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影評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影評(一)

雖然筆者既沒看過海岩原著,也沒看過當年的電視劇版,但看到電影版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還是能看出同原著相隔近二十年,影片是如何引入時代氣息,又是如何保持原著傳統核心的。韓國人的加入和滿口英文的對白,肯定是原著沒有的,因為在那遙遠的1994年,韓流還未在中國颳起旋風。中間的槍戰追車戲,原著中也應該是沒有的,那時候好萊塢大片才剛剛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作家還不會有這種大片范兒的追車想像力。結尾的西藏戲,原著肯定也是沒有的,因為那個年代還不像現在這樣,一個個裝逼范兒地把西藏作為「心靈歸宿」。但是,女主角內心理智與情感的鬥爭、身為警察的職責所在與身為女人的情感所系之間的矛盾掙扎,在原著、電視劇和電影版中應該都是共通的。因為外部包裝可以隨著時代變遷調整更換,但思想核心往往反映的是人性和情感的某些本質的東西,具有穿越歲月而不變的永恆魅力,所以這方面影片勢必會保持原著的精髓。

看《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是一件有趣的事,這部1994年的小說用現在的眼光看,許多方面都顯得有些古板了,而我們現在又是處在商業娛樂化浪潮席捲影壇的時代,那麼導演高群書就必須不斷在影片中做加法,把眾多商業元素、時尚元素和大片元素往裡面塞,觀察和分析這些元素就顯得很有意思了。男女主角的外國留學生同學身份、中英韓日四語混雜的對白模式,還有日韓黑幫鬥法、中國警察坐收漁利的背景設定,無疑是大片兒范兒思維的體現,要玩警匪戲就玩出國際格局嘛,幾種語言混著說才顯得洋氣嘛,而且加入韓國影星無疑可以吸引中國大量的韓流粉。而那場公路槍戰追車的動作大戲,無疑是影片向好萊塢范兒的一次努力。高速追逐、車流穿梭、反派車輛的破壞力和壓迫感,各種眼花繚亂的翻車鏡頭、破壞力強勁的碰撞,匪夷所思的轉向掉頭和過道併線……這麼一看追車戲還真有點《速度與激情》的意思,只是場面和精彩程度相差很多罷了。但至少構思動作戲的許多理念是一致的,只不過呈現能力已經達到國產動作片的極限了。不過依然還有幾個鏡頭令人印象深刻,慢鏡頭中一輛車擦著牆飛躍起來,男女主角的車在無路的情況下從施工工程車的車身上開過。總體來收,這場追車動作戲的精彩程度應該還是超出了觀眾對國產片的預期的。

男主角的富二代形象無疑是呼應了當下物質化中國社會的心理需求,隨便一出手送給女主角的生日禮物就是3萬塊的包包,吃飯也是私人定製的雙人燭光晚餐。他隻身幹掉日本黑幫老大的戲份,也頗有些向《教父》致敬的意味。正邪雙方爭奪的「寶貝」,也從原著中的十七世紀義大利納格希尼小提琴,變成了國寶金佛。金佛作為「寶貝」無疑在大眾傳播層面更易於被觀眾理解,而且金佛帶出的「詛咒」含義,似乎也預示了片中角色的結局。而且那個金佛一看就是藏傳佛教的歡喜佛,這也算是呼應了影片為何在西藏上演大結局。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設計了在熙、Angelababy、黃曉明這個三角關係,讓身為女警的Angelababy在充滿魅力又神秘而危險的黑幫二代在熙,以及陽剛冷峻又細緻體貼的同事警官黃曉明之間搖擺不定。而更大層面的「三角關係」,是她同時作為一個女人和一位女警,在情感和責任之間左右為難,而這比「情感三角」更難以抉擇,因為一旦選擇一邊,賭上的就是他人的性命和自己今後的人生。毫不意外,Angelababy在經歷幾番痛苦掙扎之後,還是做出了最為「正確」的選擇,這個選擇關乎主流價值觀,就算是好萊塢來拍也不會有第二條路可走!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影評(二)

愛情是沒有邏輯的,即使你很想通過自己的邏輯去歸納愛情的生命脈路,卻發現,沒有一份愛情可以找到合理的邏輯解釋,生命與愛情對於價值觀沒有任何意義,當愛情來臨,即使是流氓痞子你也一定會義無反顧的去愛。

電影版《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裡的主人公警花呂月月(楊穎飾)就是這樣的愛情經歷,她與黑幫痞子正熙(在熙飾)的愛,驚天動魄,撕心裂肺,你無法用高尚或者卑鄙來衡量,甚至警察薛宇(黃曉明飾)與呂月月的感情也無法用因搭檔而日久生情來理解,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內心的愛情與愛情的本身一樣乾淨而無可置疑,但是,這樣的愛情,在一個不該到來的時候到來了,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凋謝的玫瑰註定要與這一場虐戀「灰飛煙滅」。

藝術作品中的愛情,往往更注重悲劇,這是藝術效果始然,電影藝術里的愛情也不例外,慘烈更能夠提升觀眾的觀看欲,觀眾感受著與眾不同的愛情所帶來的感觀刺激,這樣與主人公一樣撕心裂肺般的愛情疼痛,就是觀眾想要的結果。愛情就是一枚幸福的子彈,擊穿了卻是悲劇的場面。

從劇情看,08年奧運會期間,失蹤多年的中國國寶——金佛,重現在韓國頭號黑幫——金氏家族之手。警方在金氏次子正熙潛入深圳境內避難時,安排女警呂月月以全程保護正熙之名追查金佛的下落,兩人在經歷了險象環生的黑幫追殺的過程中產生了愛情,並且展開激烈的身體衝突,而呂月月與警察男友薛宇的戀人關係變得異常緊張。正熙答應配合警方的行動,卻在哥哥正泰的安排下,攜金佛潛逃。正熙失蹤的日子裡,呂月月與薛宇逐漸重修舊好,正熙的突然出現讓呂月月又陷入在正熙和薛宇之間選擇的兩難境地。

電影中的飆車追殺,讓電影無論是愛情的激烈與衝撞程度,還是狂野的飆車使刺激槍戰,這些顯得異常熱眼的,實際上在給這樣不同尋常的愛增添色彩與注角。

其實,電影版《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警匪戀也不是很複雜,感情來的突然,去的也無怨無悔。如果說,警花呂月月是為了警察這份工作使命而犧牲了愛情甚至自己也說得過去。但是,經過愛情的進度,那些為了使命的愛情也不復存在,生命中的種子一定是植根於愛的這塊土壤,這也說中了中國民間對愛情詮釋的一句土語:「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與電視劇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相比,電影版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對故事情節的提純度更高,更具有緊湊與緊張並行的場感效果,人物的情感表達也由於鬆散而變得更立體化。

但電影的善良之處也往往也是狠毒之處,呂月月懷上黑幫痞子正熙的孩子,也在預示這生命再次「浮出」的苦澀與不幸。

更多的人把電影《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中呂月月和正熙的愛情看做是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色戒》的升華版,同樣都有女臥底愛上了被監視對象,不過,我卻認為,呂月月和正熙的愛情更具有沖毀《色戒》的力量,讓愛充滿了絕絕與徹底。

這是導演高群書十年打造出浪漫而殘酷的警匪愛情電影。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影評(三)

終於在新浪寬頻裡把海岩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看完了,回味了很久。()電視拍攝於十年前既香港回歸前後,由於題材涉及一些政治上的東西,鑒於當時的氛圍,所以在大陸是兩年後才得以播出。不知道那時對電視劇這麼後知後覺,因此總是錯過的時代性的東西。

故事圍繞一把價值連城的小提琴展開,穿插著月月與薛雨、小偉之間的愛情。薛雨是個厚道實在的人,而小偉是個天真、純情、稍顯稚嫩但不乏浪漫的人。月月始終都像是個冷包,不主動,不溫不火,但是一旦愛情來了就真的什麼也顧不上了。也因此這段獨特的愛情插曲,葬送了她美好的前程,而且付出了一生的代價。不知道該不該為她惋惜,看完後我有種傷感壓在心頭而無法表達。月月為她的愛情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也許這場不該發生的愛情卻發生了,如果兩個人沒有相遇,如果不是她去執行這項任務,如果不是在任務中她擔當了重要角色,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就不會發生了。

儘管是十年前的作品,現實意義於目前來說依然很深刻,只能對海岩的洞察力佩服有加。生活,工作,愛情,都不是純粹的,沒有誰是誰的附屬品,但誰也離不開誰,誰也永遠都不是永恆的主角。只是衡量一下這樣的代價值還是不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