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鹿鼎記讀後感

鹿鼎記讀後感(一)

前幾天爸爸終於把《鹿鼎記》五本都借回來了,看書到一半時因過節而停止,那心裡真是全想著它啊,弄得我是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啊。終於昨天看完了,可以踏實了。

整部書的主角就只有一個人——韋小寶。韋小寶出身於揚州麗春院中,不知道父親是誰,直到書的最後,金庸還將此作為一個迷留給了讀者。韋小寶字認得不超過七個,卻做了一等侯,娶了七個漂亮的老婆,看起來這不是一個運氣的問題。

在躲避母親的棍棒時,他碰到了茅十八,與茅十八一起時遇到了海老公、九難師太、莊家三少奶奶、康熙等,每個人與韋小寶的相遇都是偶然的,而正是這些偶然才使韋小寶有了後面的結果。韋小寶出生在妓院中,使他從小便油嘴滑舌,這雖不一定是優點,但若沒有這一點,恐怕他早就死了。危急關頭他總能說到別人的要害,不得不讓人佩服啊。

看著看著《鹿鼎記》,總覺得裡面的神龍教有些像《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即魔教)。首先,他們見到教主都要齊念奉承話,教主聽了很喜歡。其次,教中都是當年立功的人漸漸被害,年輕人漸漸得寵,一點區別是東方不敗只寵一個人。第三,有一個貌美如花的次要領導人,即魔教聖姑任盈盈和教主夫人蘇荃。第四,神龍教洪教主雖與夫人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而東方不敗則是更甚一籌,徹底變成了公公。第五,神龍教和日月神教都是靠給屬下服毒來保證他們的忠心,而且都是一年要服一次解藥。所以綜上所述,神龍教與日月神教簡直是一樣的啊。

咦,好像我在玩“連連看”遊戲啊?好吧,就先寫到這裡啦。

鹿鼎記讀後感(二)

“人為鼎鍋,我為麋鹿”,古人把鹿比喻天下,世上百姓都溫順善良,只有被人欺壓的份兒。哪么為什麼這本書叫《鹿鼎記》呢?是哪只勇敢的“鹿”讓自己變成“鼎鍋”了呢?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韋小寶,他正是那隻“勇敢的鹿”,說到勇敢,他是有那么一點兒,但是,他最突出的還是他那無人能及的智慧和運氣。本書講得是韋小寶怎樣從一個街頭小流氓變成一個富裕的大官的故事,內容離奇又曲折,他一路憑著他那智慧與運氣,歷經了無數場風雨,終於取得了成功

爸爸也是《鹿鼎記》的忠實讀者,我曾和爸爸討論過為什麼韋小寶能打敗這么多英雄豪傑?每個英雄都有一把武器,比如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關羽的“青龍墕月刀”……

當然韋小寶也有,那就是一帶石灰粉、一把小刀,本來是幫助他“大哥”茅十八打敗對手用的,後來成了他的武器。如果韋小寶遇到敵人時,首先向敵人的眼睛灑石灰粉,然後用小刀插敵人,若見沒死,轉身身就跑。許多人說他很奸詐,但對於喜歡這本書的我來消說,這是一種聰眀的行為。

多人說韋小寶只是個幻想,他怎么可能這么聰明,但是,只要你留心觀察,一定能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韋小寶的的影子。玩遊戲要智慧,組散落的零件要智慧,醫生看病要智慧……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都要用智慧。也許我不像韋小寶那么幸運,那么成功,但我們的腦子裡都充滿了智慧。

在本學期的語文課文中,也有一位像韋小寶一樣,非常聰明的人物,他就是晏子。楚王三次想侮辱他,他卻沉著應對,最後,本想侮辱晏子的楚王卻被晏子侮辱了,晏子真聰明呀!

我很佩服韋小寶,更佩服他那超乎常人邯的特點。為什麼人類科技有很大的進步?是因為有了無比的智慧!

鹿鼎記讀後感(三)

在我讀過的書裡邊,除了教科書工具書之外,看的最多還是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記得最早看金庸先生小說是在上國中的時候,那時只覺得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情節精彩生動,書中的主人公行俠仗義懲惡揚善,讓人大快朵頤。而在近二十年後的今天,再次閱讀金庸先生的《鹿鼎記》,卻有了不同於以往的一些感受。今天就在此將這些零碎的感受整理成文,權當作對那些逝去的青春做道別。

《鹿鼎記》無疑是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里最另類的一部,而韋小寶也無疑是最富爭議的一位主人公。他從揚州一個過氣娼妓的私生子成為位極人臣的滿清國鹿鼎公,從一個混跡於青樓的小痞子變成反清復明的組織、天地會的香主,其極具戲劇性的經歷看似荒謬,實則是中國社會和傳統文化的安排。在金庸先生筆下,韋小寶這個亦正亦邪、亦俗亦雅的形象,()也徹底把人們心目形成的固有的大俠的高大全形象給消解了。

將反清復明視為畢生使命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可謂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之典範,奈何遇到了作威作福的小人鄭克爽;而陳近南一生剛正不阿,結果還是被天地會老大鄭經的不肖子孫鄭克爽陷害致死,最後還要靠並不怎么光明磊落、甚至是有些行為卑劣的韋小寶來替他復仇,真是個絕妙的諷刺!

而對待權傾一時的鰲拜和擁兵自重的吳三桂,即便是英明神武的康熙也輕易不敢下手,結果一樣被韋小寶給設計辦了。如果按照我們對大俠的傳統理解,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韋小寶與大俠二字聯繫到一起;但如果從韋小寶做的一些事情來看,例如,冒著極大的風險以狸貓換太子之計救下茅十八,拚死救下天地會眾多弟兄的生命,以計謀絆倒權臣鰲拜,以機智擊退羅剎人……哪一個不是義薄雲天,哪一個不是為國為民?然而當把這些事跡與韋小寶關聯到一起的時候才發現反差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在十多年前讀《鹿鼎記》的時候,只覺得是小說的創作而已作不得真,而在走入社會,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之後,尤其是在我從事了四年多的管理諮詢工作之後,再讀《鹿鼎記》之時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韋小寶雖然出身卑微,甚至連斗大的字也不識得幾個,但他卻在匯集了各色人等的妓院這個小社會裡練就了一身市井智慧,並且靠著這身市井智慧在吃人不吐骨頭的官場和宮廷里如魚得水,更為可貴的是,韋小寶在民族節氣、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不含糊,這一點遠比那些口口聲聲家國天下的正人君子要強上百倍。而韋小寶的愛國主義與人生觀的啟蒙教育,也被金庸先生給善意的惡搞了一次:他的愛國主義與人生觀是在妓院裡給說書先生完成了的,而非私塾里的教書先生所教授的孔孟之道。

在妓院裡出身的娼妓的私生子,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韋小寶,最終成為了民族英雄;而出身名門之後,從小飽讀聖賢書的鄭克爽,最終成為了民族敗類。《鹿鼎記》里除了能看到金庸先生對正義與邪惡、對俠客與惡霸、對陽謀與陰謀、對正俠與反俠的另外一種解讀之外,也看到了文學作品中的兩難結構與未知結構(見余秋雨先生的相關論述),雖然最後金庸先生也為了照顧中國人的閱讀習慣,給韋小寶安排了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但整部作品還是給我留下了許多思考,我想,這或許是金庸先生有意而為之的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