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官場現形記讀後感

官場現形記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一本被列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首的——《官場現形記》。

這部小說的作者是李寶嘉。李寶嘉,字伯元,1867年出生於江蘇武進一個書香門弟之家。1896年隻身來到上海,他深感當時官場的黑暗腐敗,由此創作了《官場現形記》。作者原計畫寫120篇,但在寫完60回之後,李寶嘉就與世長辭,年僅39歲。

這部小說集中的揭露了封建社會崩潰時期統治機構內部的腐朽情況。為讀者展示了一幅清末官場貪污腐敗的「群醜圖」。

《官場現形記》一書中,沒有一個主要人物,但情節卻是一環扣一環。開始在一個小村莊裡,一位老夫子造就了幾個人材,個個都成了秀才,當了官。在清朝末期,人們開始賣官,官場黑暗腐敗,軍機大臣不務正業,內務府在官員假公濟私,每天都沉迷在花天酒地的日子裡,縣令貪贓僕人亦如此,官場之中,頭戴紅纓帽的一品二品三品的官員,明里暗裡,查封下等官員的家,剝削人民,多收苛捐雜稅,縣令不管街頭的地痞欺負百姓。外國勢力的不斷侵入,干擾官府與民眾之間,官府的黑暗無處不在,太監在皇上眼皮低下偷東西,劣紳向洋人買出中國獨有的礦產。官場之事,考舉之事,都要用金銀打通層層關係,不然就會被罷免還鄉。在官場上還會有性命之憂。總之,在官場上的黑暗,已經蔓延至大江南北,無人可以打破腐敗的官場,長期積存的腐敗之風一其發出,一國雖有其主,但其主而不能作主,後者垂簾聽政,政權在手,但不加於治理一時腐敗,釀成千年大錯。在垂死掙扎時期的清王朝,這無疑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打擊。

《官場現形記》一書告訴我,國家政治機構的腐敗,是毀滅的根本。

官場現形記讀後感(二)

從《官場現形記》中,人們或多或少可以得到為官之「術」,還有一些關於官場的啟蒙。

峰迴路轉,演繹出幾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事來,不謀其政,而謀其位,這是做官之前的主要奮鬥目標。待謀到其位,又有百事待舉,一要邀寵固位,二要防別人來謀位,三要進一步謀更高的位,哪裡還有功夫謀其政?精力都用在拳打腳踢、閃轉騰挪的「功夫」上了。政績云何?官績歷歷在目,那是由某官調任某官,升任某官,偶又降謫,終得恢復,一步一個腳印,身心交瘁,死而後已。

事實上,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講究牧民。代表皇帝來放牧黎民百姓者,就是那些各級政府、各種機構的大小官員。官吏是皇帝的爪牙,官本位思想是封建統治的基礎。權力和隨權力而來的實際利益和與日俱增的欲望,構成舊時官員物質和精神的支柱。於是,當官,便治人;不當官,便治於人。換言之,要想不被別人像牛羊一樣放牧,唯一的辦法即是做官。所以,要做官,想做官,不擇一切手段地往上爬,甚至踩著他人腦袋、骸骨,用別人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戴,是一種生存競爭。追逐官職,謀取官位的時尚,成了封建社會中的人們的一種動力。

今天的官和過去不同,就是要為百姓辦事。其實這個官,又好做,又不好做。說好做,首先要忘記自己是個官,()不能打官腔,說官話,擺官架子。要時刻記住:你不過是個為百姓辦事的辦事員罷了。你沒有高人一等的權利,沒有隻享受、不做事的權利。只要你真正為百姓做了實事,做了好事,百姓就會記著你,有點小錯,只要能改,百姓也會諒解你。說不好做,你又不能忘記自己是個官,要用好你手中的權利。當官的人,手裡多少有些權。掌權的人不容易。原則問題,含糊不得;小是小非,不能太認真;尤其要注意,不能抓住人家的小毛病、小辮子不放。為大事者不拘小節,造就大事業的人,是不在小事上糾纏的。人有七情六慾,當官的人,也一樣。但你既然是個掌權的,就要學會控制自己。成易驕,敗易餒。喜時易輕諾,輕諾必寡信,什麼都答應人家,答應又不作數;怒時易拒人,該答應的也不答應,還要訓斥人家。不管是成或敗、喜或怒,都要冷靜。遇事冷靜一點,退一步想想,給自己降點溫,就會少犯錯誤。退一步天高地闊。對上對下,都應該做到既得體又得理。對下級能做到得理,難做到得體;對上級容易做到得體,不容易做到得理。還要注意不能攬功推過,如有功歸唐僧,有過歸於孫猴。

為官和為人,有相同的地方,又有相同的地方。好人不一定能當好官;好官必須是好人。做官說到底了,還是要掌權,要懂得如何出主意,如何用幹部。最後告訴大家,什麼是官呢?官的本意是庇護民眾的人,引申為為民作主,蛻變成主宰民眾的人。為官者應該使人得到這樣一種印象:他在生活中是平凡的,在職務中卻是超眾的。

官場現形記讀後感(三)

《官場現形記》作者李寶嘉,李寶嘉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少年時聰慧,曾以第一名考取秀才,後來屢試不第,失意之中,對清末社會日益不滿。該書是近代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以暴露封建官僚為題材的小說。這本書主要是描述當時形形色色的封建官僚衙役。無論軍機大臣,還是州縣雜役,都是愛財如命的貪官污利。官場如商場,官吏如同市儈。在他們的統治之下,從朝廷到地方,一片都是烏煙瘴氣。清末的社會以及官場賄賂成風的情景,在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揭露。為了錢他們賣官鬻爵、貪贓枉法、殘害人民、出賣國家、甚至出賣自己的靈魂。小說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封建官僚形象。上自軍機大臣,下至州縣雜佐,雖然職位不同,但都是一些貪污腐化、徇贓枉法、殘害人民、寡廉鮮恥、屈膝媚外、出賣靈魂的無惡不作,無所不為的惡棍。他們的信條是:千里做官只為財。官場成了商場,官吏成了市儈。朝廷公開賣官鬻爵,外省大肆買賣差缺,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們出賣礦產,私吞賑款,剋扣軍餉,販賣人口,甚至借過生日,辦喜事來撈一把,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此外,小說還揭露了清末統治集團對帝國主義妥協投降的罪行。

書中對把當時官場的場景描述得淋漓盡致,比如在第五回里的何藩台,一個藩台買賣官的事可不少,由他弟弟三包子的話就可以看出了:「五山王玉梅,是個一萬五;萍鄉的周辮子八千;新昌鬍子恨六千;上饒莫桂英五千五;吉水陸子齡五千;廬陵黃沾甫六千四;新畲趙苓州四千五;新建王爾梅三千五;南昌蔣大化三千;鉛山孔慶輅、武陵盧子庭,都是二千,還有些一千、八百的,一時也記不清,至少亦有二三十注。」一個小小的藩台,買賣官職就已經這麼多了,那些達官貴人、皇親國戚就可想而知了。官職變成了買賣,官員的質量又何以保證?人民的生活又怎麼能得到提高?

為了官,一些人甚至不顧親情,拋棄了尊嚴,甚至把自己的兒女送給別人,只為了得到一官半職。冒得官原來是江蘇泰興縣的一個長隨,知道當地的羊統領貪圖女色,便吃鴉片裝死,逼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給了羊統領做小老婆。還有一個侯補知府叫瞿耐庵,為了巴結總督,居然讓自己的年過半百的老婆拜一個小姑娘寶珠做乾娘,為此他也得到了興國州知府的職位。在瞿耐庵向馬老爺請教做官法門的時候,馬老爺的做官法則更是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我們做官人有七個字秘決。那七個字呢?叫做『一緊,二慢,三罷休』。各式事情到手,先給人家一個老虎勢,一來叫人家害怕,二來叫上司瞧著我們辦事還認真:這便叫做『一緊』。等到人家怕了我們,自然會生出後文無數文章。上司見我們緊在前頭,決不至再疑心我們有什麼;然後把這事緩了下來,好等人家來打點:這叫做『二慢』。『千里為官只為財』,只要這個到手;無論原告怎麼來催,我們只是給他一個不理,百姓見我們不理,他們自然不來告狀:這就叫做『三罷休』。」由此可見當時當官的心理是怎麼樣的了,這樣的官如何能統治整個國家,人民的生活何來的保證。

對國民楊威作福,對洋人則卑躬屈節,一副奴才相,這是書中的另一個腐敗情景。洋人求見文制台,剛好文制台正在吃飯,巡捕不敢進去向文制台稟報,在門外徘徊著。文制台見到後便問他什麼事,巡捕剛收完有客人求見便遭到了文制台的一個耳刮子,說吃飯的時候不見客。但當巡捕說這個客人是個洋人時,文制台頓時氣焰矮了一大截,愣在那裡半天,然後又抬手颳了巡捕一個耳刮子,說:「說洋人來了,為什麼不早點稟報?」更令人氣憤的是當文制台聽說有洋人被打死了,居然說出了這樣的話:「中國人死了一百個也不要緊;如今打死了外國人,這個處分說能擔待得起。」作者通過描述文制台的的前後表情動作,充分地揭露了當時官員對外國人卑躬屈節的醜態。

《官場現形記》雖然全部只有六十多回,但卻完完整整的描述了清末時期官場中形形色色的官場事,令人深醒,引以為戒。想想大清最初侵入我國趕跑占據北京的李自成,有覆滅南明小朝廷。其士氣銳不可擋,其民族堪稱彪悍強大。不過僅僅支撐300多年,在康乾盛世後就逐漸走向衰敗。閉關自守的政策加速了它的滅亡,自外國列強入侵,與英國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成為了被外國列強爭奪的肥肉,主權喪失,國土割讓,國家已經遍體鱗傷。自此,官場愈加腐敗。

這部書描述的事情已經變成歷史,但是其中的教訓我們是永遠不能忘記的。閉關自守只會使國家落後於世界的潮流,一個國家要發展,必須進行對外開放。

中國共產黨在這個問題上做得非常好,完全符合時代的要求,所以說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先進的黨,是符合中國未來發展的政黨。此外,腐敗也是一個國家的敗落了的重要原因,為官就要為民服務,為民做主。正所謂:「當官不為民做主,寧可回家中番薯」。人有七情六慾,當官的人,也一樣。但你既然是個掌權的,就要學會控制自己。成易驕,敗易餒。喜時易輕諾,輕諾必寡信。一個國家只有制度正確,官員清廉,才能國家興旺,民族強大,人民富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