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北京遇上西雅圖影評

北京遇上西雅圖影評(一)

導演大大方方地向這部前作致敬。開頭就讓女主角湯唯點出了她來到這個城市的原因——因為這部浪漫到恨不得冒起粉紅泡泡的愛情電影。影片中也時時閃回《西雅圖夜未眠》中的場景。殊不知,這段“致敬”的歷史遠比這更長:《西雅圖夜未眠》中,女主角Annie非常喜愛的一部電影是《金玉盟》,萊奧·麥卡來導演,老牌帥哥加里·格蘭特主演,最終男女主角也有在帝國大廈頂端情定終身的一幕。更神奇的是,這部《金玉盟》則是導演萊奧·麥卡來翻拍自己二十年前一部作品《緣分的天空》,其中也涉及到一段男女主人公將帝國大廈作為定情地點的橋段。因此這樣追溯來,這部影片最初的浪漫發生在1939年,74年前。

致敬歸致敬,其實兩部影片的劇情截然不同。

《西雅圖夜未眠》講述一個未能走出喪妻陰影的單身父親Sam(湯姆·漢克斯飾)帶著兒子Johan到陰雨連綿的西雅圖生活。在聖誕夜的廣播節目中,Johan私自為父親“徵婚”,這個大膽之舉無意間吸引了遠在東海岸紐約的女記者Annie(梅格·瑞恩飾)。陰差陽錯鬼使神差,他們終於在情人節這天在帝國大廈頂端相遇。

《北京遇上西雅圖》講述一個從北京來到西雅圖待產的單身媽媽文佳佳(湯唯飾),本來是個恨不得每天把鈔票貼在身上的拜金女,在經歷了情夫的失蹤、經濟的凍結,她慢慢重新找回自己,同時也和護理Frank(吳秀波飾)產生了一對不摻雜物質的浪漫感情。

也許兩者的共同之處只是發生在同一個城市,同樣借用了帝國大廈這個高海拔的浪漫之地吧。

我喜歡影片那種平和的視角與心態。當整個世界都在大罵“小三”大罵女人物質的時候,導演把視線扯遠,在大洋彼岸的另一個國度虛擬了這樣一番複雜的人物關係。“小三”也是人,再物質的女人也自知冷暖的。同時,雜糅了中國孕婦到美國生孩子、夫妻分開為了讓小孩去國外讀書、女同志用捐精生小孩等時常被提起或者稍顯邊緣的社會議題。觀眾本不期望在一部喜劇作品中看到關於這些大課題的深刻思考,因此導演把它們處理成背景與旁線,讓觀眾的視線還是可以集中在這個現實又稍微帶點狗血的愛情故事身上。本片的配角表現都可圈可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一個個互相獨立又相互連線的個體,充滿了濃郁的人情味兒。

影片中關於文化差異的處理也讓人覺得比較舒服。影片不迴避語言溝通的障礙,不迴避西方社會對東方社會一些顯現的不理解以及不認同(比如稱Frank為“吃軟飯的”)。同時也可以看到一個單身母親在一個異域文化中逐漸成長的軌跡與轉變。

湯唯的表演開始讓我覺得很不舒服。也許是太習慣了她的文藝范兒,還是無法把《晚秋》中那個在灰色的西雅圖街頭像遊魂一般晃蕩的女罪犯與這個潑辣率性的北京姑娘聯繫在一起。但是逐漸的,你還是可以看到文佳佳(或者說湯唯)的真性情。演得了喜劇的演員才是真的好演員。而吳秀波的幽默屬於冷質的,木訥的,少言的,但有時一個狐疑的眼神就可以讓你發笑。寫到這裡不由要由衷感嘆一句:也許真的是西方文化比較適合喜劇表演,你看男女主演忙乎一大堆還不如婚紗店小哥出場的幾分鐘笑料十足。

其實小時候不喜歡《西雅圖夜未眠》,覺得故事有太多巧合太矯情太做作。也許《北京遇上西雅圖》也跑不掉這樣的詬病。但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勸自己,回歸電影的本質吧,電影本來就是一個夢。一個在場所有人都可以共享的夢。一個讓你在這120分鐘裡可以忘掉煩惱全身心沉浸在別人悲喜之中的夢。真的有情侶會在情人節那天在帝國大廈頂端重逢嗎。我不知道。也許這只是一個幻想。沒關係,這個幻想已經持續了74年,也許還會繼續持續下去。只要有人願意造夢。

諾拉·埃夫隆(《西雅圖夜未眠》的導演)與薛曉路,兩位女導演,帶著女性的柔性情懷,呈現出這樣精緻而小巧的作品。她們一定都是電影迷。《北京遇上西雅圖》中那首曼妙的插曲《Angel》同樣來自另一部梅格·瑞恩主演的愛情影片《天使之城》。

從西雅圖到帝國大廈,從北京到西雅圖,再遠的距離在女人看來,只要心在一起,緣分還在,就從來都不是阻隔。電影讓人相信愛與奇蹟。

看完電影出來,三月的北京突然撲撲朔朔地下起一場桃花雪。一個人撐著傘看著地上積水中漫天霓虹的倒影,覺得一切都很美好。

北京遇上西雅圖影評(二)

也許,我們拍不出《西雅圖夜未眠》、前身《金玉盟》甚至原作《愛情事件》那樣的電影的。浪漫,我們沒法瞧得起浪漫。浪漫是玫瑰花,是累死累活搬磚,然後那一天,都消費給勢利眼、服務還一般的商人。無論是走出去《不見不散》這種奮鬥同根異國生,還是回國來《沒完沒了》那種互利相煎吝嗇鬼。無論是屌絲逆襲的《101次求婚》,還是走出陰影的《失戀33天》。我就不說冷戰之後湊活過的《非誠勿擾》系列了。

在這些所謂的國產愛情電影裡獲得是什麼?平平淡淡的過日子。但就和所有的奮鬥勵志,其實都是依靠貴人轉機和天賦重煥差不離。一開始,嘴角的美人痣被當做是肆意妄為擠出血痂的青春痘;最後,嘴角的白飯粒成了兩人心有靈犀劇透給觀眾的爆發點。

浪漫是沒有的,有的是熬過了苦日子的和解。是懷孕了,卻幾乎只有跟長胖了一樣的煩惱;是一直強調很重要的兒子,最後淪落成毫無存在感的道具;是多年以後你也顯年輕了她也變嬌羞了,於是浪漫就該成立了……

我實在是無法認同關鍵時刻放放音樂拉拉空鏡頭的敘事,不過這比畫外音稍微強一點。本片的敘述很多,但需要腦補的比例一點不比吵架完一起做點什麼再接著吵再一起乾點啥晃悠的《101次求婚》少。我想他們如此的悠閒,是不是因為兩位主角在美國基本算是“閒人”的關係?

當然,劇情的狗血和避重就輕其實根本不是大問題。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吵完架就找個機緣自動和好,得意了就來個下馬威,等你謙虛了接著機會又來。我相信起點中文那些連載小說一章接著一章也就這么回事兒。比起情節,重要的是主角的升級。主角的思維越來越超越劇情的捭闔,主角的魅力也是其次的,重要的是最終獲得完勝的結果。

這就是過日子嘛,在一起久了合得來就自然適應了。不用找火花,難道這儒家的保守教育,不夠讓任何孩童時的禁忌超越,就匆匆成為了羞恥和驕傲並存、一輩子都會記得的觸電么?

我很好奇,原本那些浪漫,難道不應該是一個人的弱點?那些弱點,難道不應該是一個人的想像?那些想像,難道不應該是一個人的夢魘?那些夢魘,難道不應該是一個人的恐懼?還是那些浪漫,僅僅是你對主角說你掙來的,你應得的大禮包?對了你剛才充值了1000的空鏡頭,我們還附贈一些閃回鏡頭什麼的。那些浪漫,難道就是一個巨大的龍套?就像那個被當做道具的兒子?就像生生的“預言蒙太奇”那段平行的謊言告白陳述?

歸根結底,這不是一部浪漫愛情,這是一部當日子遇上月子的生活劇。或者說,是一部伺候完月子迎接好日子的紀錄片。每箇中國人都會經歷一個這樣的困惑又必須的階段,從愛情里收回來,青春痘不小心惡化成美人痣,然後再沾上飯粒。

熬啊熬,熬到西雅圖。中國式浪漫,是拋開了父母,專心討論自己和下一代的那種生存。在這裡,其實湯唯的活蹦亂跳我可以接受。雖然聯想手機和大俗妝的開場,對於一個美食編輯轉業小三,實在是虛假的可以。而吳秀波戲裡戲外的造型和木訥,則有些離奇。其實我可以想像成《大宅門》裏白景琦他爹的形象。做事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多為別人想,不去琢磨事兒。至於其他的角色,或多或少是《非誠勿擾》群戲段子應接不暇的效應。人多力量大,對女主角的成長創造了很多對話,也足夠搶眼。這讓廣告容易植入,不過,居然讓創造出來的最終場景,顯得不夠利索。

有一些是值得玩味的,最初的愛情事件,講得是小白臉和金絲雀,從世俗的生活里彼此遇見,相約拒絕回到自己“可恥”的生活中去,一個青春煥發,一個身殘志堅。這幾乎是和本片原封不動的設定,認可度卻天差地別。小三洗白,除了操作上刻意放大這個身份,不知道怎么像海清般迂迴些;蓋因老鍾是個見光死爬桿者的緣故吧?

北京,遇上西雅圖。基本還是幾個庭院的狹小空間。他們不得不住到一起,卻不得不分離。想彼此留下么?那就一起過日子罷。反正你們都單身。

北京遇上西雅圖影評(三)

誰說《北京遇見西雅圖》是一部小清新電影來著?這分明是一部為小三樹碑立傳的電影。導演的高明之處在於,把一個原本令人唾棄的小三,一個非主流婚外孕形象,一個負能量的赴美生育的橋段,一個充斥略微重口味元素的故事,生生包裝成了一部所謂小清新電影。

為了阻止我們用世俗眼光看待這個小三,編劇出身的導演薛曉路沒少動小腦。首先她用女主角文佳佳的《西雅圖夜未眠》情結來裝點文佳佳的腐女氣質,並架構起北京的風與西雅圖的雨以及帝國大廈的邂逅之間的勾連,同時使得男主角及其女兒的劇情設定即巧妙地借用山姆父子的橋段而又無需向《西雅圖夜未眠》支付著作權費。其次她還用挖坑的手法來轉移人們對道德的判斷,比如她讓女主角以倒苦水的方式將自己的身份、來由、出路等一股腦振振有詞地倒出,使得你自覺地認同女主角直爽率真的同時,一不小心就掉進了惻隱之心的大坑。再比如影片的前半程,導演先讓文佳佳把壞事做盡做絕,發脾氣、罵人、耀富、吵架幹仗,然後讓你早早觸底反彈,認為這個女孩壞不到哪去,甚至還有略微的同情和喜歡,然後不知不覺,就接受了這個小三的突然轉正,接納了她轉正後又無情地拋棄老鍾,並如你所願地追男主角吳秀波而去,最後將愛情的牌坊高高立在帝國大廈的天台。

對於很多觀眾來說,可以為了一個人而喜歡電影,比如湯唯。大許是因為湯唯曾經比電影還電影的遭遇,又或許是這種遭遇賦予一個演員的特出氣質。就湯唯對文佳佳的整體拿捏來說,這個人物從小三到轉正,從離婚到與再戀,起承轉合完成度不錯,尤其是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非常討喜。()問題出在導演對文佳佳開篇的情緒調度上,一個前一場戲還在海關過境處惴惴不安極力掩飾自己留美生育意圖的孕婦,轉身對面遲到的接機人員竟能情緒激昂且沒玩沒了,明明她隻身留在異國他鄉做的是偷生偷育的勾當,卻總是毫不收斂地與其她孕婦斗、與房東鬥鬥得雞飛狗跳還其樂無窮。當然,文本對人物定位上的憋足是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源。一個小三,就算是非職業小三,想要物質、愛情和自我三者兼得,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文佳佳卻是魚和熊掌一口生吞,身份和性格的突兀在所難免。

相比之下吳秀波飾演DB(影片中解釋為吃軟飯之意)大叔弗蘭克則要內斂許多,不妨可以將他看成是《心術》中神經外科專家霍思邈的中年版。為了家庭他收起了羽翼放棄了事業,讓更會賺錢的妻子在外打拚,自己則忍辱負重陪女兒遠渡西雅圖。然而沒等他成為另一個李安,妻子就與他人走進了另一個婚姻的殿堂,曾經阜外心血管名醫的社會地位不再,只得沉淪為黑月子公寓打雜的跑腿司機。西雅圖的雨打磨著他,使他沒有了鋒芒,沒有了性格和脾氣,甚至沒有了一個男人的氣場,就像一棵眼看老朽的木頭,只等著文佳佳這樣的春風來挽救。湯唯對文佳佳的演繹大量使用加法,吳秀波正好好相反,他對弗蘭克的詮釋選擇了減法,所以也顯得比湯唯更加接近人物的內心。

《北京遇見西雅圖》是一部毛病滿地同時優點突出的電影,抹去影片的娛樂氛圍,其價值取向上的問題尤為值得探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