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康熙大帝讀後感600字

康熙大帝讀後感600字(一)

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既不同於清史演義,也不像宮廷演義,出版社以及他本人是把它定義為歷史小說的。因為虛構成分多,歷史上的很多史實在這本書裡並不能看到。那麼,這部書的看點在哪裡呢?我覺得應該注意幾個主要人物,以及由這幾個人物所貫穿的故事情節。

先說康熙,這個曾被後人號稱為「千古一帝」的清朝皇帝,其作為確實不同凡響。八歲登基,十六歲剷除政治對手權臣鰲拜,十九歲清三藩,不到三十歲就力主收復台灣,此後三次親征,六次南巡,個人功業彪炳史冊。更難得的是,康熙一生中並沒有多少被後人詬病的事情。

所以,看《康熙大帝》,我覺得應該把重點放在康熙的識人、謀事、膽略、帝王心術這幾個方面。

在識人上,康熙先後從潦倒舉子中檢拔出伍次友、明珠、周培公、高士奇一批才俊,從臣僚中檢拔出小于成龍、傅鴻烈、郭琇、陸隴其、魏東亭等一班能臣,從草莽中檢拔出劉鐵成、武丹、穆子熙一班人,從皇子中甄別出八阿哥和四阿哥。同時,也把一批有可能成為貪官污吏的人員黜落掉。比如,進士科考試過後,他上街私游,發現一名舉子口出狂言,說本科自己一定能中,而且還說已經得到了上書房大臣明珠的允諾,等到考官把中試名單交到皇帝手中時,康熙果然看到名單中有那個舉人名字,於是提筆就劃掉了,跟隨的大臣馬上進諫,說國家取士有法度,不能僅憑某人那一句話就隨意更改,康熙馬上說到:我豈是為了他口出狂言,而是看到他腳下踩了一枚測字先生掉落的銅錢。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在謀事上,康熙容忍鰲拜專橫不法,不與正面衝突,為自己贏得親政時間;在撤除三藩上,先禮後兵,謀定而動,知人善任,恩威並舉,尤其在對待王輔臣父子、傅鴻烈、西疆葛爾丹這些身人,都可以看出康熙是極富戰略眼光的。

在膽略上,一個撤除三藩、一個穩西疆、一個收台灣就可以看出來。

說到帝王心術,聖明如康熙者也是不夠光明磊落的。比如,像魏東亭、索額圖,大概還有明珠這樣的大臣們的私邸里,都安插了皇帝的眼線。皇帝不相信任何人由此可見一斑,看來「孤家寡人」四字真不是虛設;在對待索額圖、明珠黨爭問題上,康熙皇帝也是視而不見,對於皇帝來說,大臣有一點黨爭未必是壞事,他們可以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這比你們團結一致糊弄皇上好得多,可以起到監察部門起不到的作用。在對待皇權上,康熙皇帝是最最重視的,其他尤可,唯皇權一日不可旁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也是他破釜沉舟也要撤藩的決心所在。在對待諸皇子們,康熙對待這些皇子們應該說還算是公平的,首先我都給你事做,通過做事來歷練、來甄別各人的能力。那麼康熙皇帝心目中的接班人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從書中隱隱約約的感覺到,應該是敢用事,不越位;有毅力,能循法;善克己,堪承業。皇八子鋒芒畢露,對皇權有威脅,拿掉;原太子優柔寡斷,做事乖戾,拿掉;長子起非分之想,拿掉。只有皇四子用鄔思道計謀:拚命做事,不爭是爭。最後獲得康熙青睞。在對待百官上,康熙臨去世前把那些得力大臣統統貶官黜落甚至送進監獄裡,目的是即為新皇帝留下人才,又給新皇帝留下施恩的餘地,同時也避免那些大臣因擁戴之功而恃功倨傲,新皇帝不好駕馭,真是一石數鳥。

在對待大臣節操方面,康熙首重一個忠字,這從對待李光地和編修《貳臣傳》就可以看出來。李光地在當時屬於大學者,名滿天下,尤其是在收台灣上有贊善之功,所以康熙封他為文華殿大學士,但是終其一生卻沒能進上書房,也就是說康熙沒給他「宰相」名份。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康熙只取他一個忠心,卻不齒他的節操。從書上可以看出來,李光地在孝、友、信這些方面行止有虧,被時人所詬病。()而對滿清入關有大功的原明朝大臣洪承疇、錢謙益等人,康熙全都打入到貳臣傳中,給後世走投降道路的大臣一個警示。

伍次友這個人雖然書中著墨不少,但是我覺得人物描寫並不豐滿。從初為帝師到真相大白,其人始終被蒙在鼓裡,我覺得這不是一個識窮天下、學貫古今的瀟灑才子縮影表現出來的木訥。尤其是在與鄔思道相比,更加明顯。

明珠應該是個幸運兒,從他大難不死那一刻就註定了其人必將有後福。從他的綽號「琉璃蛋兒」,就可以看出這人的為官之道。書中對其人正面描寫並不多,反面描寫到不少,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但是明珠慣用的手法就是拆毀別人的婚姻,像伍次友與蘇痲喇姑,周培公與阿鎖,屬於十足的小人之尤。本來高士奇也在他的打擊之列,奈何高士奇棋高一著,拿皇帝之命封住了他的嘴。在與索額圖黨爭中、在任命官吏中,他的故事也不少,描寫也很到位,很有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地方,不妨多看看。

康熙大帝讀後感600字(二)

《康熙大帝》已經讀了兩遍,電視劇看了好多次,以我個人的觀點,對書中康熙的一生,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特別是孝莊印象更為深刻,沒有孝莊就沒有康熙,也就沒有康熙盛世。

康熙在少年時便浸泡在權利漩渦中,為他以後執政奠定了基礎,少年時在孝莊皇太后的力挺下,繼承皇位,之後便和鰲拜集團開始長時間的較量。期間失敗過,以自己的手段和想法,想一舉殲滅鰲拜勢力,可惜他敗了,敗的很殘。在大臣面前丟了面子,使得有些左右不定的大臣慢慢向鰲拜勢力靠攏,幸好他有孝莊皇太后,孝莊絕對是一個厚黑高手,很輕描淡寫的化解了危機,同時也給鰲拜一個提醒,那就是我孝莊還活著,你們這些大臣別不把我放在眼裡。並狠狠的批評康熙的作為,鰲拜勢力早晚要鏟掉,只是你現在羽翼未豐,欲速則不達,現在要積累你自己的力量,等待時機。

在康熙沒有執政之前,為了放鬆鰲拜集團的警惕,康熙是下了功夫的,穿走與京城,與一些學子交朋友。期間有個我個人認為比較經典的情節。一天康熙和近身侍衛魏東亭在街市上,遇到了來京趕考的一個才子,聊的很是投緣,過後魏東亭說,此人今後可以為皇上效力,康熙笑答,此人永不錄用。魏東亭很是不解,康熙說,我剛才掏手巾擦臉,無意帶出一顆金瓜子掉在地上,此人以為我沒看見,便挪腳踩在上面一直沒有動身。這樣的人如果當官,既是大貪,縱使他才華再高也不能用,不能讓他禍害老百姓。

一次在茶館,忽聽外面賣豆腐腦的小姑娘唱曲,大概是有冤屈到京城告狀的,康熙便把此女叫到樓上,問原因,姑娘如此這般把原委告訴了康熙。裡面有個情節,這個賣豆腐腦的姑娘並不識字,她的唱曲是個文人幫她寫的,她們是怎末認識的,原來是文人在街頭又冷又餓,小姑娘給了他一碗豆腐腦,他為了報恩就給小姑娘寫了唱曲,康熙拿過唱曲一看,文字功底不錯,無意間發現背面有字,仔細一看不由的一驚一喜,原來背面是康熙的老師伍次有先生寫給康熙的,用現在的話叫推薦信。康熙立即交代魏東亭,即刻召見此人,並委重任。這個人就這樣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得到了康熙的賞識,然而康熙更賞識他的是,此人並沒有利用自己老師伍次有先生寫的介紹信,反過來他要是拿著介紹信找到康熙,大小都會給他個差事做,因為康熙的老師在外雲遊就是為了給康熙找人才,康熙相信自己的老師,也自然相信老師推薦的人。利用手裡的介紹信和不用介紹信,讓康熙看出了此人的人格魅力,寧折不彎的個性,和文人應有的骨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