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高考志願

填報高考志願的六個關鍵問題

填報高考志願的六個關鍵問題


高校招生是按分數錄取的,我們必須科學評判自己的高考實力,合理而充分地用好分數。高考志願是考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規劃,這就需要我們去研究和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校和專業。因此,填報高考志願既要考慮“分數”因素,也要考慮“非分數”因素。我認為以下六個問題至關重要。

第一個問題:如何判定高考實力

科學、客觀地判定自己的高考實力是考慮報考大學量級的前提,每年有大量考生“低分

高報”和“高分低報”的原因,就是在方法上和心理上對自己高考實力的判定出現了失誤。判定高考實力的總原則應該是:以考生的校、區排名作為確定報考實力的基本依據,而不是用某幾次考試的分數值來計算填報志願,更不能想當然地指望高考時超常發揮。

1.用重要考試成績來確定校、區排名

填報志願時首先要用分數來大體衡量一下考生與備選學校之間的匹配程度。分數主要是看一摸二模成績,並從兩次模擬考試成績來判斷和預測高考成績,然後據此來考慮可以報哪個量級的學校。這個方法比較直接和簡單,但可靠性不夠。因為分數的高低受試題難度的影響,而考生的相對位置即排名是比較穩定的,所以,更重要的是還要看排名。排名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來獲得。

一是平時成績:相關機構提供的研究信息表明,高考成績與平時學業成績的年級排名基

本一致。根據學生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期間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的年級排名,其基本實力可以大體判定。在判斷排名時要注意對歷次考試成績穩定、波動、漸升、漸降等不同情況做切合實際的具體分析。

二是模擬考試成績:一模給壓力,相對偏難;二模給信心,相對偏易。一模試題在難度、區分度、知識點、熱點等方面的把握上更接近高考,但由於距離高考還有兩個月時間,學生變化較大。但考生要認真分析哪一次模擬考試的成績更接近自己的真實水平。從兩次模擬考試就能直接知道考生的區排名。另外,各區教研中心在一模二模後都要統計分數,給出相當於去年一本、二本、三本線的分數(分文、理科),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一模二模成績推算出在市裡的大體位置。

2.用校、區排名來推算大學量級

校排名(年級排名):假如某所市重點中學往年能考上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生在150名左右,考生的年級排名在120名左右,則報考北京大學基本上有把握。

區排名:某高校在海淀區往年一般錄取到第1000名左右,如某考生兩次模擬考試成績為區排名800名前後,則報考該校基本有把握被錄取。

3.調用各種可參考的有效信息

第一,填報志願前與班主任或有經驗的任課老師溝通,了解自己兩次模擬考試成績的排名情況,了解本校各層次學生在歷年高考中的錄取檔次、比例數據,並聽取老師對你填報志願的建議。

第二,參加招生院校現場諮詢和高校開放日,向高校招生辦詢問,了解高校往年在本市、本區錄取人數及名次等情況。

4.戒躁求穩,留有餘地

考前估分誤差較大,高考臨場發揮等無法預測的不確定因素多,高考發揮超常和失常兩種可能都存在。高校招生有“大小年”之說,連續兩個“大年”或連續兩個“小年”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當年降分和提分兩種情況都可能出現。指望高考超常發揮和招生“小年”的冒險心理是極端不科學的,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教訓十分深刻。

在填報志願的過程中,要冷靜客觀地判斷和評價自己的實力,不要考慮面子,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受朋友或同班同學的影響,要堅定自己的選擇。

一般講,學業優秀、平時考試成績穩定、心理素質好的考生,填報志願不用過於保守。平時成績起伏較大、情緒易波動的考生,應該適當謹慎一些。

第二個問題:如何安排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

現在北京市招生實行“小平行”志願,它是指:在本科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每名考生可在本批次內報四所學校,第一志願一所學校,第二志願為平行志願,包含A、B、C三所學校,每個志願學校可選報5個專業。

1.第一志願至關重要

什麼是志願級差分。又稱學校級差分,是指高校在錄取第一志願考生和第二志願考生時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分數差。即:第二志願考生按減去志願級差分後的分數作為學校排分來確定錄取。

學校在招生章程中一般都表示不拒絕招收第二志願考生,但同時又作出一些限制性規定。志願級差分通常在30—50分之間,個別院校高達80分,但也有些高校不設志願級差。

降低第一志願報考風險。高校當第一志願人數比較充裕時,一般不再錄取第二志願的考生。重點大學第一志願的錄取比例很高,占被錄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80%左右。考生和家長要將所有精力和智慧用在使所報志願能確保被第一志願院校錄取上,力爭不出現失誤,要慎之又慎,穩之又穩。如果因幾分之差被一志願院校拒絕,“下嫁”到第二志願院校,損失的將是三五十分,甚至更多。同一所中學或家屬院內,高考成績差不多的兩名考生,一個上了北京理工大學,一個卻上了北京工商大學,就是因為後者第一志願報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而以第二志願錄取到工商大學,冒險和僥倖心理導致了重大失策。

“平均分”參考意義最大。從填報志願的方法上向大家介紹三個分。第一是“調檔線”。一般的家長會看高校往年的調檔線,這是很不可靠的,因為調檔線低於實際錄取線。第二是“最低分”。也有的家長看高校往年的最低分,這也是不夠穩妥的,風險很大,因為最低分是該校錄取的最後一名學生的分數。所以調檔線和最低分都是不能作為報志願時選擇學校的依據的。第三是“平均分”。我們應該將平均分作為選擇高校的主要參考依據,你的高考分在該校的平均分左右,錄取的把握就比較大。

不要指望“附加分”取勝。各高校是按計入附加分的總分投檔,但進檔考生錄取專業時是按實考分排序、分專業的。若高校按招生計畫的120%提檔,最終被退檔的很可能是靠附加分進檔的考生,所以按實考分報志願才有把握。

2.第二志願不可忽視

填報第二志願的平行志願要從四個方面來考慮。

A.了解平行志願投檔原則。我們在填報平行志願時如何理解和用好上述投檔原則,避免失誤。其核心內容是三條:一是“分數優先”。將所有第二志願考生從高分到低分排序並進行投檔。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平行志願是學生選擇學校,分數高的學生較分數低的學生有優先選擇權。填報志願時一定要根據考生高考分數實力來選擇學校。二是“遵循志願”。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平行志願從A校到C校的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畫餘額的學校。這就提示我們填報志願時應該將辦學實力強、錄取分數高、考生最喜歡的學校放在前面。三是“一輪投檔”。某考生投檔後,就沒有再投到同批次下一所學校的機會。由於北京規定平行志願各學校的調檔比例統一為100%,所以考生不存在分數原因的退檔風險。

B.鎖定第二志願招生學校。二志願招生數量相對較少,我們要從三條渠道做工作。

首先,要找出上年度第一志願生源不足的學校,只有這樣的學校才能作為第二志願的備選學校。不能僅根據學校上一年度錄取的分數高低簡單的判斷是否可以報考第二志願。有不少學校錄取分數不高,但第一志願生源充沛,第二志願的學生被錄取的機會幾乎沒有,除非學校在招生簡章中有特殊註明,可以接受第二志願學生,但往往要附加一些條件,考生要特別注意。其次,要認真閱讀高校招生簡章關於第二志願的規定,用“本校第一志願生源不足時招收第二志願考生”表述的學校,一般第一志願生源都是充足的,我們在選擇時務必要慎重。再次,為了更可靠起見,最好直接向高校招生辦諮詢,得到有關招收第二志願數量及附加條件等情況的明確答覆。

C.降低平行志願報考風險。與第一志願不同的是,第二志願很難從平均分和市區排名等因素來判斷,招生資料中也不容易找出規律來做參考依據。我們也不能簡單的用一志願的最低分加志願級差分來推算二志願錄取分,因為實際錄取分與志願級差分的差別在各個學校是不一樣的。我們可從兩個方面來做工作。(勵志名言  )一是向招生辦聯繫,了解該校往年第二志願錄取分高出一志願多少,這是有非常實際和可靠的參考意義的。二是平行志願的三個學校需要拉開檔次,不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可按照“沖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思路來填報。A校“沖一衝”,報考比考生平常成績水平稍高的學校;B校“穩一穩”,報考和考生平常成績水平相當的學校;C校“保一保”,萬一考試失誤,可以確保就讀本批次學校。這樣,無論考生在高考中的發揮如何,都不會因為志願填報不當而遺憾。

D.平行志願後的錄取機會。如果第二志願未被錄取,剩下的機會是錄取到一次性投檔未完成招生計畫的學校,參加徵集志願填報,或者參加下一批次的錄取。

3.專業填報避免“三誤區”

前文講到選擇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學校時降低風險的問題,在專業填報上也同樣重要。由於家長不大了解高招錄取投檔的規則,忽視專業填報的方法和技巧,每年出現上線學生未被錄取的情況。這往往讓考生和家長覺得非常“冤枉”。針對專業填報上容易出現的三種錯誤,我提出相應的三種方法。

A.“不拉開檔次”。我們選取的五個專業在錄取分上要拉開檔次。這樣安排專業就可大大增加保險係數,道理跟平行志願三個學校“沖、穩、保”的策略是一樣的。高分專業是供高考超常發揮,考出了超出預想成績的情況下錄取的;中間專業是考生心中的實際報考目標;低分專業是“托底”的,如果高考沒有發揮好,成績不理想,總還能被志願學校錄取。一所學校中不同專業的錄取分相差是很大的,不能認為我的考分只要夠這個學校,報任何專業都沒有問題了。如果你報的五個專業都是這個學校的高分專業,就意味著存在很大風險。

B.“不講究排序”。五個專業在順序上不能隨意填寫,而要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否則,可能由於專業級差分導致未能被理想專業錄取。

同一所高校的五個專業之間在錄取時一般要設定專業級差分,其含義是:若考生未達到第一志願專業的錄取分數,則其總分減去專業級差分後參與第二志願專業排序。專業級差分一般在1—5分之間,但也有學校不設專業級差分。

C.“不服從調劑”。一般情況下,“專業服從調劑”一欄應該打鉤。不然,如果五個專業都沒有錄取的話,招辦是不能擅自做主給你再選專業錄取的。

第三個問題:如何選擇大學

1.分類了解全國大學概況

北京大學孫東東教授將全國大學分為以下五種類別,對於幫助學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從總體上把握和認識高校是很有實際意義的。

綜合性大學:以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廈門大學等為代表。這些大學歷史悠久、理工文醫學科門類齊全、文理滲透,文化底蘊較為深厚。

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以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為代表。這些大學工科專業實力很強,但理科基礎和人文社會科學相對稍弱。

準綜合大學:如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這類大學以為各類工業、農林牧水產業、地礦、財經、政法、語言等行業培養專業人才為目的,主體專業實力很強,行業特點明顯,與行業有天然聯繫,又都在逐漸向綜合性大學發展。

師範類院校:以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為代表。屬綜合類大學,其教學水平、科研實力往往超過同批次的準綜合大學。這類院校都陸續開設了非師範專業。

專業院校:如醫學、藝術、體育、軍事、警察等。這類院校專業性很強,培養目標明確。報考此類大學應充分考慮考生的天賦、特長和興趣。

上述五類大學,各自的發展歷程不同,辦學實力和特點各異,培養目標和課程設定也有差別。這都是填報志願時需要認真分析和考慮的,希望大家不要忽視。

2.百所大學列舉

每年在北京招生院校800多所。

北京高校按錄取分數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航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是在國際上有一定競爭力的國內頂尖大學。

第二梯隊(一本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大醫學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這些大學屬於同一量級,原來都是部委辦的院校。

第三梯隊(二本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北方工業大學(以上學校錄取分相對要高一些);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印刷學院(這些學校錄取分不太高,但主體專業辦學條件不錯,教學很有特點和優勢)。還有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城市學院,也屬這一類。

外地一本院校中70%-80%,特別是省會城市的院校,辦學水平都較高,有明確的主體專業,是行業領軍者。列舉如下:

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蘭州大學。

外地二本院校辦學水平都不錯,只不過在北京招生列入二本,值得相應分數段的學生選擇。

華北地區:中國民航大學、天津財經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北華航天工業學院、中北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山西醫科大學。

東北地區:瀋陽理工大學、瀋陽航空工業學院、大連交通大學、瀋陽藥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

華東地區:上海海關學院、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力學院、華東政法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學院、寧波大學、中國計量學院。

其他地區:安徽財經大學、山東財政學院、江西財經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交通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財經學院、西安郵電學院。

由於北京考生對外地大學了解較少,填報志願時覺得無所適從,所以我在這裡列舉上述數十所,不是全部,僅供大家選擇時參考

3.從“大排名”了解辦學實力

《挑大學選專業》一書對全國高校做了大排名,這是根據各高校的教授、院士、博士點、科研成果、科技論文等評分排定的,大體能反映高校的辦學實力。儘管這個排名不盡科學和完善,社會各界對此議論也較多,但它仍不失為填報志願時了解全國大學基本情況的重要參考。

在解讀“高校排名”時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第一,我們要從總體上看待高校的大體排名位置,相差一二十名的位次也許不好說在辦學實力上有質的差別。第二,同類院校是大體可比的,如同是師範院校或政法大學,從排名大體可以了解其辦學規模、教學科研水平等。(勵志名言  )不同類的院校是不能簡單相比的,如排名相當的綜合大學與專門院校,談不上屬於同等量級的辦學水平。第三,還要了解下列情況在排名中的特殊性:高校合併規模越大排名越靠前;有醫學院的大學排名靠前;理工類院校排名靠前,文史類院校排名靠後。

4.上“專門院校”和讀“主體專業”

一是要去專門院校上學。語言類、法律類、師範類、財經類、土建市政類、計算機類、農學類、電子信息類、醫學類等都有專門院校。在專門院校得到的訓練跟在其他院校是有很大差別的。同是法學類專業,華東政法、西北政法的法律專業跟北航的法律專業是不同的。同是土建類專業,北京建工學院不單講授基本知識、書本知識,還要講大量工程實際知識,這跟北方工大的土建專業有很大差別。

二是要讀學校的主體專業。工科為主的綜合大學、準綜合大學多數都有主體專業,辦學歷史長,辦學實力相當強。如學生物工程報中國農業大學,而不要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國際經貿、金融學專業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而不要報中國農業大學。學語言類專業報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而不應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樣道理,學中文專業報首都師範大學,而不應報北京理工大學。

5.報考外地院校也是不錯的選擇

北京市現在高考錄取率為80%左右,如果只在北京上大學,錄取率只有60%左右,選擇餘地就大大減少。北京考生往外地邁出一步,就會有很多的選擇,不但分數低,還有降分錄取的可能,可以提高就讀學校的量級,專業選擇餘地也較大。對於高考成績在批次線附近的,可以保證不落到下一批次。

有些分數段的考生,心裡目標中的北京院校風險較大,選擇下一量級學校又不甘心,或者在高校和專業的選擇生很難兩全。對這種情況,我個人支持報考外地院校。理由有兩條:一是考分會用的比較“實惠”,二是孩子在外地能夠獲得更多的人生歷練。

具體說,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情況可供家長參考。

首先,分數用的“實惠”,多了選擇。這裡舉三個檔次考分的情況供大家參考:不夠北大清華考分的學生,到外地可上復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而在北京沒有這的檔次的大學。第二,不夠北航、人大、師大考分的學生,到外地可上哈工大、川大、重大、廈大。第三類,二本分的學生如上外地二本院校,辦學水平都很不錯,是行業領軍者,甚至在全國小有名氣,一般講比北京的二本院校好,或者好得多。

其次,在選擇外地院校時,要考慮學校所在城市的綜合情況。如果有可能,儘量選擇省會城市,經濟發達地區,文化發達地區。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可做適當考慮。

再次,北京考生在京城長大,走出去既可以開闊視野,又可以鍛鍊獨立生活能力。家長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走出去闖世界,這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早走出去比晚走出去好。

最後,報考外地院校,考生必須是自願的,對自己有信心,能承受壓力和挑戰。大部分到外地讀書的學生,一兩年後會顯得比在京讀書的同學成熟,各方面進步都很大。

第四個問題:如何選擇專業

1.高校本科專業分類

按照國家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共分為理工類和文史類兩個大類,11個學科門類,71個類別,250多個專業,如果再加上專業方向,共有700個以上。

理工類包括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等4個學科門類。文史類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等7個學科門類。

以“工學”這個學科門類為例,還可以細分出以下21個類別::地礦類、材料類、機械類、儀器儀表類、能源動力類、電氣信息類、土建類、水利類、測繪類、環境安全類、化工與製藥類、交通運輸類、海洋工程類、輕工紡織食品類、航空航天類、武器類、工程力學類、生物工程類、農業工程類、林業工程類、公安技術類。

以其中“電氣信息類”為例,包含以下7個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

2.主要專業類別介紹

下面按照社會上的習慣名稱,對十種重要的專業類別做簡要介紹。

理學類: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及其分支學科生物科學、天文學、地理學。綜合大學、師範院校都開設這些專業。理學類專業的課程設定偏重基礎理論,注重培養科學創新精神和能力。畢業生無論是繼續深造考研,還是走上實際工作崗位,都會有比工科專業畢業生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機電類:包括各種機械、電器等行業,專業性非常強,畢業後適合進入電機工程系統工作。

電子類:這類畢業生的適應面非常寬,涉及行業非常多,互通性強。只要涉及弱電(包括電子、電氣、信息、通信、自控、醫療器械)的各行業都屬於此類專業的就業、深造和研究範疇。

計算機類:計算機技術可細分為硬體、軟體、研發、套用等不同方向,是持續需求量較大的專業,但在需求結構上的差異很明顯。對高層研發人員求賢若渴,對低端套用型技術人員大量需要,而中端人才卻不易找到合適位置。

現在開設計算機類專業的院校多達500所,可以說魚龍混雜,辦學水平也是良莠不齊。建議大家儘量考慮報考綜合大學和工科院校的計算機專業,一般情況不要首選文科院校的計算機專業。

讀計算機專業第一要有足夠的興趣,第二要有足夠的熱情、堅韌、精力和耐心。

土建類:適合在建築、市政、交通等行業工作。典型的是建築學和土木工程兩個專業。前者是搞設計的,後者是搞工程施工的。這個行業的人才需求量大,人員流動也大。

醫學類:醫學類又分為醫學、藥學、護理學、醫學技術等四小類專業。立志到大醫院當好醫生的,必須上名牌醫科大學,甚至考本碩連讀。

語言類:有三類院校開設語言類專業,它們的特點有所不同。專門院校畢業生適合做語言套用工作,師範院校畢業生適合當老師,綜合性大學畢業生適合做學術研究工作。

文化產業類:包括新聞出版、廣告、印刷、傳媒、中文等專業。這類專業要注意兩點:一是行業用人機制是聘任制,要有拼搏和犧牲精神;二是靠天賦和悟性,不靠學校“出身”和牌子。

法律類:綜合大學如北大、人大的法學專業理論深厚,適合搞研究。而中國政法大學要講大量司法實踐案例,還經常請律師事務所、司法系統專家做講座,畢業後適合在公檢法系統工作或律師事務所工作。

管理類:包含行政管理、人力資源、工程管理、財務管理、市政管理等。綜合性強,課程設定寬泛,管理工作越來越體現科學化和專業化。

3.從課程設定看專業內涵

不能望文生義。不要看了專業名稱就立即定性屬於哪個行業,最重要的是要看專業的內涵——該專業包含哪些學科?設定哪些課程?培養目標是什麼?這才是決定將來從事職業和繼續深造發展的核心因素。

同一類別或相近類別的專業其課程設定相差並不大。如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等專業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比較接近,2/3課程都是相同或差不多的。(勵志名言  )更寬泛地說,看起來似乎相差較遠的專業,如化工、套用化學、製藥、藥學專業,其實也都是可以在同一領域深造,在同一種行業或同一類職業就業的。

高校實行按院系招生。在大一、大二學完基礎課再分專業,寬口徑,厚基礎,專業模糊漸成趨勢。如北京大學按理科試驗班類、數學類、物理類、化學類、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招生。同濟大學按經濟學類、生物科學類、電子信息類、環境科學類、機械類招生。

4.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怎么判斷哪些專業適合自己呢?認真分析考生的思維方式、學習習慣、性格類型和行為特點,你會發現這些個體差異適合不同的專業學習、職業生涯和人才發展。北京教育考試院周軍研究員對下列7類考生的建議可供大家參考:

擅長邏輯思維的學生,適合搞學術研究,從事理論工作。

有標新立異想法的學生,可能具備創新人才的核心素質。

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強的學生,對專業不必過分看重,學校的整體氛圍可能更具決定意義。

沒有堅持長期學習思想準備的學生,即使考試成績較高,也未必適合從事醫生、IT研發工程師等職業。

慣於聽命於人、案前久坐的學生,最典型的專業選擇可能是會計、審計類。

樂於助人、性格溫和的學生,適合做一名教師或社會工作者。

語言模仿能力強的學生,學習一門套用語言應當不費力。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長和潛質。學生對自己性格行為特點的分析,最好還是和家長、老師交流一下,可以參考測試結果,但結論還是要建立在對自己的理性分析基礎上。

考生由於受閱歷限制和尚無職業經驗,往往對專業沒有成熟明確的考慮。可分為兩種情況。對於“我不知道學什麼專業好”的學生,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平時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哪些學科興趣高,成績好;那些學科興趣不高,成績不好。對於“我只想學某專業”的學生,家長可從兩個方面做思考和引導。第一,人是有多方面興趣、特長和潛質的,一個學生可能在理科方面喜歡電子、通信,在文科方面對法律有興趣,在管理方面對工商管理有天賦,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家長要注意細心發現和科學引導。第二,學相關專業將來是可以從事同一行業或同類職業的,如學中文、法律、新聞專業的都可以當編輯、記者,只是發展方向、特長、風格會有不同而已。

在高校更加強調“通才”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真正進入本“專業”工作,大體要在畢業後經過兩三年的實踐學習,才能最後完成。對大部分考生來講,可選擇一個套用性、業務性較強的、適合自己的專業作為第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再逐步積累學識與能力,並根據社會發展需要謀求新的發展。建議高中畢業生對專業的選擇不必過分苛求。

5.從北京服務業發展看職業規劃

以往考慮就業和職業規劃,首先想到的是機關公務員、科教文衛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的技術和管理崗位。現在就業方向和職位發生了結構性變化,服務業已成為職業主體。北京市2009年服務業產值占全市GDP的75.8%,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這是我們不得不改變就業觀念的重要現實因素。

服務業大量需求的套用型、技能型人才主要分布在電訊、金融、商業、餐飲、交通、旅遊、物業、計算機、文化產業、汽車維修等專業。

思維方法、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適合上述專業和職位要求的,可考慮北京服務業發展的需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套用型、有特長和發展的職業人才。

6.專業選擇的兩個相關問題

傳統專業問題。屬於長期需求的專業,就業和深造的適應面寬,“可持續發展”性強,不會出現短時異常過“熱”現象。經濟結構的調整勢必影響行業發展,帶來人才需求的變化。但是,不論怎樣變化,有些傳統專業如機械電子類、土建類、醫療類、會計類、語言類專業的社會需求量相對穩定。

熱門專業與就業率問題。有些熱門專業都是短期需求的專業,多屬操作性學科,人才適應面比較窄,用人有較大限制,受政策影響大,持續“高熱”時間短,也有可能突然出現降溫變“冷”。因此,專業的冷熱是變化的。農業、林業、水利等專業前幾年冷,現在不冷;財經類前幾年熱,現在就業比較困難。大學教育與就業率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不能將就業率或失業率作為填報高考志願的主要參考。如有人調查,2007、2008屆畢業生半年內失業最高的八個專業是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我們填報志願時不要為這類信息所左右。

第五個問題:如何綜合考慮分數、學校與專業

要從學業和潛質出發來考慮學校和專業。

1.高分考生。最好考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專業可以偏於基礎,畢業後再確定發展方向。這實際上是通過四年本科學習,在一個更高的平台上做出新的發展選擇。

學校背景對學生非常重要,將來承認你的第一步的是教育背景。如衛生部部屬大醫院是不會招收地方醫學院畢業生的(當然這些醫學院有自己的培養方向和特色)。

2.重點本科中間段的大部分學生。應學校與專業並重,比較理想的是選擇專門院校的主體專業。學校與專業不能兼顧時,如果以選擇學校為主,專業要儘量靠近學校的主體專業,或是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如果以選擇專業為主,就要綜合考慮學校的整體情況,專業最好是自己感興趣或畢業後找工作時有優勢的專業。如何把握好學校與專業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如北航的航空機械專業(非主體專業),北京交通大學的交通運輸管理專業(主體專業),就是要看哪個對你是有意義的,這絕不是用分數來“買”學校。

3.一般本科範圍內的大部分學生。要優先考慮專業,其次考慮學校。這是因為一般本科院校中,除少數專門院校及原來隸屬國家部委的學校外,其他大部分學校整體水平接近。這部分學生學業成績雖在同一水平上,但努力程度並不同,學習潛力也不同,其優勢和潛質即使個人和家長也未必認識到,這種差異對大學的專業學習往往影響較大。

因此,選擇適合於自己潛質的專業,會給個人留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部分考生畢業後是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量最大的、在一線從事常規性技術、技術管理及業務工作的主要來源。因此,專業的選擇比學校的選擇更重要。

4.準備接受高職教育的學生。應主要以專業作為填報志願的出發點。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培訓為基礎,因此,考生要從選擇職業角度出發選擇專業。

在選擇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有的專業雖然很熱,但就業面卻較窄,只有一、二個行業需要,而有的專業廣泛分布於多個行業,就業面較寬。二是充分考慮本人的興趣及潛能,對於一線的技能性崗位,如果考生始終抱有足夠興趣,工作能力、生活習慣適合崗位需要,不僅可以更好地勝任工作,而且會有更好的職業發展空間。

準備接受高職教育的學生要對前途有足夠信心。比如金融、交通、物流、物業、IT、商業、電訊等行業今後必將快速發展,這些行業的技能與管理崗位正呈融合趨勢,傳統意義上的藍領白領已無明顯區分。未來幾年,行業將需要大量具備一定職業技能和訓練有素的人才。

第六個問題:如何總體把握高考志願

每年填報志願,考生和家長往往如在雲裡霧裡,理不出頭緒。我們從巨觀上冷靜的理一下思路,需要明確兩條主線。

A.高校招生是按分數錄取的。我們必須科學評判自己的高考實力,選擇與考生學業成績相應量級的高校。簡單地說,就是如何將分數用好用足而又避免風險。這個問題是每年考生和家長在操作上始終把握不準的難題。

B.高考志願是考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規劃。這就需要我們去研究和選擇適合考生學科特長、性格特點和綜合素質的專業。這是一個往往容易被考生和家長忽視的問題。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專業,無論是大學四年的學習,還是將來深造和就業都是無法重新再來的。

我們所有填報志願的工作,都要圍繞這兩條主線來思考和謀劃,不要被一些細節問題所左右和誤導,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

我們不妨從填報高考志願的一些具體思路、方法和技巧中歸納總結出一些重要的原則。我認為以下三條尤其重要,需要牢牢把握。

A.留有餘地,降低風險。無論第一志願還是第二志願,都不能冒進,不能抱僥倖心理。一志願報高了只能“下嫁”到二志願學校,二志願報高了只能指望徵集志願補錄,但這種機會非常有限。

B.設定梯度,拉開檔次。無論平行志願的三所學校之間,還是同一所學校的五個專業之間,都需要拉開檔次,不能在同一水平線上選擇,這樣會大大降低風險。

C.方法互補,綜合謀劃。無論看分數還是看排名,都不能簡單計算或推算,還要通過向中學老師和大學招生辦諮詢、參加高招諮詢會和高校開放日等渠道,全面了解情況,既有定量測算,又有定性分析,做出綜合判斷。

最後,關於家長的角色扮演

基本原則是:幫助孩子進行選擇,尊重孩子的選擇,引導孩子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家長要圍繞孩子準備報考的學校、專業,去學校諮詢、上網查詢,做廣泛的調查研究,收集信息、處理分析信息,將這些信息給孩子,以節省孩子的時間。選擇基本定向的一兩所大學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志願高校詳細諮詢。

要擺正心態,冷靜對待高考,客觀對待上大學。不要給孩子加壓,不要誤導,不要好面子,不要攀比,不要包辦代替。

要從了解孩子本身的特點出發,多與孩子溝通,並且教導孩子樹立長遠的成才觀念,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返回頂部