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騷動之秋讀後感

騷動之秋讀後感(一)

非借不能讀也!十月末就把這本書拿回來了,一拖再拖,罰金就交了幾塊錢了,實在不能不能再拖了,這兩天抓緊時間硬著頭皮看完的。這么說好像對作者不太公平!!在圖書館拿書就是有這個好處,總是要讀的,前幾天一衝動買了幾本書,束之高閣了,廢話說的太多了。

終於拜讀了劉玉民的《騷動之秋》。故事離我們並不遙遠,八十年代初,我們的國家正是改革開放的歷史初期階段,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大的轉型時期,我也很榮幸能夠親歷這段歷史。人們剛剛從沉睡中剛剛甦醒,面對這樣一場改革風暴,不知如何是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了一批時代的英雄,這就是我們的主人翁岳鵬程和岳羸官父子。父子倆因為在改革中的一些分歧產生了矛盾致使分道揚鑣。故事主要表現岳鵬程作為大改革家,在工作中所面對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其上有老革命的父親,代表了保守人物,下有兒子岳羸官,代表了新一代的正值的年輕人,也就是在他的身上,使讀者感受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感情方面有愛他的妻子,又有和他感情糾葛的秋鈴,使其深陷其中。面對著工作和感情的雙重壓力,主人公岳鵬程使出渾身解數面對這周圍各式各樣的人物,每個面孔和人物的內心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一部好的作品大多出在大的歷史背景情況下,這時候人物所代表的方面比較多,內心的波動變化也比較大。這部作品也不例外,很多人代表了很多的階層,交織在一起,似乎把那段時期的農村改革所經歷的事情統統體現出來了。此書創作於1983年,我覺得能在那個時間把改革開放寫的如此貼切真實,可見筆者是很有生活和遠見的,時至今日看此書並沒有陳舊感覺。

作品的結尾並沒有交代的特別清晰。當讀到後半部分的時候,是很期待結局的,看到這個結局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比較贊成作者的這個交代方式。實際每個人物的結局並不重要,歷史的車輪總是在不斷向前滾動,時代造就了這群拓荒的英雄,他們改變了中國的未來,這就足夠了。

騷動之秋讀後感(二)

這是一部放映在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農村面貌和人際關係的巨大變化的長篇小說。

這部作品給我的第一印象是MarySue(瑪麗蘇)。主人公岳鵬程似乎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事業愛情雙豐收,抱得美人歸金屋藏嬌。可能的我讀的關於這一時期改革的作品比較少,所以認識不夠,並且去注重情節的發展而不是在情節的帶動下所產生的真實情感。其次,我對那個年代的巨大變化了解的不夠深刻,因而對作品的思想深度體會不深,對文學作品的基本審美觀念——要求作品努力反應生活的真實,創造主動感人的形象,認識不徹底。還有可能與我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環境有關,讓我覺得岳鵬程這個人物形象太過理想化,遠離了真實的社會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我的確沒有看見哪個幹部會愛工作比愛自己的家庭還重要,一天沒有工作就相當於一天沒有吃飯那般難受。

我相信這種對工作的激情和岳鵬程的自信和野心有關。英雄造時勢,時勢成英雄。大桑園就像一個從未亮過相的大舞台,有著先天的許多還未被開發的優勢,岳鵬程就是一個有著非凡的自信與紮實功底的舞者。在這場舞會,這個舞台,被這位有著戰略家思維的舞者演繹的十分完美。而這位舞者是接受了很多新思想的新一代舊人。之所以是舊人,是因為還未完全脫離一些舊俗、有缺陷的工作方法。就像上身穿著少數民族特色服裝,腳上蹬一雙擦得鋥亮的皮鞋——不得不說,這形成了岳鵬程特有的風格。我們可以嘲笑說是落伍的,會讓人貽笑大方的,是可以向他扔雞蛋。我們也可以說這種風格是符合當時潮流的,是最fashionandwonderful的,因為舞會贏得了滿堂喝彩,舞者贏得了鮮花,掌聲,尊重和自信。這是視覺上和物質上的一場盛宴。雖然過程確實有點顛簸——大人物總是有自己風格的,不管是私人生活方面還是工作方法和態度方面,可結果總是讓人欣慰的。並且我們相信,如果舞者能夠給洗掉衣服上的污漬,再聽取大眾的意見換掉皮鞋穿上該穿的舞鞋——我相信會更完美——或許讀者所期待的正是這種缺憾美。假設十全十美,誰又能保證這不是一部及其瑪麗蘇的作品呢?

岳鵬程說,為什麼人們只為外在的客觀世界的變化歡呼雀躍,而漠視人的主觀世界必然隨之變化的合理性呢?這便是岳鵬程的處事態度、做事方法,即使有外人不能理解的霸道性。如若不是他特有的性格和熱情,也沒有當時巨大的成就。迂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是一個“手段”橫行的年代。“手段”是在一定的規則中,並且出發點是為了人民的利益,這有什麼錯?作品中幾乎沒有對岳鵬程家庭經濟情況的直接描述,但我們可以從側面感受到他的家庭是剛從窘迫中逃離出來。從淑貞的窮怕了的描寫到後來的買全自動滾筒洗衣機,一個經歷過風風浪浪,為大桑園創下了無數輝煌、為大桑園帶來數不清的直接經濟效益的岳書記,沒有其他下屬擁有的洋房、別墅,家裡沒有添置不太知曉的全自動滾筒洗衣機。我們何嘗又看不出,岳鵬程的付出全部給了他熱愛的大桑園。他稍一動指頭,錢估計到銀屏的下一代也用不完。

或許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生活在規矩中,規矩像一條無形的電網規範著我們,一不小心碰到還是會付出疼的代價。所以到最後岳鵬程感到自己雖然贏得了身前身後名,卻總感覺缺少點東西,親情在慢慢遠離自己。只期待淑貞的愛能夠慢慢感化那顆奔波已久渴望停靠的頑固的心。

穿著皮鞋跳舞沒什麼,不照樣贏得滿堂喝彩,照樣贏得萬千身後美名,總比現在穿著華麗的表演服人模狗樣,嬉笑怒罵,卻暗度陳倉,掛羊頭賣狗肉的冠冕堂皇的現代官員好得多。

時代在進步,官員素質在走下坡路,國民的悲哀!

騷動之秋讀後感(三)

第一次讀劉玉民的小說。讀的很緊湊,幾乎是三幾天的時間,就在車上和枕邊把它讀完了。

我有個習慣,喜歡在書的扉頁上寫讀書筆記。但不一定是真的讀書筆記,有時甚至是亂七八糟的塗鴉。

[轉]《騷動之秋》榮獲第四屆矛盾文學獎,是一部反映在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農村面貌和人際關係的巨大變化的長篇小說。描寫一個“農民改革家”岳鵬程在改革家鄉面貌中激起的種種騷動:從省市縣委領導的關注到全國和省級報紙的社會輿論的宣傳,從李龍山的古老傳說到李王廟後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鵬程和大桑園的名字……但同時,也著重寫了岳鵬程內心的種種騷動,他和兒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的見解的矛盾引起的父子衝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導致與妻子的衝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銳化;他在改革中處理問題的大膽、果斷、魄力、遠見等等,的確使鄉鎮企業有了較大發展,然而又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受到不正的社會風氣的影響,採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進行了倒賣緊缺物資的活動。

除了某些超現實的小說以外,很多書都會烙上作者所處時代的痕跡,我看了《騷動之秋》的寫作日期和出版日期,是屬於改革開放,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時代。如果那個時候看這本書,我想同我現在看這本書的心態絕對是不一樣的。

裡面的很多不良作風,出現的很多矛盾,在當今社會可以說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很多事情很難引起共鳴了,但是唯一讓我還覺得非常有動力的,就是那個,正直無私,堅持原則,不投機取巧,正道而行的兒子,也許很多人覺得這樣的人在當今社會的存活率不如他那位有魄力,有正義感,創造了經濟上的輝煌,但是同時也有專制、封建、行賄受賄、利用關係網,打擊報復異己的父親。我是個對商界不了解也不感興趣的人,作為一個喜歡閱讀書籍的普通觀眾,我更傾向於在書中尋找喜歡的東西,我喜歡這本書的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作者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生動感人形象逼真的人物形象,應該說,書中塑造的所有人物都非常成功,不但主人公岳鵬程人物形象豐滿,其他人物也非常生動。

總體來講,從文學角度來講,這還是不錯的一本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