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歐亨利讀後感

當人們真正想要努力去做了,上帝偏偏又開始吝嗇了,反悔了,賴皮了。

不可否認,機遇是不等人的,它不是被動的,不會等著你去分析這,分析那,考慮這,考慮那等一系列瑣碎的事件後,再決定去做。或許它本身就是個稍縱即逝的「精靈」,它考驗的是我們的勇氣與膽量,智慧與靈魂。但也不是說,所有的事都不應該經過深思熟慮,周密安妥的進行,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與遠古時代又有何分別?當然機遇也是需要珍惜的,需要好好利用的,碰到機遇已經是很「困難」的,要充分地徹底地去利用,卻是「難上加難」。怎樣去更好地「完善」它,是個重點。

那位警察,不是已經給了索比多次機會嗎?而索比並沒有為此去認識到什麼,只是一味地無休止地不停地為著他心中所謂的「目標」繼續扮演著生命的「小丑」,樂此不疲。而幸運的他,總在「舞台」上有寫「失足」,但終究被當作「笑料」,一笑置之。

一場「戲劇」的結束,意味著另一場「戲劇」的開演。對警察而言,只是去例行公事;對讀者而言,只是將近結尾;對生活而言,只是個小插曲;對編劇而言,是個不錯的情節;對觀眾而言,只是對得起一張票;對索比而言,是對生命的新想法地靠近,是為他先前的「無知」付出的代價,是為他不懂的珍惜從他手中逃脫,也許可以扭轉他命運的「機遇」而對其藐視所得到的教訓的最終結果。

如果他會怪任何人,那麼證明他的確活該;如果他只怪自己,那麼他就能大聲地對自己說:「三個月,也不算太久,我會珍惜並且把握住每一天的光陰。幸福,其實並沒走遠,只是我忽略了。等著吧……」

幸福,其實並沒走遠。沒錯,主宰幸福的有很多,機遇是其中的一個。不要等到上帝不耐煩了,畢竟他也有喜怒哀樂,給你個下馬威,到那時,就好象太沒「人情味」了。受苦的可是自己。

珍惜周遭的人或物,它們每天都在改變,只是我們太忙,沒看見。機遇,就好比是遇到的機會,是件好事。好好把握,將它的好處發揮至極,則是一件「美」事。一個人的生命中會有形形色色的狀況,每一個狀況所具有的意義卻是截然不同,大相逕庭。選擇不同的狀況,就會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不同的變化……所以,我們要將機遇「透明化」,完全看清,這樣,才不會誤入歧途啦。

倘若相反,結局就會如同索比:驚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經墜入了深淵,墮落的歲月,可恥的慾念,悲觀失望,才窮智竭,動機卑鄙。

機遇遇到卻不把握,是蠢材;不遇機遇卻懂得把握,是人才;既遇機遇又懂得把握,是天才。

歐亨利讀後感(二)

——《麥琪的禮物》讀後感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寫的一篇有趣的文章。它主要講述了聖誕節的前一天,住在公寓裡的貧窮的德拉想給丈夫吉姆一個驚喜,可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她知道這點錢根本不夠買什麼好的禮物,於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瀑布似的秀髮剪下來,賣了,換來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花去21美元,終於買到一條樸素的白金表鏈,這可以配上吉姆的那塊金表。而吉姆也想給老婆一個驚喜,他同樣賣掉了引以自豪的金表,買了德拉羨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梳子作聖誕禮物。

從這篇文章里,雖然表面上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各自最寶貴的東西,但我深深地感到,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他們能犧牲自己最貴重的物品,為的是給對方買來最好的禮物。可是雙方賣掉了自己貴重的物品,那麼對方的禮物已經不適合自己了,而他們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是為了對方著想,根本沒有考慮自己。正是因為他們互相愛著,()而且是深深地愛著對方,才會有這樣有趣的結局。

讀完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們要去關愛別人,這樣別人才會愛我們,正是有了愛,人與人之間才會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才有溫情。人與動物之間也是因為有了愛,動物才會信任人類,不傷害人類,與人類和平相處。愛的力量真的是很偉大的,有一首歌裡面就唱到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去年印度洋海嘯發生的時候,就有全世界各國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幫助受難的災民重建家園,使失散的親人團聚,從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純潔友誼。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我們的世界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歐亨利讀後感(三)

——《兩位感恩節的紳士》讀後感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是美國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作品的選集。書中,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醜惡行徑,被揭露無遺。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並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然而在眾多對醜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後,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然而在眾多對醜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後,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講了兩位美國紳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稱之為紳士,他只能說是一個常年受飢餓折磨的窮人。在他們之間有個奇怪的約定——每年感恩節,窮人便會坐在聯邦廣場噴水池對面人行道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三條長凳上,等待著老紳士的到來。老紳士來了之後,會帶這位飢腸轆轆的窮人飽餐一頓。這就是他們之間神聖的約定。對老紳士而言,一頓飯錢簡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卻從其中找到了助人的樂趣。而窮人的目的也並不完全是在於那頓豐盛的飯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願。

這個傳統延續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節,窮人照慣例走在去約會地點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半路上,窮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請進了門,並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原來住宅的主人——兩位老太太,也有一個奇怪的傳統——在正午把第一個飢餓的路人請進門,讓他大吃大喝,飽餐一頓。飢餓的窮人抵擋不住事物的誘惑,暢開肚子,吃了起來。當他心滿意足地走出住宅時,才想起了和老紳士的約定。但他還是如約與老紳士碰了面。老紳士將他帶到了一處餐廳,窮人為了不掃老紳士的興,只能裝作飢餓難奈地狼吞虎咽起來。儘管窮人那時只剩下挪動身子和呼吸的確力氣了。窮人吃完後,老紳士付了帳,兩人便道了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