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活著影評

活著影評(一)

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不能預知生死,但我們可以笑著活下去。

活著,本是一種希望,上蒼賜予我們生命,我們就得堅強地活下去。至於活著的價值,就是你生命的意義。福貴,本是一個有錢人,家庭條件非常好,但他卻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整天浸在賭場裡。賭場,會讓人喪失理智,在那裡,人們是痳木的。誰也抵禦不了賭的誘惑,包括福貴。他把自己的房子都賭沒了,最後還想賭上自己的生命。被迫使得他的妻子和孩子離他而去,更可氣的是,他氣死了自己的父親,害得母親重病。好在他覺悟得早,當朋友提起「賭」字時,他非常敏感,並再三強調,再也不賭了。

直到福貴一貧如洗,整個家都已是七零八落。春夏秋冬,那一幅幅在街頭飽經風霜的畫面,使人看了不禁為之同情。也許有人說,像他這種人,不需要別人去同情他,這是他的報應。而我是希望,福貴在接下來的生活中,關愛母子,腳踏實地地養家餬口。但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一切即將從新開始的時候,福貴被抓走了。顯然,上天一點都不眷顧他。

但福貴明白,自己必須得活著回去。但接下來發生的一連串的事情,讓人覺得越來越不幸——有慶被車撞死了。而撞死他的人,是春生。這對於大家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打擊,可是家珍卻能不計前嫌,讓春生好好活下去。

他們認為,一個人的生命是最可貴的吧。在經歷了這麼多的波折,幸福還是沒有光臨福貴家,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死亡的噩耗。但是,福貴他們能夠不屈不撓,堅強樂觀的活下去,這又讓我們再次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

他們,不能預知下一個死亡的會是誰,也許,就是自己,但他們還是抱著生的希望,活下去。

生死離別,事事難料,唯有活著,最好!

活著影評(二)

「有一種偉大是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

但也有一種偉大叫作活著,受辱地活著,無論出現多少大哭大嚎、大悲大戚和歇斯底里,都忍受一切地活著,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這樣的無奈與孤獨就是生活,並且世上沒有比這更真的生活。

《活著》,這部安靜樸實的影片,就是簡單的敘述了這樣一個長達四十年的故事,一個從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發生在一個小人物身上的故事。主人公福貴在民國時期由於賭博欠債氣死了父親,在內戰時期母親病逝,在大躍進時期兒子被車撞死,在文化大革命中女兒難產而死,一切接踵而至的死亡讓人喘不過氣來,可是電影的名字卻叫《活著》,其實也對,對於匍匐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來說,無論經歷了什麼,人還是要活著,活著比一切都要重要,活著也才有希望。所以,忍受一切的活著,經歷了風風雨雨,生與死,吃飯、睡覺、幹活、說話……

活著,這一信念始終是貫穿影片的線索。當福貴與春生被國民黨拉壯丁、看到遍地的屍體時,春生說:「福貴,咱倆兒可得活著回去啊!」富貴說:「回去了可得好好活!」;當福貴看到龍二被槍斃二次嚇得尿了褲子、不禁慶幸將房子輸給龍二時,感慨活著真好;在面對被打為反派、妻子自殺,春生也想不開時,家珍原諒了春生,衝着春生的背影喊:「春生你記著,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呢,你得好好活著」。

影片中運用了典型的黑色幽默,極具諷刺,許多地方讓人發笑,但笑過之後卻滿是悲哀與苦澀。如龍二放火燒了從富貴那贏來的祖屋,大火燒了幾天幾夜,鎮長誇讚富貴家的木頭好,而富貴卻說:「那不是我們家的木頭,那是反革命的木頭。」這是一個小人物為了能夠活著、能夠生存而說出的貌似圓滑卻真的很無奈的言語,讓人發笑的同時感到莫名的悲哀。鳳霞大出血時,王教授竟會因饅頭撐得不能動而不能救治,以致後來再也不吃麵而改吃米,可笑而悲哀,這是對文化大革命多大的諷刺!

影片沒有過多的採用特殊鏡頭,而是多次採用了遠景拍攝。在富貴與兒子最後一場戲中,富貴背著有慶去上學,採用了遠景拍攝,這是有慶被車撞死前與父親相處的最後一幕,為即刻的上演的悲劇更增加了一份淒涼。當受到迫害、妻子自殺,春生也取得富貴與家珍的原諒時,他離開富貴家走向胡同外時,也採用的是遠景拍攝,深刻的表現出春生的孤獨、絕望。

活著影評(三)

不得不說《活著》是一部十分震撼人心的電影,儘管是張藝謀導演早期的作品,但其作為張藝謀巔峰之作的電影是實至名歸的。相比於張藝謀後期不斷創新的影視風格,《活著》以其獨特的視角,樸實鮮明地記敘,生動的再現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所經歷的一系列可悲,荒唐的時代事實。而這一切都通過富貴一家的悲慘遭遇淋漓盡致的彰顯了出來。

在電影《活著》中讓人不得不注意的是富貴的職業——耍皮影戲的。通過不同時代皮影對於福貴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串聯起了整劇的結構。當福貴還是少爺時,皮影是他的玩物;當福貴賭輸了全部家當時,皮影是他養家餬口的工具;當福貴在服役時,皮影是他免除充當第一線炮灰的擋箭牌;當解放後,皮影又成了他幹革命工作的有利證據;當全國人民大練鋼鐵時,皮影又成為了鼓舞人民煉鋼士氣的動力;當文化大革命時,皮影又變為了人人唾棄的四舊。於是皮影陪伴著福貴走完了它最後一段路,終於離他而去就象他的那些親人們。在1949年,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潰敗,富貴和春生被抓走的時候依然保留著那箱皮影。國民黨用軍刀支起一隻皮影,那隻皮影就好象預示他的人生是那麼軟弱,任人擺布。無力和蒼白。

《活著》作為張藝謀唯一的一部禁片原因的恐怕也是它久負盛名的原因——它大膽而無情的鞭撻了新中國成立的幾十年中所走的彎路,因為富貴一雙子女的死亡都是直接跟國家當時的政策息息相關。先是兒子有慶好幾天沒有睡覺了卻仍然要被逼迫到學校裡面去參加大煉鋼鐵,結果當有慶睡在牆下的時候,卻意外被區長春生的車撞倒牆壓死,在有慶的墳前家珍反覆的說著如果不讓有慶去學校也不會出事了。而大女兒鳳霞的死是因為文革中醫院的權威全部被送到了牛棚,好不容易從牛棚中請來一個老醫生來,但是因為幾天沒有吃飯那個醫生一下子吃了七個富貴買來的饅頭,繼而又喝了富貴倒的水,所以暈倒在地,無法對產後大出血的鳳霞進行搶救,就眼睜睜的看著一個鮮活的臉慢慢變白直到死去。此後每次在墳前,富貴總是在抱怨自己不應該給那個老醫生買那麼多饅頭,還給他喝水,不然鳳霞也不會就這麼死去了。看似夫妻二人都在埋怨自己的失誤使得子女意外死去,但是細細一回味,其實尋其根源,無非就是全民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對知識分子的迫害害死了他的子女嗎,他們不能責怪社會,就只能間接的責怪自己了。影片中有些場景在我們現在看來可以說是極其可笑的。其中令我映像深刻的應該就要屬當時人們的社會風俗,人們送禮都是毛澤東像,毛澤東語錄,毛澤東徽章等;家中裝修也是畫毛澤東;甚至連二喜迎娶鳳霞時,都是對著毛澤東像說:「毛主席,我把鳳霞帶走了。」。這一切,在我們眼中是荒謬,可笑的。然而,富貴一家的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確是最正常最值得驕傲的行為。人們的信念中毛主席的話就是真理。而這一切都無形中向我們暗示了富貴一家的悲慘命運。

另外還有兩段類似的話,導演也是在抨擊並且反思我們所走的彎路,一段是富貴對兒子有慶說:雞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開變成牛,牛長大了就到了共產主義了,想吃什麼吃什麼,而二十年後富貴又對和當年有慶一樣大小的外孫饅頭說了類似的話:雞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開變成牛,饅頭說:那我就騎著牛,但是富貴卻說:你不騎牛,你以後有坐火車、坐飛機,真正趕上了好時候。二十年過去了,夢想中的共產主義依然沒有實現,而富貴卻為此付出了一兒一女的代價,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想共產主義了,想的只是更好的生活。這就是過去幾十年中人們思想轉變中的真實寫照。

影片通過富貴周圍親人的逐漸逝去,一層一層向我們表達了社會的醜惡與生活的無奈。親人逝去地無力挽回,生活磨難的難以承受,人性的狡詐滄桑的善變,一切一切都化作一聲聲無奈的嘆息與一個個背影。王小波說:「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這話未免悲涼,卻貼合了影片影片及原著的精髓。

儘管有如此之多的醜惡面,影片極力宣揚的主題卻不是文革,不是社會黑暗。而是「活著「——因為有感情的聯結,一個人的活著,不僅僅是他個人在活著,也是因為他是其他人賴以活著的精神動力,而他又因別人的活著而活著。生的故事特別能說明以上的這一點(即文革不是描寫的重心)。片子並不著重於描寫文革的批鬥,包括對春生、對鎮長的定性為走資派的過程,都沒有細寫,而這本來是最能反映文革對人情倫常的毀滅與扭曲的。片子著重寫的,反而是福貴等人對他們的在精神上的理解與幫助。尤其是福貴的妻子家珍,本來因兒子之死而很痛恨春生的,始終不能原諒他,她最初說那句「你要記得你欠我家一條命」是充滿了怨恨與報復之情的。但當她看到春生被迫害得意志崩潰,想自尋短見的時候,本來這是她最方便落井下石,報兒子之仇的時候,她卻主動地表示和解,再重複那一句話也是為了激發他求生的意志。這一場景里,普通人的博大與寬容,以及人與人之間普通而純真的感情對「活著」的意志的激勵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動容。文革那荒唐的歲月並沒有腐蝕人性的光輝,沒能衝垮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紐帶所聯結起來而築成的「活著」的意志。正因為人並不僅僅為了自己而「活著」,並不是孤獨地在這世間掙扎求存,所以他們才能源源不斷地從身邊的人那裡獲得生存的意志與動力,沒有輕易地被外在的一時的荒唐與殘酷所擊倒。

這部片子並沒有按照原著的結局來拍攝。()原著是所有人都死光光了,只剩下福貴守著一頭老牛。片子裡不但沒有這樣,尤其重要的是在福貴拿出舊日裝皮影戲道具的箱子出來,讓外孫養小雞這一場景里嘎然而止。那一群群小雞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饅頭與小雞都是新的生命,而這一切都預示著新的生活即將開始。儘管有慶死了,鳳霞死了,但新的生命又誕生了。無論是外孫還是小雞,都是新生命的代表,這明白地顯示著生命仍然頑強地延續,希望永遠不滅。

影片中我們可以發現導演運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在富貴還是少爺的時候,去賭錢,台上唱著皮影戲是對比蒙太奇。在文革時期,練鋼個唱皮影戲又是平行蒙太奇。在蒙太奇的使用上影片都多處可尋。這也使我們觀賞影片時感受到了更強的電影表現力。

對於演員,電影中葛優的表現實在是精彩,當少爺的時候得吊兒郎當,失去家業後的風霜雪雨,面對喪子之痛,演得入木三分。尤其是他面部表情的生動豐富,情感的細膩表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與現在專演喜劇的截然相反的葛優。鞏俐在劇中戲份不多,想太出彩也很難。然而,就是如此她也把一個善良的人面對著生活的苦難的無助和堅強表現得淋漓盡致。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在劇中兩種不同情形下說的同一句話:你記著,你欠我們家一條人命。第一次是她的兒子剛剛被區長春生撞死,春生到墳前被家珍趕走,她當時傷心欲絕,充滿對春生的春仇恨。這是她最悲哀的表達。而當文革中春生被批鬥想尋死的時候,家珍卻原諒了幾十年都沒有說話的春生,而且還是對他說了這句話,不過後面又加了一句:你記著,你欠我們家一條人命,你可得好好活著。一個質樸的的中國女人通過前後一樣的兩句話,卻完全不一樣的兩種境界,表現得如此鮮活。

《活著》確實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通過它,我們對生活,對人生,都有了更深的感悟。人應當勇敢堅強的活著,生活的磨難不應成為我們屈服的藉口。總有一些美好的人,美好的感情等著我們去回應,去感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