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巴別塔之犬讀後感

  巴別塔之犬讀後感(一)

一直不喜歡看外國的作品,複雜的人名,冗長的敘述讓人頓失閱讀的快感。前些日子無聊從圖書館借了本封面看起來比較新的小說《巴別塔之犬》,也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自身對狗狗的興趣吧。本人看書比較拖拉,而這本小說我用了三四天在幾節無聊的課上就搞定了。

這是美國新生代女作家卡羅琳?帕克絲特的一部愛情懸疑小說。丈夫保羅是一位語言學家,他要找到妻子墜樹身亡的真相,於是決定教會唯一的目擊者-----家裡的寵物,一隻名叫「羅莉」的狗說話,道出真相。保羅的調查步步推進,他也越來越心痛的發現妻子露西死去的真相:精神上本身有一些問題的露西逐漸感受到了與最愛的人之間的距離,孤獨,無奈,傷感,抑鬱,最終絕望到選擇了自己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有人評論說「這是一部關於回憶、語言、悲傷和救贖的故事,一次另人心碎的探尋。」

文章故事情節懸念迭出,字裡行間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語言乾淨利落,很少有冗長的句子。與形式上的清新明快相反,讀罷作品,縈繞在心頭的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一種陰鬱,一種無奈,一種痛苦,總之讓人心裡很是難受。小說中的一些新奇神秘的情節很是吸引人,從一開始的方形煮蛋器、迪斯尼之旅、化妝舞會、給死人做面具,再到後來的塔羅占卜等等。伴隨著這些情節的是是露西越來越琢磨不透的性格和心理,以及作為讀者的我越來越不安的情緒。

「露西為什麼會死去?」我覺得這個問題意義極其深刻。在我看來,露西是死於距離,死於不信任,死於心理過多的不安全感,死於一種人類普遍的無奈的悲劇宿命。書中有一個情節給我印象很深,就是露西為死去的少女珍妮弗設計的面具:「乍看之下這個面具只是簡單的呈現了珍妮弗的笑臉,單若再仔細看,就會發現這張微笑的臉只是一個面具。你會看到這張臉周圍呈現出模糊的盾形輪廓,有點像用來象徵劇場的那種悲喜表情面具……

……在這個面具底下才是珍妮弗真正的臉孔,而相對於面具的開朗,微笑和喜悅,這是一張既憂鬱又悶悶不樂的臉。」無疑,書中對這張面具的描寫是具有隱喻意義的。後文的一段話我覺得很好的與這張面具呼應著:「我們每個人不是都有兩顆心臟嗎?秘密的那顆心就蜷伏在那顆眾所周知,我們日常使用的那顆心臟背後,乾癟而蕭瑟的活著。」

很喜歡這張面具,亦很喜歡這段話,因為它們真實!現實中的人們誰又不是如此呢?自己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是那個笑得最燦爛的笑臉,那個有力跳動著的心臟?還是那張後面痳木呆滯的臉龐,以及那乾癟的蜷縮著的心臟?我不知道,你知道嗎? 當自我認知與定位出現了問題,又談何與他人溝通呢?我毫不懷疑露西對保羅愛情的堅貞,然而距離從何而生?人與人之間真的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嗎?物理距離從來不會等於心理距離吧。

一直很佩服那些人際關係處理的遊刃有餘的人。在涉及人與人打交到的情形下,我自己似乎智商急劇降低,腦海里不知怎的總是環繞著張愛玲,以及她的那句經典「生命是一裘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虱子」。我在想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露西」只是「病情」有輕有重!或許這從根本上無法解決,我們直能調節調節再調節! 以讓那顆乾癟而蕭瑟的活著的心臟透透氣!

巴別塔,這是聖經中創世紀裡提到的巴別(意為「變亂」)城的塔。《聖經·舊約·創世記》中上帝通過混淆語言來製造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使得人妄圖登上瞻仰天國的通天塔永遠只存在於想像中。

這本書是以一個男性的口吻來寫的,他講述了一個悲哀的故事。《巴別塔之犬》中最悲哀的不是那個「保羅·艾弗森」,也不是那隻被強迫學說話的狗,更不是從樹上墜落的妻子露西·藍森,那麼究竟是誰呢?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起先只是一句評論:「人人都以為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共有一座巴別塔,以為自己最了解那個親近的人——然而,這座巴別塔真的存在嗎?」

這本書中讓我最感動的一句話就是「我想念我穿著白紗的妻子,是否能讓她的狗告訴我,埋藏在她生命盡頭的秘密……」

故事開篇便將讀者引入一個神秘離奇的氛圍中,讓我們對這個故事起了興趣。故事內容就是:一個女人從蘋果樹上墜地身亡,是意外還是自殺?無人知曉,唯一的目擊者,就是她的愛犬「羅麗」。女人的丈夫是一位語言學家,因為思念妻子卻無從得知她真正的死因,竟異想天開地打算教愛犬「羅麗」說話,讓它道出事情的真相。也就在教「羅麗」說話的期間,語言學家逐漸開啟了和妻子之間的記憶之盒……至此,語言學家才漸漸拼貼出妻子的樣貌等等。那麼,他將用何種方式找到他與愛犬「羅麗」共通的語言?最後他能否讓愛犬「羅麗」說出女主人死亡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嗎……

這一切還是個謎。

巴別塔象徵了人和人之間難以融通的隔閡,主人公保羅所要面對的不是如何讓他家的狗開口說話的難題,而是他和妻子間幸福生活下潛藏著的觀念鴻溝。他們彼此相愛,但並不能彼此理解,對於生活習慣和愛好的爭端從未停止。保羅深愛妻子露西,因為她帶給他驚喜和快樂,但他忽略了在快樂表面下露西那顆傷痕累累的心。在斷斷續續講述自己過去的時候,露西渴望撫慰,然而保羅沒有給。

有人說「『巴別塔』的主人,驕傲又脆弱,孤獨是唯一的忠實訪客。」

也有人說「走不進來,又出不去,是否因為太愛自己?」

還有人說「《巴別塔之犬》中最悲哀的不是那個『保羅·艾弗森』,也不是那隻被強迫學說話的狗,更不是從樹上墜落的妻子『露西·藍森』,而是那個終於等不到男人來寫這個故事,自己動手的女作者——帕克絲特。」

這本書是一個關於回憶、語言、悲傷和贖罪的故事,一個讓人情不自禁的不停的看下去直到看完的書。

在西方巴別塔意為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禍起一座叫巴別的城市(就是變亂的意思)。小說開篇就是撲朔迷離的死亡事件,讓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過去,讀者不禁會追問:是什麼導致了女主角的死亡,深愛她的男主角將如何去找尋真相?當最後謎底被揭開的時候,你既意外又感到是如此合情合理:有心理疾病的女主角是自殺,而死因是因為對男主角的愛。

最初,作為男主角的教授保羅希望通過教會目擊一切真相的寵物小狗羅麗講人話來告訴他那天發生的事實,隨著作者對故事的一步步地營造,讀者的心裡都在期待著奇蹟的發生,我們為童話夢想,希望真的有一隻巴別塔之犬,可以跨越種族界限,了解人類的語言,告訴故事中那個苦苦等待的人,他所愛的人,到底為什麼會和他分離。但是事實上這是一本活在生活中的小說而不是在幻想世界中的傳奇,語言教授最終也沒有能夠把自己的狗變成外星生物,羅麗甚至因為保羅的錯誤方式而失去了聲帶,再也無法發出她溫柔的叫聲。在這個時候,所有喜歡著羅麗和兩個主人公之間的脈脈溫情的人都感到了傷感,作者卻在這個時候用另一種方式解決了這一個問題:一個電視節目、一份電話帳單、心理師的筆記、保羅的智慧和無盡的愛,終於讓他以推理的方式解決了所有的疑點,找到了埋藏在背後的真相。

「記住她原本的樣子,就是我能送給我們彼此最佳的禮物。」這是全書的最後一句話,我也為這一句話而感到了那種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愛。這個時候,我也才理解為什麼保羅開始不能揭開所有的謎底——因為愛,蒙蔽了他的雙眼;也了解了為什麼他最終能夠找到露西的死因——因為愛,讓他可以用心去感悟。這世間沒有所有物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大愛無言,心與心之間可以相互勾連,即使沒有巴別塔那又怎樣,我們依然可以在最暗的夜,找到最亮的光。

這本書就像是一顆酒心朱古力,我們為它美麗的錫紙外衣所吸引,為裡面的朱古力而喜愛它,最終裡面的酒才使我們齒頰留香、回味無窮。如果你有空,也嘗嘗它的滋味,也許你從此不再懼怕外國文學的簡單純粹,轉而迷戀這緊湊的情節中的噴涌而出的真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