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生命的林子讀後感

生命的林子讀後感(一)

今天讀了《生命的林子》這篇課文,其中有一句話是:「一個人的成才是不能離開集體的,就像一棵大樹,不能離開森林。」這句話使我想了許多。

讀完之後,不由聯想到了自己的近況。原來的我曾在村小任教一年,這一年我如那些遠離群體的三兩棵松樹,在灌木叢中鶴立雞群,不愁沒有陽光、雨露,沒有樹和它們競爭,自己也沾沾自喜。後來進入了中心國小這片「大林子」,才真正感覺到那一年生活是那麼的空洞。那時候,在那裡是一年級包班,覺得只要把學生的學習成績搞好就行了。在這裡每天除了上課就是上課,也不知道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鬆懈,很少認真鑽研教學,撰寫論文,一切都是安於現狀,從沒有想得更多。

現在,在身邊許多優秀老師的帶動下,我已經完全投入中心國小這片「大林子」里,正如《生命的林子》中的那句:樹木就像芸芸眾生啊,它們長在一起,就是一個群體,為了每一縷陽光,為了每一滴雨露,它們都在奮力地向上生長,於是它們都成了棟樑。

回想起在這片「大林子」中所經歷的種種,一切仿佛就是在昨天,一切還是那麼讓我沉醉:那年,參加縣裡優質課比賽,從未走出校門的我,一開始我逃避、退縮,列舉自己種種不行的理由,那時的同事們為了讓我得到鍛鍊,開導我,鼓勵我。我一次一次的上示範課,高校長耐心的給我進行指導,彭老師不厭其煩地為我準備教具,侍主任一次又一次地幫我修改課件……我真切地體會到這片「林子」真得很精彩。

今年,學校還舉行創建寫字,古詩特色校。每個人,每個班級,整個校園都充滿了寫字和古詩的韻味,孩子張嘴就來,動手就寫。氣氛包圍了整箇中心國小校園。最近,我校又實行翻牌聽課和推門聽課,整個校園內充滿了濃郁的教研氛圍。充分的推進了徐局長的「三個不」:不上無預習的課,不上沒有準備的課,不上無激情的課。

現在的我,已經成了無數個忙碌身影中的一個,感謝你!這片「林子」。

生命的林子讀後感(二)

今天我們學習了《生命的林子》一課。課文主要敘述了唐僧剛剃髮修行時由於耐不住法雲寺內嘈雜的人群,認為會影響自己的修行,因而產生離寺的念頭,在方丈的教育下,改變了最初的想法,繼續在法雲寺修行的事。我對方丈教育唐僧時所說的富有哲理的話感受特別深。

「這些樹就像芸芸眾生啊,它們長在一起,就是一個群體,為了一縷陽光,為了一滴雨露,它們就奮力向上生長,因此它們棵棵可能成為棟樑……」這些話是說事物的發展離不開群體,個體是在群體的相互促進中發展的。「一棵大樹,不能遠離森林。」這棵樹為什麼說大不說小呢?因為他沒有遠離群體,也許它是群體中最大的樹,也許他是群體中最小的樹,不管怎樣,他都對自己下了一個決心——快長,否則別的樹會趕上自己的。這句話中充分體現了適者生存,存優汰劣的生存原理。遠的不談,就說一下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學校中最有名的長跑運動員了,不管哪一次學校比賽,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然而最近的練習賽中我的成績卻不夠理想。什麼原因呢?難道是老師教得不好?不,完全不是,原因在於在賽前我遠離了學校這一群體,停止了個人的「發展」。我認為自己在學校長跑中成績是最好的,認為他們根本無法與自己相比,一次在訓練中傲視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個人完全不能遠離集體,除非你認為自己就是群體,自己永遠超過集體。

競爭在整個自然界中隨處可見,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要想在世間存在,要想發展壯大,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正確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生命的林子讀後感(三)

今天,老師帶領著我們學習《生命的林子》一課。這一課的主人翁是西遊記里的唐僧,傳說唐僧剛剃髮的時候,在法門寺修行。法門寺是個香火鼎盛的名寺,每天晨鐘暮鼓,香客如流。唐僧想潛心修行,但他感到自己談經論道卻遠不如寺里的許多僧人。

有人勸他說:「法門寺是個水深龍多的地方,你若想出人頭地,不如找一個偏僻的地方。這樣,你的才華才會顯露出來。」唐僧想了許久,覺得這話有些道理,便決定辭別師父,方丈明白唐僧的意圖後,問了他一個問題:燭火和太陽哪個更亮一些?唐僧答道:太陽。接著,方丈帶著他到寺後的林子裡走走。

方丈指了指其中的一棵,問唐僧這個松樹能做什麼呢?他很快說:「能做薪柴。」「那它們怎麼長的這樣秀頎。」唐僧答道是因為爭著承接天上的陽光吧。()方丈說:『』它們長在一個群體,為了一縷陽光,為了一滴雨露,它們都奮力向上生長,而那些在灌木叢中鶴立雞群,不愁沒有陽光,沒有樹和它們競爭,所以,它們就成了薪柴啊。「

唐僧聽了,明白方丈的話,以後潛心修行,終於成了一代名僧。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棵大樹不能離開森林這個大群體,因為在這個大群體裡有了競爭,樹木才能奮力向上生長,一旦離開這個群體,就會沒有競爭,樹木就會變的松松垮垮,就不可能成為棟樑,一個成才的人,是不能離開社會這個群體的,一旦離開就難以成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