎曲的、綺靡的、危險的、搖搖欲墜的、輕如鴻毛重若泰山的臆想、意想、意象、異鄉、異香……

《李獻計歷險記》的作者,領我們去看的就是他的世界,他的海,他的狂想。

如此迷人的汪洋,如此迷人的狂想。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當然,它如此受追捧的原因,我認為是國人對“體制”之外、“規矩”之外的東西特別有興趣,且絕不吝溢美之辭,有些擁護者甚至振臂高呼,稱應該把《李獻計歷險記》拿到星條國去參加奧斯卡--說實話,《李獻計歷險記》是個好同志,不過沒好到“那個程度”。三年不見女人,見了老母豬都覺得是雙眼皮的。當然,李獻計當然不是老母豬!跟“虹貓藍兔”、“麋鹿王”一比,他簡直算是天仙了。

既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么是否可以說“內心深處的才是全人類的”?

有些電影,就像是夜鶯把自己的胸口抵在刺上、用心血造就的玫瑰花;也有些造電影的人捨不得自個兒的血,於是用心琢磨工藝,制出一朵絹花,看客也能欣賞讚嘆其藝之精。然而,如今在咱這兒的情況常常是--“靠!拿番茄醬往大白布上一抹就拿來糊弄我們,你當我們2啊?!”

這樣,你就能理解為什麼大夥猛地見到一朵心血滋養出的野百合,會覺得它那樣楚楚動人。

在看到了《李獻計歷險記》,多年之前那個奇異的春夢得到了解答:或許夢境是現實,現實是夢境,而那少年、老人和我,都是不自知的差時症患者。

李獻計歷險記影評(二)

兩個電影都是在godsend的推薦下看的。李獻計歷險記還看了多次,而秒速五厘米則是斷斷續續看完的,不知道為什麼,對於前者印象深刻,而對於後者則很難激起打開再看的欲望。

李獻計歷險記的故事幾近荒唐。一個有差時症的男孩子為了和分手的女友複合,結果瘋狂地打一款遊戲,以期回到過去。他賣腎請來了日本的遊戲高手,為了能籌錢買到禁藥同賓·拉登死磕,過程中還救了美國總統的女兒。不過這些荒唐的東西在鄙人有一個嚴肅的核心,就是這個李獻計同志對於感情的一種近乎潔癖的執著。

在很多理性的人看來,李獻計的行為無異於一個瘋子,至少是極端幼稚。他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而浪費自己的生命,不斷地消耗著自己的青春和歲月。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瘋子卻能夠打動很多人,為什麼?因為我們也曾經“李獻計”過。片中的李獻計應該是很多男孩子曾經夢想過的,甚至是很多男孩子現在正在做的吧,只不過他們的方式各有各的差異罷了。當然,我在這裡不是想對那些理性的人表達什麼不滿,畢竟自宗教改革之後,理性的光輝早已開始照耀著我們的世界,如果沒有理性,我們很有可能成為一群如同浪潮里的學生那樣的瘋子。

很多人在看這個電影的時候,說給自己感觸最深的是這句話:其實就是為了自己能從分手後的世界順利逃走。鄙人沒有經歷過戀愛,當然也就不知道分手是什麼感覺,但是我想我能夠理解那種痛苦的程度。很多人成功地走了出來,無論是用什麼方式,而李獻計這種方式雖顯的極端,但是也不失為一種方式,只不過在很多理性的人眼中,這種方式有點丟人和幼稚罷了。不過對於我來說,影片中給我觸動最深的可能是王倩唯一和李獻計對話的那段。李獻計吃掉了那個商品C,然後在海邊和王倩相遇。雖然王倩苦苦相勸,但是李獻計仍舊“執迷不悟”,表面上總是顯示出一種無所謂的樣子,似乎李獻計這一切和王倩毫無關係一樣。我想很多男孩子可能都有這種經歷吧,在女孩子面前,有些時候即使心裡很難受,心如刀割,但是仍舊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好像這種兒女情長只屬於那些無病呻吟的小布爾喬亞們,是為我們這些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鋼鐵戰士所不齒的。看到這裡,我雖然沒有像一個小布爾喬亞一樣流下眼淚,但是我仍舊若有所思。

整個卡通片的風格偏向於美國的卡通片,我想看過《黑客帝國》的卡通片的人對這部卡通片的風格不會陌生的。影片最後,李獻計雖然想明白了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這個道理,但是生活的慣性仍舊讓他繼續著自己的遊戲,直到找到王倩的那一天。見到王倩之後,“即使最簡單的對視,也能刺痛李獻計堅硬神經的最深處。我想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那些墜入情網的,還是想走入圍城的,抑或那些愛情上的犬儒主義者們,應該都曾經有過這樣的和李獻計一樣能夠刺痛我們神經的畫面吧,即使這隻存在於我們的記憶中。

說實話,秒速5厘米我有些沒看看懂,尤其是第三部分。在我眼中,影片中除了唯美的畫面之外,我很難再找出吸引我的地方,何況我對於美的反應總是有些遲鈍。對於這個電影,我實在是找不出什麼說的。

李獻計歷險記影評(三)

在2009年底,本人再次經歷一段低落期,身邊的好友都十分不解,這也正常,因為我這個人就這樣無常變化,誰也不知我內心的轉變,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正在這時,知道了一個叫《李獻計歷險記》的動畫,隨手一點,盡然發現自己原來是這樣的傻。傻傻地低落,傻傻的哭泣,唯獨剩下的是傻傻的自己。不知道這個自己還能走多遠,應該還有很長的旅途,只是我卻在這裡原地停歇這么久,連我自己都該扇自己一巴掌。

故事的編排很有意思。前面一些情節,唯獨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點影子,作者將其放大化,將其神秘化,就是為了給出一個調調,他有問題,他是個受傷的人,他也是個神秘的人。給看客這種好奇心的設定後,後面就像剝洋蔥皮一樣,一層層撥開,直至最後,我們發現原來這只是作者在“李獻計”挖掘的一段痛苦經歷,而這段經歷卻加上天馬行空的故事情節(這點明顯另一個wanted電影),放大這段歷程,使得看客在欣賞大片之餘還得到了一點感動,也抒發憋屈在眾人心中那些不敢說的話。也許,這片就是一個發憤史,也許,這片就是作者對生活的一些嘮叨話。不管怎么說,這片的效果確實能得到這段年齡群體的歡迎和厚待,也給在生活中迷途的青年一點指引。這些只是在我接受這“心理治療”時候所抒發的感悟。

這片我也向一些年紀比我大的80後早期人員和70後人士提過,部分人看過後給我的反應是不懂,還有一部分人給我的反應的有些熟悉,而只有我一個人在這裡嘮嘮叨叨地侃侃而談。這裡我想說,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不需要在一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痕跡,找到感情的抒發點,找到發泄的關鍵字,因為我們都太浮躁了。這個片子就是個浮躁的作品,拿給我們這些浮躁的人開看,有共鳴,有不解,有思考,有沉思,只是我們都用錯了地方,因為這個不是神作,也不需要在此身上花下太多的思考。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自己,為什麼在這片中能看到浮躁的自己?

片中的“李獻計”只是找到一個目標而去奮鬥,到頭來才發現,他為了這個錯誤的目標奮鬥了一生。或許,這樣的結果能讓他有一絲舒坦,給餘下的人生抹去這樣的遺憾。但是,他所交換的代價實在太大,他所使用的時間也太長,只是一扇門,只是一扇能看透心理的視窗,只是尋找能打開那時記憶的鑰匙,非要用這樣的代價去換得,值得嗎?

這點同樣適用於我們。我們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完全顧及的是自己的內心感受和內心體驗,卻放棄了更多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的目標迷失,我們難以在社會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我們厭倦在這浮躁的社會中生活,我們沒有一刻喘息的空間。那些過去美好的記憶卻沉澱在記憶的最深處,而那裡也是我們最難抓取的地方。或許,正是因為要抓取這個東西,我們錯過了身邊很多的機會,浪費了眾多能在自己身上發展的機會,最後,僅僅只剩下最後這點個人滿足,而我們還在沾沾自喜地笑著。或許,這就叫做迷茫吧!

片中還有一些調侃的地方,特別是那段改版“康熙來了”,還有那一年半的經歷,處處有發泄人們心中憤慨的影子。()我相信這是一次發泄,而不是一次噱頭。這是第一次給中國原創動漫寫感想,如有過激之處,可以提出,我會虛心採納。

最後,我說想說的是,這部和《打,打個大西瓜》,我更喜歡《打》,至少他很直白、很直接表露出作者想抒發的東西,而不像這部用凌亂的平湊拼出這個凌亂的我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