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千年一嘆讀後感500字

千年一嘆讀後感500字(一)

《千年一嘆》這本書確切來說是一本日記。它記錄了作者余秋雨在前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千禧之旅」的目的實際上是環遊世界的文明古國,領略人類文明的精華和感受異國的風土人情。所以他們選擇了希臘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徑除中國外的三大文明古國,埃及、印度、古巴比倫。

翻開余秋雨的《千年一嘆》,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文明。《千年一嘆》讓我的思緒跟隨著它橫貫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跨越了幾千年的時光。聽著李白的歌,尋著屈原的夢,探尋著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著西亞顧問名的傷痛,感受著南亞歷史的喜怒哀樂。

《千年一嘆》,正如歌詞中所寫:「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托我來拜訪。我是崑崙的雲,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盤的鳳凰再飛翔。」飲著屈原的夢,李白的歌,探尋著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著西亞古文化的傷痛,感受著南亞歷史的喜怒憂傷

而到達希臘時他們所見到的只是狹小、陳舊、道路擁擠和人民閒散。只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看到一點文明古國的影子。照我看萊希臘人閒散的升華方式有許多缺點,社會失去了精氣神,一部分閒散變成了精神貧窮。可見衰落了的古代文明難以與現代結合,最後只能被現代文明遺落。 希臘給人的感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為希臘象徵的巴特農神殿。但這只是最初的感受,到於那些大思想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代的詞藻形容。余教授在《哀希臘》一文中提到在愛琴海邊的石柱上找到了英國大詩人拜倫的刻字,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刻字在石柱的底部,而且是恭恭敬敬用小寫字母刻上去的,較之後來那些張揚地用大寫圍繞在他四周的跟隨者,拜倫的敬畏之心不更令人敬佩嗎?希臘的文明的健康的、閒散的,當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小時後才能上桌時,我想這種文明衰落了,因為它過於閒散,過於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所以它應該是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感覺是神秘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仿佛埃及法老們一生所做的便是固守在高高的位子上,讓無數人膜拜,神秘而古老。事實上,他們的確做到了讓後代保有這份神秘,但這種自負的神秘也切斷了自己得以延續的可能,失去了外界的理解。如果說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相融的愜意的話,那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閒逛的興致,仿佛除了數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築便什麼都沒有了。

接下來的同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遺址。古巴不必四大文明古國中最神秘的,人民只有聽著空中花園的故事想像城市、街道中繁榮的景象。因為留下的實物遺址已被無情的歲月和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風光。看著殘破不堪的「牆壁」,不禁有一絲感傷。

相信現在提到印度的話,大家的第一反應會使狹窄的街道中密密痲痲的人頭和印度人對時間概念的缺乏。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無節制的生育和升華條天的不斷改善是導致人口暴漲的原因。此外,在印度大多數人的手上是沒有手錶的,因為手錶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用處。電話中說再十分鐘後,轉身就進了巷口的咖啡館裡喝咖啡調侃了,在連三個小時是不稀奇的,連政府官員也是如此。真是不可理喻呀!印度給我的印象根本就是從天堂墜入了地獄。泰姬陵那白色的優雅的圓頂竟成了印度惟一美麗的風景。我們常說中國人多,但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當讀到「三成擺攤,一成乞討,六成閒站著」這樣的描述時,該做何感想?一個國家貧窮落後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眾一個個無所事事目光呆滯,每天所做的便是等日出等日落,最後等死!這種無序的生活狀態怎麼不令人不寒而慄呢?最觸目驚心的是所謂的「恆河晨浴」,印象中那聖潔高尚富有詩意的畫面竟被骯髒惡臭與愚昧代替。作為母親河,恆河曾經哺育了多少兩岸的子民,可如今,這些子民又是怎樣對待她的呢?

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寫伊拉克之行的。當時看時,心裡就很酸,當他講到當地孩子的貧窮、無助時,我的眼淚便刷刷地流了下來。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們連字都不認識,可是,他們的祖先卻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該天真快樂地生活,但他們卻也硬生生地被與政治聯繫了起來,他們的學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國」之類的口號。戰爭讓很多孩子的父親離開了,於是,生活的重擔便一下子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蠟黃的臉、深深的大眼睛,這一切不能不讓你開始痛恨美國,痛恨懦弱的聯合國,痛恨伊拉克的當政者,同時也為這個民族悲哀。「貧困的直接後果不是反抗,而是尊嚴的失落,而失落尊嚴的群體,更能接受極權統治」。

很早就聽說過印度恆河的美麗,那舉世聞明的「恆河晨浴」更是時常耳聞,但在我真正地了解了恆河時,我發誓,我絕對不會去恆河中沐浴聖水。因為恆河邊有很多的無家可歸的人,他們每天的排泄物就排在恆河裡,而印度又有個習俗:人死後,骨灰會排入恆河。但一些人認為死了燒成骨灰排入恆河,一定會與別人的骨灰相混,到了天堂很難恢復原形,於是便把一具具全屍推入恆河,任其漂流。所以,恆河水很髒,但還是會有很多的朝聖者在裡面浸水、喝水,來尋求所謂的乾淨。

千年一嘆讀後感500字(二)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為《千年一嘆》的日記集。本書是著名作家余秋雨1999年為總結已過去的20世紀,慶祝21世紀的到來而寫的日記集。

本書中記載的是余秋雨在一次叫做「千禧之旅」的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本次旅行的基本路線是「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中國」,目的在於考察各大古老文明,比如波斯文明,巴比倫文明等等,然後再仔細分析他們由盛轉衰的原因及過程,為21世紀的文明保護奠定理論基礎。

本次旅行依我看來可以和「萬里長征」的重要性相提並論。特別是進入伊拉克後,每天都會傳來當地恐怖分子殺害數十名遊客的訊息。而且有時必須夜間行車,誰知會從哪兒跳出幾個恐怖分子,所有旅途中也是危機四伏。再說,中國人在那個時期去阿拉伯國家旅行並沒有太多可口的飯菜下肚,每天常常只能吃到幾個薄餅。

通過讀者本書,我深入地了解了古代文明的興衰。

古代文明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然而有興盛就必定有衰落。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古代,佛教可以說是傳遍了印度全境,甚至影響到亞洲各地,就連中國的法顯、玄奘等人都紛紛慕名前去取經。如今,佛教可以說在印度已經接近滅亡。佛教的理念、產生年代等各方面都位列各種宗教之首,可最後還是被更小的印度宗教所吞沒,這是何等悲哀?一種文明的盛衰和他的人民有很大關係。當你告訴他們什麼是聖潔時,他們偏偏相信骯髒;當你告訴他們什麼是智慧時,他們偏偏相信無知;當你告訴他們什麼是崇高時,他們偏偏相信低下,那你能有什麼辦法來幫他們「脫離苦海」呢?

其次,古代文明的衰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擴充和戰爭。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中國的古文明經久不衰?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安分守己的,很少有大規模遠征,這致使我們的文明完整保存了下來。在中國的商代,埃及遠征了西亞;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波斯遠征了巴比倫,又遠征埃及;即使到了屈原生活的時期,希臘的亞歷山大還在遠征埃及和巴比倫。而且,無論是波斯還是希臘都遠征抵達印度。各代帝王都以為,只要擴充自己領土就會讓自己的國家和文明更牢固,可恰恰相反。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法國英雄拿破崙在成功保衛國家之後決定向外擴張,而恰恰是這樣的擴張把法國推向了衰敗。()對外侵略似乎是一個展現自己國力的機會,但也是對經濟的一種嚴重消耗,而對一種文明來說更是自尋死路。侵略的地區越多,這會使自身的文明處於滅亡的危險中,而在這方面也與本國人民有極大關係,一旦人民素質低下,一個歷史悠久的珍貴古老文明也就會因得不到很好的保護與傳承而消失。佛教就是一例。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原因也會使一個文明滅亡。比如,外地的入侵、自然災害、疾病流行等。

我通過讀本書所獲得的思想感悟實在無法在一篇讀後感當中全部呈現。所以,希望大家也能讀一讀這本《千年一嘆》,我敢擔保你一定會受益匪淺。一定要讀喔!

千年一嘆讀後感500字(三)

《千年一嘆》余秋雨的一本書,作者很有名氣,就抱著好奇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萬公里,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經歷,給我的感覺是苦中帶甜。本書採用遊記的形式,但給人的感覺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日記,本書時時給讀者傳遞這樣一些問題,希臘、埃及、約旦、印度等古國都曾經有過輝煌的古文明,從輝煌到勢微,從勢微到衰敗,到沒落,而我們中華文明卻避免了整體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我們讀者對此應持有何種觀點,如何去面對等。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深深為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中華文明感到驕傲。從作者的這些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創造文明的是人類,毀滅文明的也是人類。其實,甚至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們正在毀滅自己創造的文明,如,在中東、印度,阿富汗等地人們還在互相廝殺。我們在作者遊歷文明古國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毀滅伴隨著血腥的戰爭。為了保證人類文明的健康發展,和平是我們需要的。所以我們應該爭取和平反對戰爭,這是我們一直持有的觀點。

針對於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的有關於人類文明的問題,看起來與我們個人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不然,作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員,我們有義務去儘自己的力量去為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而努力。而真正把這些義務落到實處,就需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工作,去為這些「大」問題盡力貢獻自己的「小」努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