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一)

《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位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兩篇給我印象最深,分別是《小歐拉智改羊圈》和《數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捨時,小歐拉想出了辦法,他將長方形羊圈的長縮短了15米,寬延長了10米。經過這樣一改,原來長方形的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長是25×4=100米,正好比原來長方形的周長(15+40)×2=110米少了10米,這樣材料剛好夠用。同時正方形的面積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來面積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歐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數學神童希帕蒂亞》講述了女數學家希帕蒂亞10歲時,父親帶她去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測量物體的高度是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為希帕蒂亞的父親是一位數學家,他要求女兒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測量,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亞在和父親散步時,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影子和父親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聰明的希帕蒂亞想到了運用身高和影子長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間接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因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長=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長,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條件下,分別測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人的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計算出金字塔的實際高度了。

小歐拉和希帕蒂亞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闢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跟歐拉和希帕蒂亞比起來,我感到臉紅。每當在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於媽媽和老師。通過讀歐拉和希帕蒂亞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

同學們!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和希帕蒂亞,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二)

暑假,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數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小時候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可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他讀完中學後,因家裡貧窮,交不起學費,從此華羅庚失學了,他回到家後只能依靠賣點小東西生活。

不能上學並沒有阻擋華羅庚愛數學的興趣,他從此開始了自學,一年到頭華羅庚幾乎每天都要用十幾個小時來學習,勤奮好學的他走進了數學王國。1930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一名圖書管理員,他一人乾幾個人的事,卻還在繼續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終於成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

讀了《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論幹什麼事首先要熱愛它,才能有學習的自覺性,也才能做到堅持不懈,最後才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