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

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一)

首先,我要說,無論是《三傻大鬧寶萊塢》還是《三個白痴》的譯名,都翻譯的太爛了,完全使人的思想誤入歧途,根本沒有把《Three idiots》的神韻翻譯出來,也使得一部好電影差點蒙塵。不過民眾的眼睛終究是雪亮的,豆瓣、時光和IMDB上極高的評分以及許多網友的力薦,我終究沒有錯過它。

看完這部電影,也使得我對國產電影更加悲觀和失落了。不得不說,這絕對是印度電影史上不多見的經典之作,也是寶萊塢的一朵奇葩。導演成功的將歌舞、教育、親情、友情、愛情、學業和事業等因素融為一爐,讓人在歡喜中感動,在感動中微笑。

請允許我用A、B、C來指代片中的三個主人公,因為他們的名字實在難念。劇情就不再複述了。我只談談這部電影給我們的一些啟示和感想。首先是教育的理念。

片中的主任,長期以來嚴酷的推崇競爭,相信只有不斷奮進去追求成功,才能真正成為成功者而不被淘汰,於是學校的學風也就變得特別嚴厲。大家瘋狂的學習,背書,考高分,在皮鞭下奮進拼搏,你追我趕。這種學風,很像目前中國許多高校所追求的那樣。

在印度,似乎工程師和醫生是最受歡迎的職業,對子女抱有極高期望的父母都希望兒子成為工程師,女兒成為醫生。成為工程師,就可以獲得成功。於是,A,一個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父親像希特勒一樣獨裁和暴躁,逼迫兒子放棄攝影的夢想而來到這裡學習。學校里的主任,也不負眾望,用極大的壓力和殘酷的競爭逼迫學生去追求卓越。

可是,這種即使在中國也被奉為金科玉律的學風建設思想,卻遭到了一個富家子弟C的鄙薄。「不要去追求成功,當一個好工程師,成功自然會來追求你!」他幽默的諷刺教條式的死板教學。「為什麼要用那麼複雜的定義去定義一個事物呢,它明明可以說的很簡單。」於是他不斷被趕出課堂。可是他對知識狂熱的熱愛,使得他一次又一次創造了奇蹟,並且最終成為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死板教條和開朗活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也許,主任抱有的治學態度確實使得學校成為了國內第一,並且培養了許多成功的工程師,可是,卻難以培養出真正的天才來。所以,主任的那支太空筆,始終送不出去。看看學校里的那個大家眼中的模範生吧,他對教授很有禮貌,無論對錯,都一律接受,每天教條式的背誦課本,不理解的地方也無所謂,全部背下來,考試就有高分,堅持下去,就會有好工作。這樣的「優秀」學生能成為真正的人才麼?C替我們回答了這一點,利用其從外國回來,不懂印度本地語言的特點,他修改了這個模範生的教師會發言稿,而根本不注重詞語內涵只會死記硬背的模範生,在台上慷慨激昂的時候,卻無意中把下面在座的主任和教育部官員都羞辱了一番,引得大家哄堂大笑。這一幕,和《聞香識女人》中帕西諾的精彩演繹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主任對學生的高壓,也使得許多學生因此而自殺,包括自己一直拒絕承認而謊稱為被火車撞死的自己的孩子。極端的理念,極端的方法,也造就了無數的悲劇,許多可用的人才,就把大好的青春葬送在了這裡。

大學是什麼,不應該成為一個機械製造廠,只會生產死板的背書機器,它應該是知識的樂土,人們在這裡追求知識本身而不是功利的為了成功。有時候,我們就是在這樣光輝燦爛,甚至冠冕堂皇的藉口里迷失了真正的方向。主任的兒子,也許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作家,卻被逼上了不入流的工程師的行列,最終在高壓中自殺。

影片中,許多次,聰明而真正熱愛知識本身的C都靈活的運用了所學的知識。比起那些只能在黑板上默寫公式或者教條的記憶課本的教授而言,他出色得多。尤其學業結束時,幫助主任大女兒產子的那一幕,靈活的將工程學現場發揮,而學術權威的主任只能吃驚的乾瞪眼。鮮明的對比,再次扇了僵化的競爭體制兩耳光。

其次,人生的信念與價值,人生應該追求什麼,成功麼?確實是,但是只以成功這樣一個空泛的詞語作為追求,是不是太迷茫了。C對我們說,要追尋自己的內心。

影片裡,借用了許多人的故事來表述這一點,看起來失敗的或是看起來成功的人們,其實都過著一種失敗的人生。

主任的女兒的未婚夫,用C的話來描述這人以及兩人的關係,就是「他先讀工程學,再讀MBA,最後在美國當銀行家,你在他眼中就是一張利潤表,他不在乎你,他在乎的是你的身份,主任的女兒,醫生,這就是他想要的。」所以,當弄髒了他的衣服,他只會大叫「你毀了我180000的衣服!」當手錶丟了,他根本不關心女孩的想法,只關心那塊昂貴的手錶。想起《小王子》裡的一小段:當你對大人們說,有一座裝飾著鮮花,顏色鮮艷的房屋,他們根本沒有概念,但是當你對他們說,有一座價值1000萬的房子,他們一定會大叫,那真是漂亮的房屋啊!許多人都是這樣變成庸俗的大人,其他人在他們眼中都變成了標籤,「女醫生」、「主任的女兒」就是這樣。當女孩發現這一切,明白這一切時,不在屈從於世俗,而是追隨自己的心時,她才發現C才是真正的愛人。

A一直相當攝影師,他有很高的天賦,可是當所有人都對他說不時,他也就收起了自己的夢想,開始了工程學的學習。當C幫助其再次踏上夢想之旅時,他追隨著自己的心,終於成為了那個偶像攝影大師的助手,最終取得了成功。

B作為A和C的死黨,可是來自家庭的重擔讓其對學業產生了很深的恐懼,於是,他拜神,燒香,尤其發成績的前夜。長期,雖然他得到了AC作為朋友,可是當主任用家庭和學業作為逼迫的壓力時,他也動搖了,他開始遠離C,去和其他人一樣,走模範生的道路,去「成功」。友情,知識,真正的價值被拋棄了,高分和老師的認可成了B新的價值目標。可是,當C終究救活了他的父親,並且對他說,考試有許多次,父親只有一個時,他終於被友情折服,最終,在學業與友情的兩難選擇中,他跳下了三樓,再次站起來的他,終於理解了,有些東西是不能被屈服,不能放棄的,追隨自己的心,準沒錯。所以,作為最後一名,他卻感動了面試官,拿到了想要的工作。殘酷競爭和枯燥的壓力,當然沒有友情、親情來得可貴,更能培育一個真正的人才。

而主任,作為最嚴酷的管理者,確實帶領著學校完成了歷史性的飛躍,可是卻因此失去了大學真正的內涵。他用高壓把一個個學生逼上死路,把一個個家庭送人絕境,甚至也逼死了自己的孩子。他卻越發固執和偏執。競爭中被淘汰的都是弱者,只有分數才能證明學生的價值。也許,他沒有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卻拒絕承認,自己確實是一個「謀殺犯」。先謀殺了學生的精神和創造力,再把落在後面的人的身體也謀殺。

那個模範生呢,一直把成績看做學習的一切,所以考了第二名的他傷心不已。根本不關心知識,而是為了虛榮學習的他,終於在大會上洋相盡出。最終,他回來履行誓言,成功是什麼,在他看來就是跑車,有楓木地板的別墅和昂貴的西服。可是,他依然不得不在社會裡夾著尾巴做人,到處求人才能得到生意。而C那愜意的生活,跟隨心的腳印,最終成為大發明家,一邊創造,一邊教育孩子,快活的生活,而且還是模範生一直要求的人。兩人的對比,不僅徹底證實了模範生的失敗,也再次凸顯了形式主義的教育的危害。

可喜的是,C最終實現了夢想,並且跟隨他的人也都擁有了幸福的生活。而影片中反映的教育現象,在中國卻頗為流行,並且成為了從小教育孩子的思想。我們有多少天才夭折在了這樣的體制里?而從家長到老師,卻都把這種體制奉若圭臬。

影片裡,A的父親最終能夠體諒了A的夢想,把電腦賣了買相機支持其發展,使得最後A成了出色的攝影師,在中國,卻沒有多少父母能有這樣的覺悟。也許他們不如A的父親那樣獨裁專制,可是卻終究走不出教育的誤區。孩子在看《紅樓夢》,那就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只有看物理化學英語,才是值得誇獎的好學生。

影片裡,嚴酷的主任也最終認可了C的才華,把那支留存了35年的太空筆找到了傳人。當他抱著孫子時,亦老淚縱橫,不用去當工程師了,你想當什麼就是什麼吧,足球運動員怎麼樣?而在我們身邊,只有一個學校比一個學校喊的更響的口號,一個學校比另一個學校抓的更嚴的管理和更大的壓力。並且樂此不疲。我不禁要想,如果C在中國,他能得到太空筆麼?

電影終究是電影,現實終究是現實。也不難知道,為什麼這部電影在中國會引起這麼高的反響和追捧。雖然說的是印度,卻也和我們如此相似。

究竟誰才是傻子,C看起來很傻,做事和大部分都不一樣,追求也一樣。甚至,會為了別人的父親而瘋狂的奔向醫院,會即使得不得學業證書也要來上學。但是周圍的「聰明人」們,難道真的聰明麼,難道不是被世俗的糟粕所捆縛同化,最終變成了一樣的平凡而卑微。而C,完全漠視世間的陳規陋習,他心中只有最樸素的我們都明白的道理。庸俗的事業和金錢不能和親情家庭相比,形式化的證書與成績不能和知識相比。他只是天真的奔向自己的目標,而拋棄了世人的俗見。究竟誰才是白痴?

許多人不喜歡印度電影,因為不能接受其中的歌舞,其實這只是文化的隔閡造成的,不能以個人的價值觀來認定有印度歌舞的電影就是不好的。正如科恩兄弟的電影在中國很難引起大的反響,就是在於科恩兄弟的電影太「美國」,我們不能理解其中要表達的意思與反應的現實。不過,這部電影鮮明的主題以其通俗但不媚俗的敘述方式,也使得其擁有極大的潛質成為一部像《肖申克的救贖》那樣的廣泛傳播且被喜愛的電影。

最後,我想說說導演的劇情與情感的把握極好,使得這樣一部電影沒有落入俗套,插敘的使用以及峰迴路轉的劇情,使得觀眾一直在思考,C到底去哪了,到底怎麼了,時而樂觀時而悲觀,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整部戲亦是如此,悲喜交集,懸念迭出。當C成功的幫助那個延遲交作業的學生完成飛行器而高興的載歌載舞時,飛行器的錄像機卻突然拍到絕望上吊的學生。當各種溫馨與流淚都不能喚醒沉睡的B時,免去嫁妝的一個玩笑就使其立即從封閉中甦醒……我們跟著導演的鏡頭,時而歡喜大笑,時而感動淚流,欣喜中蘊藏悲傷,感動裡帶來歡笑。接近三小時的電影,卻一點也不嫌冗長與臃腫。眾生百態,嬉笑怒罵都在其間,值得細細體味。

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二)

我向來對字幕組同志們的無私奉獻充滿謝意,但當我看到《三傻大鬧寶萊塢》這個神似山寨的譯名時,我真想埋怨你們一句,你們的失誤很可能讓許多人錯過這部好作品。我愛這部電影,因為它讓我哭,讓我笑,更引起我的深思。

但事實上,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勵志性甚至於不亞於《阿甘正傳》,電影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劇情也不錯,非常喜歡裡面的對白,當然這得歸功於這部電影有個非常好的編劇。

近年來印度電影發展挺好,《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舉囊括了奧斯卡多個獎項,更是成為最佳影片,而在我看來,《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點都不亞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同樣是勵志電影,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這個影片闡述的理念,其實是非常明確的,它抨擊印度填鴨式的教育,學生學習只為單純找到問題的答案,而從來不去想這個問題能夠給大家帶來什麼,就像裡面的蘭徹一樣,當他提出了兩個根本不存在的問題給大家時,竟然沒有人去懷疑這個問題就直接去找答案,大家不會為了即將獲得的新知識而感到興奮,只為了尋找單純性的答案而去白白浪費精力,從來不會去進行主動性的思考,任何一個人都顯得是那麼地沒有主見,懼怕權威,毫無主觀能力可言。蘭徹想的每個問題,做的每件事,都在突破常規的思考,都在打破傳統的束縛,他覺得不對那就是不對,只要他說出自己為什麼是對的就可以了,哪怕對方是學校的教授也好還是院長也好。

兩個小時的片長,無半點拖沓的就把故事輕鬆講完了,不刻意討觀眾開心,也沒有做作的煽情,卻會發自內心的哭完又笑,笑中帶淚,導演完全把我拉進了電影一般。電影的道理很簡單,我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是現實中又有誰能做到呢?其中,青春,熱舞。要不是印度人演的我還以為是好萊塢大片。

可能一開始大家都覺得蘭徹這傢伙可能本來就跟常人不一樣,也許他就是個天才。但事實上是這樣嗎,我只想用主人公蘭徹的話來解答:「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麥可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

對於劇中三人組之間的友情,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渴望的,那是一種真實:「在人類行為學課上我們曾學過,朋友失敗時,你難過。朋友成功時,你更難過」 ;是一種默契:「笨蛋……別撒謊了」;是一種良師益友:「因為你是懦夫,害怕未來,看看這個,戒指比手指頭還多。為開始戴,為姐姐嫁妝戴,為工作戴……你這麼害怕明天,怎麼能過好今天?又怎麼能專注於學業?兩怪兄弟,一個害怕,一個虛偽……」 ;是一種永遠不忘:「但他總說,有兩個傻瓜會來找我的」。

可以說,它打動了一大批中國年青學生,尤其是感動了已經步入社會的80後和正在象牙塔煎熬的90後。追求故事的真實感是導演的制勝法寶。對於絕大部分渡過大學時代的人而言,上大學報專業只是為了考慮四年之後的就業,究竟到底喜歡與否就看個人性格取向,最終四年之後能否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我希望能有喬伊的堅持,「今天我不請求上帝給我這份工作,只為這生命而感激」,「你保留你的職位,而我堅持保留我的態度」。

劇中的「大道理」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以後遇到事情,我想我會不介意學學神聖智者蘭徹達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聲告訴自己「一切順利」——因為有時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們的安慰來使它變得堅強!

能傳遞到相信「美好」這樣信息,便是一部好的電影。我也確實感受到了美好:激情的歌舞,執著的追求,沒有的理想、美麗的人格、貧窮的加堅韌的毅力,自由的心。

所有的一切,可以用影片最後一句話來總結「有位智者說…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